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文彦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电视台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节目
  • 4篇电视台
  • 4篇新闻
  • 3篇电视
  • 3篇直播
  • 3篇频道
  • 3篇北京电视台
  • 2篇电视新闻
  • 2篇新闻频道
  • 2篇直播报道
  • 2篇节目创新
  • 2篇播报
  • 1篇担当
  • 1篇地方电视
  • 1篇地方电视台
  • 1篇电视读报
  • 1篇电视读报节目
  • 1篇电视节目
  • 1篇电视台新闻
  • 1篇电视新闻节目

机构

  • 6篇北京电视台

作者

  • 6篇郑文彦
  • 1篇孙湘源

传媒

  • 2篇中国记者
  • 2篇电视研究
  • 2篇中国广播电视...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06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省级电视新闻节目演变的八个趋势——地方新闻频道和节目特点比较被引量:3
2006年
郑文彦
关键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电视新闻节目地方电视台
电视读报节目的生存危机被引量:4
2004年
将报摘、报评引入电视。用声画语言来解读报章,这种新型的电视读报节目,这两年可谓异军突起,成绩不俗。凤凰卫视于2003年初开播“有报天天读”。短短半年时间栏目收视率挺进凤凰前三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自2003年7月1日正式播出起,就推出一档全新早间读报节目“媒体广场”,集萃各类媒体,每天清晨滚动播出两遍。湖南经视综合频道的“T2区”,则主攻晚间9点时间段,主持人王燕以男类读报走俏三湘大地。
孙湘源郑文彦
关键词:电视节目读报节目节目编排人本主义
“走转改”升级创新 好形象照亮荧屏
2015年
2014年12月,按照中宣部、北京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行进中国·精彩故事”“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在新闻战线全面展开。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全力投入,精心策划,踏实践行“走转改”,紧紧嘲绕“记者好形象社会正能量”这一主题,在短短半个多月时间内,连续推出三个系列的有分量、有影响、有中国精神和文化内涵的“走转改”精品力作。一是2014年12月15日起在(《北京新闻》《北京您早》等名牌新闻栏目挂标播出的《记者好形象社会正能量》专栏,以“记者手记+主新闻+虚拟植入”的创新形式充分体现记者“走基层”的成果,截至2014年12月底已经播出13期节目。二是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团城湖通水,2个多小时的大型直播《汤汤江水进京来》,全景展示工程的宏伟景象,描绘江水进京美丽画卷,倾诉北京人对水源地人民和数十万建设者的感恩之情。三是2014年12月28日,北京4条轨道交通新线开通试运营,新票制同步开始执行,新闻中心重磅推出4小时大型直播节目《开向2015的地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郑文彦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电视台新闻战线直播节目新闻中心
新媒体助力“走转改”
2015年
“走转改”活动开展三年多来,新闻宣传工作深入基层,务实创新,呈现出清新之风。“走转改”主题报道常有,如何才能常做常新?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锐意创新,在新媒体、新技术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探索,把走转改报道活动和媒体融合发展相结合,让新媒体、新手段为走转改报道添彩助力。
郑文彦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宣传工作务实创新北京电视台主题报道新闻频道
创新直播报道 打造频道品牌
2016年
媒体竞争如火如荼,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直播报道工作,塑造了新闻频道品牌,提升了频道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作者结合具体实践进行业务探讨和理论总结。具体而言就是以直播常态化、随时化打造频道新闻气质,全天17小时新闻滚动直播,每年七八十场大型直播项目;策划多台异地联合直播,多家省级电视台横向联系,节目覆盖全国,提升影响力;拼抢独家新闻直播,凸显首都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话语权;技术创新增强新闻直播表现力,新媒体协作为直播宣传造势;直播形式寻求突破,引进娱乐元素,用趣味性、互动性增强节目的黏合力。
郑文彦
关键词:电视新闻直播报道节目创新频道品牌
直播报道突破升级 展现媒体责任担当——以北京电视台“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报道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直播报道是各家电视媒体打造频道品牌、展示频道实力的重头武器。2017年5月,北京电视台推出的大型系列直播报道《共建丝路共赢发展》,在众多"一带一路"报道中脱颖而出,展现出作品的大美品质和媒体的责任担当。本文结合具体实践进行业务探讨和理论总结,思考如何在重大国际时政选题面前,突破直播报道的工作瓶颈,开拓创新。
郑文彦
关键词:直播报道节目创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