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伶俐
- 作品数:47 被引量:168H指数:8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探讨被引量:17
- 2009年
- 针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优化课程体系、考核方式等教学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许本波田志宏谢伶俐袁思霓杨鹏华
-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教学效果
- 长江流域冬油菜品种产量构成及育种策略分析被引量:4
- 2024年
- 为提高长江流域油菜育种效率,根据2018-2020国家冬油菜品种试验结果,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江流域油菜农艺性状、产量的构成差异,以探讨我国长江流域油菜育种策略。结果发现,长江上游组中密度、株高、每角粒数、苗期长势以及抗倒性与油菜产量显著正相关,病情指数与产量显著负相关,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直接通径系数最大,为0.665;长江中游组株高、每角粒数、千粒重、抗倒性和苗期长势与油菜产量显著正相关,病情指数和全生育期与产量显著负相关,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为0.529;长江下游地区产量与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生育期和苗期长势显著正相关;密度、病情指数与产量负相关,对长江下游地区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千粒重,直接通径系数为0.694。综合考虑,在育种策略上应加强群体选择;其中,长江上游和中游地区在常规选择基础上,要加强角粒数和抗倒性选择;长江下游地区应该在保障单株有效角果数前提下注重籽粒千粒重选择。
- 黄郢赵培森谢伶俐徐劲松程勇张学昆许本波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育种策略通径分析
- 甘蓝型油菜种子黑色素提取条件的优化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甘蓝型油菜种子黑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方法]以中双5号甘蓝型油菜籽为材料,用碱溶解-酸沉淀法提取甘蓝型油菜种子黑色素,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提取剂NaOH浓度(1%、2%、3%、4%)、提取温度(40、60、80、100℃)、提取时间(1、2、3、4 h)、提取次数(1、2、3、4次)、沉淀pH值(1、2、3、4)对甘蓝型油菜种子黑色素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结果]5种因素对甘蓝型油菜种子黑色素提取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甘蓝型油菜种子黑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是:NaOH浓度为3%,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1 h,提取次数为2次,沉淀pH值为4,其提取率为13.07%。
- 王雨汪佩雅田志宏谢伶俐严寒何勇许本波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黑色素抗氧化性
- 共培养基对甘蓝型油菜下胚轴GUS瞬间表达及转化效率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为提高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蓝型油菜遗传转化效率,以甘蓝型油菜"湘油15"下胚轴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共培养基中α-NAA和6-BA浓度对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甘蓝型油菜过程中下胚轴GUS基因瞬间表达及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培养基对GUS基因的瞬间表达和稳定表达具有重要影响,但共GUS基因的瞬间表达率和转化效率之间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 许本波殷家明谢伶俐李加纳柴友荣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下胚轴GUS基因
- RACE方法在甘蓝型油菜基因克隆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7年
- 将Invirtogen公司开发的一种RACE技术应用于甘蓝型油菜基因家族成员的克隆,克隆了查尔酮异构酶基因家族的全部6个成员和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家族的2个成员。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低成本、高效率、能克隆全长基因的特点,适合甘蓝型油菜等多倍体物种基因家族成员的克隆。
- 许本波谢伶俐严寒何勇田志宏
- 关键词:多基因家族克隆RACE甘蓝型油菜
- 甘蓝型油菜耐旱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5年
- 干旱严重影响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着重阐述了干旱胁迫对甘蓝型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和植物耐旱机制,脱落酸(ABA)参与信号传导、气孔调控、促进脯氨酸的合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进一步强化植物耐旱机制研究的必要性。
- 焦靖芝谢伶俐李小龙田志宏许本波
- 关键词:NAPUS耐旱分子机制
- 甘蓝型油菜及其亲本物种白菜和甘蓝TT8基因家族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甘蓝型油菜及其亲本物种白菜和甘蓝TT8基因家族及其应用,其中白菜TT8基因家族包括BrTT8-1基因(SEQ ID No.1~2)和BrTT8-2基因(SEQ ID No.3~4),甘蓝TT8基因家族包括Bo...
