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琳

作品数:9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镇痛
  • 3篇罗哌卡因
  • 2篇分娩
  • 2篇分娩镇痛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易感
  • 1篇易感性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 1篇硬膜外分娩
  • 1篇硬膜外分娩镇...
  • 1篇镇痛效果
  • 1篇杀伤
  • 1篇杀伤细胞

机构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赵琳
  • 2篇冯善武
  • 1篇赵琳
  • 1篇王娴
  • 1篇林宁
  • 1篇张露

传媒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生育健康...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Ⅱ_(B)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采取新辅助化疗(NACT)联合手术治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为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96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联合手术治疗组(n=95,采取NACT联合手术治疗)与同步放化疗组(n=101,仅采取同步放化疗)。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组患者总体生存(OS)期、无进展生存(PFS)期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2组患者5年OS率、PFS率等,并采用对数秩检验进行比较。对本研究所有患者的OS期、PFS期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对2组患者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研究联合手术治疗组患者的5年OS率、PFS率分别为91.9%与84.0%,均显著高于同步放化疗组的64.2%与64.8%,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20、P=0.015,χ^(2)=4.560、P=0.033)。②对本研究所有患者的OS期与PFS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式是其OS期的独立影响因素(HR=0.267,95%CI:0.094~0.758,P=0.013);治疗方式、肿瘤组织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患者年龄,均非其PFS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③对联合手术治疗组患者OS期与PFS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切缘情况为其OS期、PFS期的独立影响因素(HR=0.027,95%CI:0.003~0.281,P=0.003;HR=0.004,95%CI:0.000~0.197,P=0.006)。④联合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为4.2%(4/95),显著低于同步放化疗组的13.9%(14/101),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7、P=0.019)。结论对于ⅡB期宫颈癌患者采取术前NACT,再联合手术治疗的疗效优于同步放化疗。采取NACT联合手术
樊雪娇毕建蕾林琳赵琳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无病生存女(雌)性
IL-15与NK细胞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5与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水平的表达和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的关系,及其诊断URSA的价值。方法:以57例URSA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入院体检无不良孕产史的57例健康早孕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血清孕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β)、IL-1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趋化因子配体5(CCL5)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NK细胞水平;分析IL-15与NK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及诊断URSA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孕酮及HCG-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1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K细胞CD56^(+)CD16^(+)型高于对照组(P<0.05),NK细胞CD56^(+)CD16^(-)与CD56^(-)CD16^(+)型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IL-15水平和NK细胞CD56^(+)CD16^(+)型呈正相关性(r=0.560,P<0.05);外周血IL-15水平和NK细胞CD56^(+)CD16^(-)、CD56^(-)CD16^(+)型呈负相关性(r=-0.641、-0.571,P<0.05)。外周血IL-15与NK细胞的三种亚型水平对URSA的发生均有诊断学价值(AUC=0.680~0.927,P<0.05);IL-15与NK细胞的三种亚型联合诊断的AUC可达到0.942(P<0.05)。结论:外周血IL-15与NK细胞指标联合检测可增强URSA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性,临床监测外周血IL-15与NK细胞亚群可作为URSA诊断依据。
谷秀霞林宁戴凌李晓红赵琳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5自然杀伤细胞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罗哌卡因自控镇痛应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分析
2020年
探讨分娩过程中使用罗哌卡因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初产妇1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对照组使用硬膜外阻滞自控镇痛麻醉、观察组实施罗哌卡因静脉自控镇痛麻醉,比较两组镇痛效果。结论:对照组患者镇痛效果及分娩结局均优于观察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无差异。结论:针对分娩过程中使用硬膜外阻滞自控镇痛麻醉方法能够提高临床分娩效果,减少产妇的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分娩中推广使用。
赵琳张露陈雅洁钱夏丽冯善武
关键词:自控镇痛分娩镇痛疼痛评分
利多卡因在缓解肥胖初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爆发痛的临床应用
2024年
目的评价利多卡因在缓解肥胖初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爆发痛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12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120例肥胖[身体质量指数(BMI)35.0~45 kg/m^(2)],且在第一产程中发生爆发痛的初产妇。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试验组接受硬膜外推注1.0%利多卡因6 mL,对照组接受硬膜外推注0.15%罗哌卡因6 mL。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下降到3分或以下的时间、首次爆发痛发生时的宫口扩张值、产程中追加药物的次数、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分娩相关情况(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率、分娩后2 h出血量、分娩方式)及分娩镇痛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产妇的VAS疼痛评分下降到3分或以下的时间显著缩短[7(6,7)min vs 16(16,17)min,Z=52.624,P<0.01]。两组首次爆发痛发生时的宫口扩张值和产程中追加药物的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的5 min(T_(1))、10 min(T_(2))、15 min(T_(3))时,试验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率、分娩后2 h出血量、分娩方式以及镇痛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给予6 mL 1.0%利多卡因或6 mL 0.15%罗哌卡因均能有效抑制肥胖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爆发痛,并改善母婴转归。且利多卡因的起效时间更短,VAS评分下降更迅速。
钱夏丽陈雅洁王娴冯善武赵琳
关键词:利多卡因罗哌卡因
氧化还原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胶质瘤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世界范围内胶质瘤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胶质瘤年致死率和致残率长期居高不下。目前认为,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不同遗传背景所致的胶质瘤发...
赵琳
关键词:SOD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胶质瘤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胶质瘤NOS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胶质瘤
文献传递
盐酸氢吗啡酮联合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探讨盐酸氢吗啡酮联合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剖宫产术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4月-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ASA麻醉分级Ⅰ~Ⅱ级,采用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盐酸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组(H组)和罗哌卡因组(C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单次腰麻麻醉方式,麻醉间隙选择L3~L4,在蛛网膜下腔给予0.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2 mL。两组产妇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H组注射加入盐酸氢吗啡酮0.5 mg加0.25%罗哌卡因20 mL,C组注射0.25%罗哌卡因20 mL。记录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后产妇康复情况(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持续时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比较两组产妇术后6 h(T1)、12 h(T2)、24 h(T3)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术后24 h睡眠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上无明显差异,但与C组相比,H组产妇术后12 h(T2)、24 h(T3)时间段VAS评分明显少于C组,且术后24 h睡眠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P<0.05)。在术后产妇康复情况方面,H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明显早于C组,且首次下床活动持续时长明显长于C组(P<0.05)。结论盐酸氢吗啡酮联合罗哌卡因进行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够增强罗哌卡因阻滞效果,提高产妇镇痛和睡眠满意度,促进产妇康复。
赵琳刘芳芳
关键词:腹横肌平面阻滞剖宫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