郑晓峰
- 作品数:17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新语》非伪书及其学派归属补考
- 2022年
- 本文通过考察明前史书及部分目录典籍有关《新语》的著录情况,说明《新语》在流传中虽有散佚,但今本《新语》似距原书未远。借助文本细读,抽绎并归纳《新语》中的大量引文,管窥陆贾的知识结构,辨识文献真伪;通过分析引文,发现其学仍以儒学为主,行文使用的概念、术语,只是陆贾为推行治国理政思想而高悬的鹄的。陆贾之学为汉初的政权稳固、道德重构及文化重建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具体的战略实践路径。借此可推导其思想基础并阐明其学派归属问题。
- 郑晓峰
- 关键词:《新语》学派归属
- 先周族的迁徙路径与文学书写被引量:1
- 2022年
- 先周族的迁徙史巫史交织,史事中有缘饰巫风,传说中有史实素地。先周族起源地的学术史梳理重在由探寻“邰”的地望,扩展到先周族在泾渭之间活动范围的圈定。从诗性逻辑看,先周十五王“失其代数”是带有选择性的历史记忆,“弥补代数”则是后世在接受中不断重构的历史。在周族血缘祖先不窋前史模糊时,迁徙地便成为记忆的线索,不断徘徊在族群记忆中的空间场域,成为了先周族迁徙路上不断复现的精神密码。在族群迁徙史上的祖先伟迹、地理印迹都熔铸在族群的文化记忆里,带有群体身份认同的色彩。诗、史书写中选择性的话语权主导着记忆的走向,这可以看作西周政治话语权抟铸而成的文化语境下的文化共同体书写,即虚实参杂的叙事逻辑,恍惚无征的话语表象背后,一统的观念与思维模式调控了先周族书写的“宏大叙事”,而民间叙事文本与地方性知识生产的缺席,使先周族的“宏大叙事”成为可能。
- 郑晓峰
- 关键词:族群记忆文学书写
- “道始于虚霩”与《淮南子》道论的学术转向
- 2023年
- 《淮南子》道论突破了先秦虚化的道体,赋予了具象的意义。由“道始生虚霩”到“道始于虚霩”的一字之变,可体察《淮南子》道论的学术转向。从道与器关系看,道散万千,而其皆着道性;从道与人的关系看,德性成为道的表现形态,也是达道的具体路径。通过透视真人、至人与圣人之道的显著差异,在看似醉心真人、至人理想境界的表象背后,实则属意重治世操作的圣人实践之道。还原秦汉之际的学术语境,重回历史现场,分析刘安的矛盾心态,可提示刘安编撰《淮南子》“务于治”的道论基点。
- 郑晓峰
- 关键词:《淮南子》道论道器德性
- 占卜异象与《左传》叙事的预言式结构被引量:4
- 2017年
- 《左传》借助占卜、异象等为标志的巫史叙事言理的结构方法,使之成为一部"高度道德化了的史书"。由先卜后筮到先筮后卜,体现了人们想要以数字技术的方式来理性地合逻辑地把握世界的努力。上至天象,下至人间异象,皆隐喻人事,指向惩恶劝善的道德目的。透过对占卜和异象的"解象之辞"的分析,可以看出卜兆则据"颂"解兆,《易》象之辞则据"筮占对象"的身、位、时、事来进行解说,而解说异象之辞则大多以生活的常识作为评判标准。《左传》用巫史预言的方式对史料进行重新整合,按照合乎道德因果的逻辑编排文本,在道德因果的价值判断干预下,形成了《左传》的预言式叙事结构。同时,这也对后世的文学文本产生了深远影响。
- 郑晓峰
- 大连图书馆藏《金瓶梅》整理弁言
- 2022年
