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凯
- 作品数:21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说“禄养”——关于汉代官员养亲问题的考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禄养"是指官员以俸禄孝养父母。两汉时期,人们对禄养行孝的养亲方式非常崇尚,即使是那些淡泊名利的志节之士,在身处无力养亲的现实困窘时,有时也会迫不得已而放下身段,入仕求禄以求养亲。但是由于俸禄微薄,对于不少中低级官员来说,以禄养亲依然不易。不少官员为了便于行孝,往往会想方设法将父母迎接至就职地,此即"移亲就养"。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移亲就养并不容易实现,故有些官员不惜放弃官职以归乡终养。汉代已将"养亲"纳入官员的考核机制之中,但是总体而言,其在相关制度建设方面仍显粗疏。
- 赵凯
- 郭沫若与“孩子剧团”初次见面时间考
- 2007年
- 赵凯
- 关键词:孩子剧团时间考抗战期间交往过程当事人
- 汉代辟谣与舆论危机应对
- 2007年
- 赵凯认为,汉代通过辟谣来消减舆论压力的方式主要有:公布事实真相、提供反面证据来澄清事实、以实际行动代替言语解释、回避或隐瞒事实真相甚至不惜欺骗,等等.
- 赵凯
- 东汉顺帝“八使”巡行事件始末
- 2013年
- 东汉顺帝汉安元年的"八使"巡行郡国事件,是研究汉代"风俗使"制度时不可多得的个案。"八使"出巡,是在当时吏治松弛、监察制度濒于失效的背景下出台的。良好的儒学修养、丰富的从政经验、清正耿直的个人品性、忠公无畏的职业操守以及由此形成的个人威望,是入选"八使"的重要条件。为便于履行使命,顺帝授予"八使"光禄大夫头衔和举劾地方官吏的特权。"八使"在"劾奏贪猾"方面的表现引人注目,其吏治整顿效果不容忽视。"风俗使"出巡郡国虽为"善政",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难。担任皇帝特使的经历,对"风俗使"个人的命运、前途均有影响。
- 赵凯
- 关键词:东汉监察
- 东汉武威太守行迹考述
- 史籍所见东汉(含更始时期)武威郡太守共19人,其中有名姓者17人.对历任太守的籍贯、仕宦经历、性格特点、行政风格等进行分析,有助于更为深刻地理解东汉时期武威地区的区域文化特别是人文风貌.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就教...
- 赵凯
- 关键词:东汉时期
- 西汉“受鬻法”探论被引量:8
- 2007年
- "受鬻法"是西汉政府定期向高龄老人提供粟米用以熬粥养生的一项福利制度。文帝"养老令"对"受鬻法"的执行、监管环节以制度的形式作了补充、完善,并未就实质性内容进行变更,即发放物仍然是米,受粥米对象仍然是九十岁以上老人,八十至八十九岁老人仍然没有资格享受这一待遇。"受鬻法"可能在西汉后期已无法继续有效施行。东汉的仲秋"行糜粥"制应是西汉"受鬻法"的流变结果,即由月度福利转变为年度福利。
- 赵凯
- “举逸民”与“明养老”——试析刘邦父子“求聘四皓”行为的历史渊源被引量:2
- 2014年
- 《史记》、《汉书》所载"商山四皓",兼具"逸民"与"高年"两种身份特征。汉初刘邦父子"求聘四皓"的行为,与上古"举逸民"、"明养老"政治文化有渊源关系。"举逸民"是笼络人心、获取民众支持的重要手段。《论语·尧日》所言"举逸民"可使"天下之民归心",《说苑·君道》所载武丁通过"举逸民"复兴商政,这些政治理念与政治实践对汉初"求聘四皓"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汉代之前的思想观念中,老年人往往是经验与智慧的象征,能够在国家决策及社会管理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刘邦父子"求聘四皓",或许就有向天下臣民宣示新王朝重视敬老养老的政治目的在内。这种"求聘"行为显示了中国古代对人才选拔和敬老养老的重视,实际是上古政治逻辑指导下的追求。
- 赵凯
- 关键词:四皓敬老养老汉代
- 历史文化景观下的垓下之战被引量:1
- 2011年
- "垓下之战"是楚亡汉兴的标志性战役,具有历史分水岭的意义。当事者和后世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总结。值得重视的是,垓下之战,楚败汉胜,固然有包括人谋在内的偶然性因素在起作用,但是,有识之士在总结其中得失教训的时候,并没有将这场战役孤立看待,而是用发展的眼光,将其放在一个长时段中考察,从偶然性事件中寻觅蕴藉其间的必然性规律。垓下之战过程中,汉军方面的诸多制胜之术,如"分赏取敌""佯败诱敌""攻心为上",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兵法文化,因而被后人奉为经典战例并予以关注研究。班固《汉书》对于此战的曲笔记录,亦受到后人的诟病。
- 赵凯
- 关键词:垓下之战
- 项羽在国外——域外汉籍中有关项羽的文献记录
- 2012年
-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提出,二十世纪新的学术研究方法之一,就是'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陈先生所言'异族之故书',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域外汉籍'部分对应。所谓域外汉籍,是指目前藏存于中国之外、用汉字写就的古代典籍。历史上,日本、越南与今日韩国、朝鲜所共处的朝鲜半岛曾长期使用汉字,其文化也深受中华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影响,因而留下数量众多的汉字文献。其中既有当地人所撰述者,也有中国古籍之外流原版及翻刻者。
- 赵凯
- 关键词:异族历史学家汉籍
- 汉魏之际“大冀州”考
- 建安十八年,曹操把持下的汉廷进行了一次州制改革,即遵照《禹贡》"九州"之制,把原先的十四州合并为九州。此次改革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扩大冀州辖区――其时曹操以丞相身份兼冀州牧,有意以冀州为其"王业之基"。扩大后的冀州到底合并...
- 赵凯
- 关键词:《禹贡》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