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志林
- 作品数:57 被引量:135H指数:8
- 供职机构:重庆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填埋场覆盖层氯代烯烃沿程生物降解机制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 填埋场厌氧发酵过程产生了大量填埋气,是CAHs污染的重要来源,填埋场覆盖层对氯代烃有生物降解效果,对控制CAHs进入大气具有重要作用,但氯代烃在填埋场覆盖层生物降解机制不明,限制了氯代烃生物修复方法的构建,深入解析覆盖层...
- 邢志林
- 关键词:微生物群落结构原位修复
- 氯代烯烃胁迫下菌群SWA1的降解活性及群落结构被引量:10
- 2017年
- 以填埋场覆盖土筛选的可高效降解三氯乙烯(TCE)的混合菌群SWA1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对高浓度氯代烯烃的耐受性及微生物群落变化.SWA1对反-1,2-二氯乙烯(t-1,2-DCE),TCE和四氯乙烯(PCE)的最高耐受浓度分别可达580,250,500mg/L,远高于已报道菌株.生物降解研究结果表明SWA1可有效去除氯代烯烃,菌群生长到稳定期,对t-1,2-DCE的去除率高于90%.高通量测序结果和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氯代烯烃驯化后SWA1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t-1,2-DCE共代谢生物降解中参与甲烷氧化和氯代烃降解的优势菌属分别为Methylophilus(相对丰度为17.4%~26.6%)和Methylomonas(相对丰度为31.7%~62.2%);TCE共代谢降解中参与甲烷氧化和氯代烃降解的优势菌属分别为Methylophilus(相对丰度为26.9%~46.3%)和Methylocystaceae(相对丰度为1.7%~33.4%).群体感应分析表明微生物间互利共生关系促进了SWA1的生物氧化.
- 赵天涛邢志林张丽杰项锦欣何芝杨旭高艳辉
- 关键词:填埋场混合菌
- 典型重金属对氯苯类有机物生物转化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重金属和有机物相互作用,形成共污染,是当今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明晰重金属作用下氯苯类化合物(chlorobenzenes,CBs)的转化特性以及典型重金属对CBs生物降解的影响机制,对有效修复重金属-有机物共污染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CBs生物降解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明晰了当前CBs降解的主要功能菌属类型,包括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假单胞菌(Pseudomonas),脱卤球菌(Dehalobium)和脱卤拟球菌(Dehalococcoides)等;而后概述了重金属与CBs的共污染现状,发现绝大多数污染中存在重金属与CBs共污染现象;随后系统综述了典型重金属对CBs生物转化的影响,表明好氧或厌氧条件下大多数重金属离子对CBs生物转化存在抑制作用,受金属离子种类、浓度、价态及pH影响显著;另外,对重金属影响下的CBs转化机制进行了分析,基于3方面影响构建了分子机制模型。最后对目前还存在的问题与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重金属-有机物共污染的修复提供支撑。
- 苟芳陈灏邢志林赵天涛
- 关键词:重金属氯苯类有机物生物转化
- 覆盖层甲烷氧化动力学和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被引量:2
- 2015年
- 基于实际填埋场覆盖土建立了可实时在线监测生物气的模拟覆盖层系统,连续监测了不同垂直梯度生物气浓度变化.甲烷通量不变时,覆盖层内不同梯度生物气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系统持续稳定运行,甲烷通量变化后2~3 h生物气可再次持续稳定.考察了覆盖层甲烷氧化特性与甲烷通量的关系,深度大于20 cm,氧气浓度随甲烷通量的增大呈减小趋势,表层氧气浓度与甲烷通量无相关性,不同梯度的甲烷氧化速率与甲烷通量呈正相关(R2变化范围0.851~0.999).为避免覆盖土脱离系统环境造成的误差,以动态连续监测结果为基础,利用双基质Michaelis-Menten方程拟合了覆盖层甲烷氧化动力学(R2范围为0.902~0.955),得到覆盖土半饱和常数Km为0.157~0.729,Km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原始覆盖土和经模拟覆盖层运行后的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运行后甲烷氧化菌OUT数量显著增多,优势菌群为Ⅰ型菌的Methylobacter和Methylophilaceae及Ⅱ型菌Methylocystis.
- 邢志林赵天涛高艳辉何芝杨旭彭绪亚
- 关键词:动力学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
- 同化和共代谢降解氯苯菌株的筛选与特性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基于污染场地,筛选了一株可降解氯苯(CB)的微生物,经鉴定该菌株属于粘质沙雷氏菌属(Serratia marcescans),命名为Serratia marcescans TF-1.同化降解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在有氧的条件下以CB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菌体平均增长速率为0.0063~0.022g_(cell)/(mol_(CB)·h),最大比生长速率(μ_(max))为0.015~0.42h^(-1),CB降解速率(V_(CB))为1.35~4.47mol/(g_(cell)·h),菌株对CB最高耐受浓度高于200mg/L.共代谢降解结果显示,TF-1可以琥珀酸钠和柠檬酸钠为底物共代谢降解CB;氯苯浓度(c_(CB))<80mg/L时,μ_(max(柠檬酸钠))(0.21~0.87h^(-1))>μ_(max(琥珀酸钠))(0.20~0.81h^(-1)),V_(CB(柠檬酸钠))(0.15~0.47mol/(g_(cell)·h))80mg/L时,μ_(max(柠檬酸钠))(0.086~0.21h^(-1))<μ_(max(琥珀酸钠))(0.17~0.25h^(-1)),V_(CB(柠檬酸钠))(0.61~1.11mol/(g_(cell)·h))>V_(CB(琥珀酸钠))(0.56~0.95mol/(g_(cell)·h)),表明共代谢降解过程中,CB浓度,底物种类是调控污染降解的重要因素.最后考察了温度、pH值和接种量对TF-1降解CB的影响,结果发现,该菌株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5℃,最适温度为30℃;适宜生长pH值为5~9,最适pH值为7;最适接种量为5%.与现有菌株比较发现TF-1的温度和pH值适用范围更广,降解能力更强,污染物耐受浓度更高,既能同化又能共代谢降解CB,在贫营养和富营养污染场地中应用潜力更大.本研究可为原位CB污染场地修复提供有效的生物资源.