- 金学研究四百年来,《金瓶梅》的“逸典”世界,既是晚明时代日常生活的社会图景的拟像,也是“日常生活形而上化”的思想史镜像。张竹坡批评的第一奇书本以其深刻的“情理”观揭示了这一图景,以文间评的解释性评注方式,重构了一个交叉视阈下的新文本系统。这一系统引导读者开始关注自身阅读的体验,进而与作者、评点者共同参与,从而完成了一个全新的身份转变。
- 郑晓峰
- 关键词:《金瓶梅》明清小说
- 巫史叙事与《穆天子传》的文献性质被引量:3
- 2016年
- 《穆传》很鲜明地体现了早期巫史文献的典型特征——巫具史意、史蕴巫心。巫具史意,在看似"恍惚无征"的叙事中,有着西周真实的史料。从历法、空间地理、卜筮等层面看,《穆传》不但保存了西周时期的大量史料,而且其成书也是渐次完成的。伴随《穆传》自身巫因子的放大,逐渐遮蔽了它史的真实信息,泯然入于小说家之流。史蕴巫心,《穆传》在接受的过程中,从文本的形成到郭璞的注显然都受到后世思想的影响,在文本中融入了儒家思想因子,尤其是受到战国时的神仙思维、秦汉时的造仙运动的影响后,使叙事呈现出"夸言寡实"的印象。然而,《穆传》文本本身并"无所谓神仙怪异之事",且具有地理博物的特征,仅有增华和夸饰迹象,这显然是郭璞的注释使其添加了"巫心",从而使《穆传》具有了小说家品格。
- 周丽艳郑晓峰
- 关键词:《穆天子传》
- 阴阳、德与《吕氏春秋》道论的生成
- 本文主要从气化宇宙论、精与阴阳五行结合的认识论、天人关系的实践论对《吕氏春秋》道论进行阐发。应该说《吕氏春秋》是对先秦诸子学术道论的一次总结。《吕氏春秋》之道由抽象的存在转化为实体的精气,带有主观色彩的"精"与实体的"气...
- 郑晓峰
- 关键词:阴阳
- “古之巫书”与《山海经》的神话叙事被引量:1
- 2015年
- 本文从《山海经》"古之巫书"的思维特质出发,探讨方位叙事与方国叙事的一般模式,从而展现《山海经》巫史叙事的特征。《山海经》既有巫的神秘,又兼有史的真实信息。在空间方位理念的统摄下,《山海经》的叙事呈现出多描写奇形怪状的人物而缺少情节描写,多以自身利弊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山海经》的叙事呈现出空间方位的点式存在特征,带有某地有某物的陈述性质。《山海经》的方国叙事大体是在南北空间方位的统辖下设计方国人的形体样态,带有虚拟的神话思维的想象特征;还有一类世系方国,以帝俊为核心,通过文献检索看到《山海经》中存在多源的帝系叙事;部族战争的历史也能在《山海经》的方国记叙中找到实证,可以看到古史中战争—英雄叙事的一般样态。
- 郑晓峰
- 关键词:战争叙事
- 梦象与占梦:《左传》叙事的巫史文化因素解析被引量:3
- 2012年
- 《左传》涉及梦的叙事共计29处,记梦是《左传》叙事的重要特色。《左传》的梦象以及巫史占梦,符合生活与事理逻辑,是对社会生活的虚幻反映和抽象玄思。有的梦象带有原型意象特征,是民族集体意识的表象。巫师的神秘释梦方式逐渐被史官的重人事重逻辑的释梦体系打破,反映《左传》叙事文化由巫到史的演变。
- 郑晓峰
- 关键词:《左传》梦象占梦原型意象
- 摭谈《兰亭集序》的情感突变被引量:1
- 2017年
- 《兰亭集序》是东晋王羲之的写景抒情的名作。作品由描写景物的乐事突然转而抒发对生死的感叹,这种由乐转悲的情感突变是否属于前后脱节,这种思想情感的突变又反映了当时时代背景下文人怎样的思想,是值得研究的内容。
- 万志祎郑晓峰
- 关键词:兰亭集序生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