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 作品数:8 被引量:48 H指数:4 供职机构: 周口市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血清CTRP1、E2F2、CRP水平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 2025年 目的:探究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l(complement C1q/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 1,CTRP1)、E2F转录因子2(E2F transcription factor 2,E2F2)、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水平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95例,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61例和重度组34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95例为对照组。比较上述3组及不同预后患者血清CTRP1、E2F2、CRP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分析血清CTRP1、E2F2、CRP水平与患者病情程度、预后及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血清CTRP1、E2F2、CRP水平对重度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重度组血清CTRP1、E2F2、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高于轻度组、对照组,轻度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预后不良患者血清CTRP1、E2F2、CR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均P<0.001)。血清CTRP1、E2F2、CRP水平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程度、预后及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01)。血清CTRP1、E2F2、CRP水平联合检测诊断重度急性胰腺炎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43,敏感度为79.41%,特异度为80.33%,优于CTRP1、E2F2、CRP单项检测。结论:血清CTRP1、E2F2、CRP水平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对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时朝辉 刘洋 吴斌 张钰 赵明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121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采取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本院2019-2021年采取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病例。对其一般资料、入院方式、入住科室、住院时间、临床分型、肝衰竭病因、人工肝治疗次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1例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平均年龄49.86±13.17岁,40-50岁年龄组占比最高(24.79%),男女之比3.17:1;肝衰竭的临床分型以慢加急性肝衰竭为主(71.07%),其次为慢性肝衰竭(12.40%)、急性肝衰竭(11.57%)和亚急性肝衰竭(4.96%),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主要病因;平均住院时间为23.26±11.71 d,其中慢性肝衰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最长为26.53±12.73 d;平均人工肝治疗次数4.21±3.00次,血浆置换治疗模式使用最多486次,其次为血浆灌流、血液滤过、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和血浆透析滤过。结论:进行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在性别和年龄上存在差异,临床分型上以慢加急性肝衰竭为主,乙型病毒性肝炎仍为主要病因。 李涵 胡永建 刘洋 谭浩铅 赵明 刘俊英关键词:肝衰竭 人工肝 血液净化 病例资料 流行病学 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治疗肝衰竭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治疗肝衰竭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周口市中心医院行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治疗的113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治疗肝衰竭患者的近期疗效,并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13例肝衰竭患者经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后,临床好转70例(61.95%),临床恶化43例(38.05%);临床好转者与临床恶化者的性别、病毒性肝炎、腹水、合并感染、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治疗次数,以及凝血酶原活动度、血红蛋白、血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好转者与临床恶化者的年龄、入院途径、入住病房、肝衰竭分型、肝性脑病占比和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急性肝衰竭、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白蛋白水平低是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治疗肝衰竭患者近期疗效差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大、急性肝衰竭、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白蛋白水平低是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治疗肝衰竭患者近期疗效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涵 胡永建 刘洋 刘怡晗 赵明 刘俊英关键词:人工肝 血液净化技术 肝衰竭 近期疗效 影响因素 乙型肝炎病毒下调抑制素表达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与存活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对抑制素(PHB)表达的影响及PHB在肝细胞癌(HCC)细胞增殖和存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13对HBV感染肝脏和正常肝脏及HepG2.2.15和HepG2细胞的PHB表达情况。