- 郭江枫邢志林王永琼曹昆张学炼苟芳石云椿刘莉莎赵天涛
- 关键词:同化共代谢氯苯功能菌
- 可降解氯代烃的兼性甲烷氧化菌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降解氯代烃的兼性甲烷氧化菌及其应用。该菌株的保藏号为CCTCCNO:M2013062。该菌能够利用乙醇、乙酸钠等多碳碳源,克服了甲烷氧化菌菌体密度低,菌体难于扩大培养等应用困难。该菌能够降解三氯乙烯、二氯...
- 赵天涛张丽杰邢志林全学军
- 填埋场覆盖土植被根际细菌代谢调控氯苯的生物降解被引量:1
- 2025年
- 生活垃圾填埋场中,植被调控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和特征代谢是强化氯苯(chlorobenzene,CB)生物降解的关键。为系统解析不同植被对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和代谢特征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利用生物多样性和代谢组学技术考察了不同植被调控下的覆盖土甲烷(methane,CH4)氧化和CB降解能力、细菌群落结构和代谢特征差异。结果显示,酸模(Rumex acetosa)根际土壤表现出最强的CH4氧化和CB降解能力,分别为0.08g/(kg·h)和1.72×10^(–6)g/(L·h),其次是苋(Amaranthus spinosus L.),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根际土壤活性最弱。酸模诱导甲基嗜热菌属(Methylocaldum)在根际定殖,并通过根系分泌物如三乙胺、N-甲基苯胺等小分子有机胺促进三羧酸循环和烟碱代谢,从而显著增强菌株活性,提高CH4和CB降解效率。构树根系分泌的肉桂酸及其衍生物作为自毒素,抑制微生物活性,并加剧盐胁迫对甲烷氧化菌等关键微生物的负面影响。本研究深入剖析了填埋场覆盖层中典型植被对细菌生态功能的调控机制,为植物-微生物联合控制填埋气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陈尚洁董礼熊娟牟保仲邢志林赵天涛
- 关键词: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氯苯根际微生物生物降解
- 粘质沙雷氏菌TF-1对土壤中氯苯类污染物生物降解及其在场地原位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5年
- 氯苯类污染物(chlorobenzenes,CBs)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功能菌株在该类污染场地修复中具有重要应用潜力。为深入解析功能菌在CBs原位生物修复中的应用潜力,本研究基于已分离的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marcescens)TF-1,开展了土壤中氯苯(chlorobenzene,CB)和1,2-二氯苯(1,2-dichlorobenzene,1,2-DCB)生物转化特性和降解动力学研究,并应用该菌株进行了化工污染场地原位修复试验。批次血清瓶实验结果表明,污染物浓度为20–200 mg/L时,TF-1对CB的降解速率为0.22–0.66 mol/(gcell·h),降解过程符合Haldane模型,最佳活性浓度为23.12 mg/L。实验室模拟污染土壤降解结果显示,TF-1与琥珀酸钠(sodiumsuccinate,SS)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CBs的降解效果,CB的降解速率常数最高为0.104d^(-1),半衰期为6.66d;1,2-DCB的降解速率常数最高为0.0687 d^(-1),半衰期为10.087 d。化工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结果显示,注入菌剂和SS对CBs污染物去除效果显著,10d后去除率达到84.2%–100%,CB、1,4-二氯苯(1,4-dichlorobenzene,1,4-DCB)和苯并[a]芘均被完全去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原位修复实现了TF-1定殖和土著微生物固氮弧菌属(Azoarcus)的富集,Azoarcus可能在降解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为氯苯类污染场地的原位生物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 苟芳石云椿陈灏付文婷李良杰邢志林郭江枫
- 关键词:粘质沙雷氏菌氯苯类动力学理论
- 基于固相反硝化和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的低温低碳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 一种基于固相反硝化和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的低温低碳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及方法,包括反应器和回流系统,反应器的上部、下部分别设置流化床好氧区、滤池缺氧区,滤池缺氧区和流化床好氧区内均填充有固体碳源填料,滤池缺氧区与流化床好氧区...
- 张千刘向阳艾铄刘帅邢志林赵天涛
- 文献传递
- 可降解氯苯的粘质沙雷氏菌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可降解氯苯的粘质沙雷氏菌及其应用,该菌株的保藏号为CCTCC NO:M 2019674,本发明的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TF‑1既可以以氯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并对其降解,又可通过共...
- 赵天涛郭江枫邢志林王永琼曹昆刘毫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