- 柴友荣殷家明赵文军谢伶俐肖霞李加纳林呐张瑞熙许本波
- 赤霉素及其抑制剂对油菜抗倒伏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22年
- 倒伏严重影响甘蓝型油菜产量,赤霉素及其抑制剂对油菜株高、抗倒伏性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系统研究赤霉素及其抑制剂影响甘蓝型油菜倒伏的较少,因此系统研究赤霉素及其抑制剂对油菜抗倒伏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7份不同来源甘蓝型油菜为材料,蕾薹期喷施赤霉素和烯效唑,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株型性状与倒伏的相关性及影响倒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油菜的倒伏指数与一次有效分枝高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根鲜质量、根干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根系因子对倒伏指数贡献率最大。喷施赤霉素后,倒伏指数与主花序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侧根数显著负相关,与根鲜质量、根干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喷施烯效唑后,倒伏指数与根鲜质量、根干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赤霉素主要是通过增加甘蓝型油菜侧根数,增加植株的节间距以及主花序长度来调控甘蓝型油菜倒伏指数。烯效唑主要是通过增大甘蓝型油菜的一次有效分枝数、茎粗、基枝角、顶枝角,减小植株的节间距来调控油菜倒伏指数。
- 韦丁一高少凡苏海英谢伶俐许本波
- 关键词:油菜株高倒伏指数赤霉素烯效唑
- 激素对油菜子叶再生及转基因瞬间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以甘蓝型油菜"湘油15"子叶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预培养基2,4-D和6-BA浓度、分化/共培养基NAA和6-BA浓度对子叶芽再生频率和转GUS基因瞬间表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激素对芽再生频率和转基因瞬间表达率都有重要影响,但激素对芽再生和转基因瞬间表达的影响效应具有不一致性.激素对芽分化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再生培养基NAA、预培养基6-BA、预培养基2,4-D、再生培养基6-BA,推导的对于芽再生的最佳激素组合方案为预培养基2,4-D 1.0 mg/L和6-BA1.0 mg/L、再生分化培养基NAA0.2 mg/L和6-BA3.0 mg/L;激素对GUS基因瞬间表达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共培养基NAA、共培养基6-BA、预培养基6-BA、预培养基2,4-D,推导的对于瞬间表达的最佳激素组合方案为预培养基2,4-D 0mg/L和6-BA0.2 mg/L,共培养基NAA0.05 mg/L和6-BA3.0 mg/L.推导的对于芽再生频率×GUS基因瞬间表达率的最佳激素组合方案为预培养基2,4-D 1.0 mg/L和6-BA1.0 mg/L,共/分化培养基NAA0.05 mg/L和6-BA3.0 mg/L.
- 谢伶俐殷家明李加纳柴友荣许本波林呐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子叶激素
- 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渍性的生理机制
- 2025年
- 油菜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尤其是苗期易遭受渍害胁迫。为深入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渍害的缓解机制,测定了强耐渍品系YZ12、中等耐渍品系YZ45、不耐渍品系YZ59的生理耐受性。试验设置CK(正常供水)、T1(淹水模拟渍害+喷水)、T2(淹水模拟渍害+喷施GA抑制剂烯效唑Uniconazole)、T3(淹水模拟渍害+喷施ABA抑制剂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4个处理,检测渍害胁迫过程中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渗透调节物质(MDA、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内源激素(GA、ABA)含量和光合生理的变化。结果表明,T1处理下SOD、POD和CAT活性,MDA、可溶性蛋白、脯氨酸、GA、ABA含量升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降低,表明渍害降低油菜光合作用,但油菜可通过生理响应减缓渍害。T2处理可有效缓解渍害对幼苗生长的胁迫作用,但T3处理效果不明显,且不同耐渍性甘蓝型油菜对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响应存在差异。T2处理通过抑制内源GA合成,使油菜幼苗GA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渗透调节物质(MDA、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胞间CO_(2)浓度显著低于T1,但不同耐渍性品系之间存在差异。T3处理抑制ABA合成,对油菜受到的渍害胁迫缓解程度较小,分析发现抑制ABA合成,强耐渍品系中GA含量显著降低,并且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降低,对耐渍性无显著影响。由此认为,烯效唑可通过降低油菜幼苗GA水平,抑制渍害胁迫过程中幼苗生长,提高依赖ABA途径的油菜抗氧化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进而影响光合和通气状况以提高油菜幼苗耐渍能力。
- 周果曦周香玉李超谢伶俐许本波张学昆
- 关键词:烯效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