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洁

作品数:29 被引量:201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急诊
  • 7篇细胞
  • 5篇教学
  • 4篇课程
  • 3篇血功能
  • 3篇血液
  • 3篇血液灌流
  • 3篇造血
  • 3篇造血干
  • 3篇造血干细胞
  • 3篇造血干细胞移...
  • 3篇中毒
  • 3篇中毒患者
  • 3篇凝血
  • 3篇凝血功能
  • 3篇模拟教学
  • 3篇灌流
  • 3篇分诊
  • 3篇干细胞
  • 3篇干细胞移植

机构

  • 28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8篇赵洁
  • 18篇潘曙明
  • 9篇董利军
  • 5篇郝思国
  • 4篇陈凉
  • 4篇万江波
  • 4篇吴增斌
  • 3篇王树云
  • 3篇戴李华
  • 3篇钱嵘
  • 3篇陈淼
  • 3篇徐雯
  • 3篇张征
  • 3篇于洋
  • 3篇郑晨
  • 3篇林强
  • 3篇许小幸
  • 3篇黄方
  • 2篇王丽娜
  • 2篇沈晟晖

传媒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中国医学伦理...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国际移植与血...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年份

  • 4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液灌流对急性毒物中毒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对急性中毒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32例急性中毒患者第1次行血液灌流前、后的凝血指标和血小板数值及观察临床出血情况。结果血液灌流治疗1h后,血小板数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凝血指标无明显变化,除了2h后D-二聚体有显著升高(P〈0.05);6例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15例患者因凝血而被迫终止治疗。结论血液灌流影响血小板的数值,不影响其他凝血过程,充分的抗凝治疗和正确的预充是防止凝血的关键。
吴增斌王树云陈凉张征郑晨赵洁徐雯潘曙明
关键词:血液灌流血小板凝血功能抗凝
血液灌流对急性毒物中毒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对急性中毒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32例急性中毒患者第一次行HP前后的凝血指标和血小板数值及观察临床出血情况.结果:HP治疗1小时后的血小板数值较治疗前有显著的下降(P<0.05),凝血指...
吴增斌王树云陈凉张征郑晨赵洁徐雯潘曙明
关键词:急性毒物中毒血液灌流凝血功能
文献传递
PBL结合情景模拟教学在急诊整合式课程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讨"以症状和临床问题为导向"的多学科整合式课程改革对医学生急诊医学学习效果、教学质量及学生评教的影响。方法: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临床医学院2014年度选修急诊整合式课程的51名2009级五年制医学生为研究对象,2012年度选修急诊选修课的63名2007级五年制医学生为对照组。课程改革以"意识障碍"PBL授课为线索,结合情景模拟案例教学,整合相关多学科理论教学。比较课程改革前后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课堂教学质量10项评教指标总分优于对照组,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4%的学生对该整合式课程形式非常满意。结论:实践验证了该模式的先进性,它是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医学教育创新模式,受到医学生的一致好评。
赵洁俞芸潘曙明葛勤敏许小幸董利军
关键词:医学教育情景模拟
急诊预检分诊制度的探讨被引量:27
2010年
预检分诊标准直接影响绿色通道的救治质量。在研究国内外急诊预检分诊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急诊布局和预检分诊实践进行了探讨。
潘曙明赵洁董利军包清李劲松
关键词:急诊预检分诊
甲状腺激素对于早期诊断急性重度胰腺炎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对胰腺炎疾病严重程度早期评判的价值。方法回顾收集11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疾病严重程度根据2013年亚特兰大标准分为31例重度和81例轻中度急性胰腺炎。检测入院时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FT3、FT4、TT3、TT4、TSH、r T3),进行APACHEⅡ评分及Balthazar CT分级,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及Balthazar CT分级等临床资料的关系,比较重度组与轻中度组指标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预测疾病严重程度是否有意义。结果重度组血清FT3,TT3和TT4水平明显低于轻中度组(P<0.05);而FT4和TSH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3,FT3,Balthazar CT分级,FT4,r T3,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687,0.682,0.672,0.655,0.625,0.566。结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作为早期评判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
沈飒林强赵洁吴增斌于洋杨敏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甲状腺激素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临床特点和预后危险因素,评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及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对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血液科2015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60例经病理及免疫分型初次确诊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疗效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估挽救性ASCT对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对中期评估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的高危患者,评估ASCT及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对其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初治年龄>60岁(P=0.005)、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3~5分(P=0.032)、低白蛋白水平(P=0.001)及贫血(P=0.007)患者的近期疗效不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初治年龄>60岁(HR=2.788,95%CI 