收集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替诺福韦酯)治疗前后的肝组织,采用RT-PCR技术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HB的表达。收集转染了Pcmv6-AC-GFP-PHB和对照载体的HepG2.2.15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DNA的含量。应用细胞增殖测定法检测每个细胞组的增殖水平。将转染了Pcmv6-AC-GFP-PHB的HepG2.2.15细胞和对照载体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6 d。采用基于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的Annexin-V/碘化丙啶双重染色在指定的时间点检测细胞凋亡。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结果与正常肝组织相比,HBV感染肝组织PHB表达下调(P<0.01);与HepG2细胞相比,HepG2.2.15细胞PHB表达显著下降(P<0.01)。抗病毒(替诺福韦酯)治疗后的肝组织PHB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调(P<0.01)。与对照载体相比,转染了Pcmv6-AC-GFP-PHB的HepG2.2.15细胞增殖速率明显低于对照载体,转染了Pcmv6-AC-GFP-PHB载体的HepG2.2.15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P<0.01)。结论HBV下调PHB表达从而促进HCC细胞的增殖和存活。 刘俊英 邵建营 刘洋 李涵 孔鑫 赵媛 范玉梅 吴斌 赵明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抑制素 肝细胞癌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不同病毒学应答状态对生存率及肝癌患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硬化患者不同病毒学应答状态对生存率、肝癌患病率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142例,根据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持续可测性,将持续病毒学应答的90例患者作为A组,非持续病毒学应答的52例患者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以及应用不同药物治疗患者间的1年肝癌累积发生率与无肝移植生存率。结果 A组患者1年肝癌累积发生率为1.11%(1/90),低于B组的7.67%(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1年无肝移植生存率为98.89%(89/90),高于B组的92.31%(4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不同药物治疗的1年无肝移植生存率与肝癌累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失代偿期乙肝致肝硬化患者应用抗病毒治疗可改善疾病预后,不受药物差异的明显影响,持续病毒学应答可使患者肝癌患病率降低,提高患者的无肝移植生存率。 赵媛 赵明 范玉梅 邵建营关键词:乙型肝炎 失代偿期 肝硬化 肝癌 黑老虎根提取物调控微小RNA-193对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 探讨黑老虎根提取物对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进行该研究。将肝星状细胞HSC-T6分为实验组(1、2、3组)、过表达微小RNA(miR-NC)组、过表达微小RNA-193(miR-193)组、实验3+抑制物miR-NC(anti-miR-NC)组、实验3+抑制物miR-193(anti-miR-193)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活化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193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2、3组HSC-T6细胞G0-G1期比例[(34.03±2.66)%比(42.60±2.74)%、(50.37±3.42)%]、细胞凋亡率[(7.40±0.88)%比(15.56±1.30)%、(21.75±1.62)%]、cleaved caspase-3(0.23±0.01比0.43±0.02、0.66±0.03)表达、miR-193(0.92±0.04比1.65±0.05、2.69±0.07)表达升高,S期细胞比例、细胞存活率、Ki67表达降低(均P<0.05)。与miR-NC组相比,miR-193组miR-193表达水平、G0-G1期细胞占比、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升高,S期细胞比例、细胞存活率、Ki67表达降低(均P<0.05)。与实验3+anti-miR-NC组相比,实验3+anti-miR-193组细胞存活率、S期细胞比例、Ki67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G0-G1期细胞比例、Cleaved caspase-3表达降低(均P<0.05)。结论 黑老虎根提取物可抑制HSC-T6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可能通过上调miR-193实现。 范玉梅 赵明 赵媛 刘俊英关键词:五味子属 肝星状细胞 增殖 凋亡 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1 2018年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SA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乌司他丁40万U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7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稀释于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次/天,7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6,P<0.05);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相关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SAP患者疗效显著优于单用乌司他丁。 查岭 谷玉行 赵明关键词:乌司他丁 血必净 重症急性胰腺炎 青年大肠癌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提高人们对大肠癌的警惕性。方法:分析我院近十年来26例青年大肠癌的临床资料及误诊原因。结果:本组26例直肠癌患者中,行根治术者13例,行左半结肠切除术者7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者2例,行姑息性手术者2例,行剖腹探查者2例。根治术5年生存率为42%,2例行姑息性手术后,生存期未超过7个月,6例在1年内死亡。结论:青年大肠癌病程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及早期表现不明显,再加上患者及医务人员方面等诸多因素,容易误诊漏诊,故提醒人们重视青年大肠癌存在可能和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赵明关键词:大肠癌 青年 避免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