1.575~4.936,P=0.000),non-GCB亚型(HR=2.230,95%CI 1.150~4.324,P=0.018),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HR=2.064,95%CI 1.006~4.234,P=0.048),低白蛋白水平(HR=2.052,95%CI1.169~3.602,P=0.012)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初治年龄>60岁(HR=2.269,95%CI 1.060~4.860,P=0.035),IPI评分3~5分(HR=2.557,95%CI 1.132~5.778,P=0.024)作为独立因素影响患者OS。对于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挽救性ASCT能显著改善其预后,是患者死亡事件的保护性因素(P=0.030)。对于化学治疗后中期评估达到CR的高危患者,巩固性ASCT及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者至随访终点尚未出现死亡事件,但并未延长患者OS(P>0.05)。结论·挽救性ASCT能显著延长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OS,但巩固性ASCT及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并不能延长高危DLBCL患者OS。
赵洁姜言郝思国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因素
模拟案例教学在医学生急救团队技能培训中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以52名无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学习经历的医学生为研究对象,观察模拟案例教学对医学生ACLS理论、技能掌握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影响。实践证明模拟案例教学进行ACLS急救团队培训可以显著提高医学生实践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赵洁潘曙明董艳陈洁戴李华
关键词:医学教育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团队
优化急诊就诊流程与分诊标准的研究被引量:39
2010年
[目的]优化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合理配置分诊护士,制订病情分诊标准,提高预检分诊的准确率,在正确的时间(分类)和正确的地点(分区)给急诊病人以正确的治疗。[方法]根据危急、危重、紧急、非紧急病情制订急诊分诊标准并实施。同时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前来就诊的154例病人针对急诊医疗分诊工作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实施新型分诊流程后,82%就诊病人表示认同。[结论]急诊分诊标准为危急重症病人提供了最佳的就诊时间,兼顾到普通病人的利益,保证了所有急诊病人的安全就诊。分类诊治保证了安全,分区诊治保证了质量,提高了病人的就诊满意度。
顾巧云李晓燕范晓嬿赵洁
关键词:急诊分诊
急诊肺栓塞循证诊断和治疗被引量:36
2008年
目的检索关于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诊断和溶栓治疗的文章,探讨PE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以我院急诊2008-01的患者为例,并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80~2008-02)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80~2008-02)中关于PE诊断和溶栓治疗的系统评价(system review,SR)和横断面研究(cross sectional study,CSS)。结果PubMed中共检索到SR16篇,CSS11篇;CBM中无SR和CSS。结果提示,临床评分量表对可疑PE患者制定进一步诊断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低度可能PE患者用D-二聚体排除PE安全可靠。螺旋CT诊断PE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用临床评分量表+D-二聚体+螺旋CT的流程诊断或排除PE最为安全可靠。对未选择的PE患者溶栓治疗较单独抗凝治疗并无显著优势,且可能增加出血并发症,但对大块PE患者溶栓能减少死亡率及PE复发率。结论目前急诊诊断PE最佳的方法和流程可能是临床评分量表结合D-二聚体和螺旋CT。在治疗方面只有大块PE患者能从溶栓中获得绝对益处。
赵洁潘曙明许小幸
关键词:肺栓塞溶栓治疗
新的预后预测模型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探索一种能更好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新的预测模型,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验证。方法:收集并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血液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34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新的预后预测模型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潜能。结果:本研究所建立的新模型中,基于患者初治年龄、白蛋白水平、Hans分型、AnnArbor分期、BCL2表达等情况预测PFS,较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具有更高的疾病进展风险的预测性能(AUC:0.788vs0.620,P<0.001);而基于患者初治年龄、白蛋白水平、LDH水平、BCL2与MUM1蛋白表达等预测OS,较IPI评分也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的预测性能(AUC:0.817vs0.624,P<0.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新的预后模型较IPI评分系统对DLBCL患者的生存具有更高的预后预测性能。
赵洁姜言刘嘉榆刘睿厉嘉琪黄方万江波郝思国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预后模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