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森奎
- 作品数:51 被引量:256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核科学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鼻咽癌放疗过程腮腺体积与位置变化的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鼻咽癌根治性放疗过程中腮腺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产生的体积以及位置变化。方法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2-01-27-2013-07-05收治13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首次计划设计和患者接受20、40和60Gy剂量照射以及完成治疗后3个月行CT扫描,在断层图像上逐层进行腮腺轮廓勾画,计算腮腺体积和中心位置的变化。结果 13例患者在接受20、40和60Gy的剂量照射时,腮腺体积与原来比较分别减少13.2%、29.6%和33.6%;完成治疗3个月后,腮腺与治疗前比较体积缩小24.0%。两侧腮腺中心位置在放疗过程中,左侧x轴移动-1.184±2.808,y轴为-0.650±3.555,z轴为-2.759±2.294;右侧x轴为0.560±2.346,y轴为-0.256±1.601,z轴为-1.582±2.865。结论随着照射剂量增加,两侧腮腺体积明显缩小,放疗结束后3个月明显恢复。两侧腮腺中心位置也随着放疗剂量增加向内侧和后侧移动。设计二次放疗计划时可以此为参考依据。
- 姚文燕许森奎黄群锋胡江吴裕起姜晓勃何汇朗陈炫光林承光
- 关键词:鼻咽癌腮腺体积变化
- Tomotherapy治疗多发转移恶性肿瘤的MVCT引导方案探讨
- 目的:探讨应用螺旋断层放疗系统治疗多发转移恶性肿瘤时合适的MVCT引导方案。方法:将48例采用螺旋断层放疗的多发转移恶性肿瘤患者按靶区分布情况分为头胸、头盆和胸盆组,于治疗分次内对各靶区分别行MVCT扫描,将所得图像与定...
- 何汇朗刘辉明许森奎姚文燕林承光
- 关键词: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 医院感染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被引量:6
- 2009年
- 为实现医院感染信息的动态管理和监控,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介绍了采用Client/Server系统为设计架构、SQL Server为后台数据库研究开发的医院感染信息系统;该系统根据标准与现有的HIS、LIS系统信息共享,实时采集患者的感染相关信息。实现感染信息的动态收集、统计、分析、浏览、查询、上报等功能;同时利用流行病爆发预警模块,实现感染爆发流行的预警功能。
- 牛启润陈荣山周毅刘燕许森奎钟焯英
- 关键词:实时监控
- 两种不同规格真空袋在胸腹部放疗体位固定中的比较研究
- 目的:探讨常规1.5米长真空袋和全身型1.8米长真空袋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体位固定中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方法:随机抽取77例胸腹部肿瘤患者,其中使用常规真空袋固定体位的41例,使用全身型真空袋固定体位的36例.分别在螺旋断...
- 刘慧许森奎何汇朗黄群峰王涛陈炫光林成光
- 关键词:胸腹部肿瘤体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
- 基于个体化发泡胶固定下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头部与颈部摆位误差的比较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中头部与颈部摆位误差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集头颈肩热塑面罩联合发泡胶固定下的30例中晚期鼻咽癌(T_(2~4)N_(1~3)M_(0))患者的每周一次放疗前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图像,与最初设计的CT模拟定位图像中的骨性参照点进行偏差对比,并通过应用非参数t检验,探究头部与颈部摆位误差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头部摆位误差分别为:X轴(左右)(1.04±0.94)mm,Y轴(头脚)(1.17±0.74)mm,Z轴(前后)(1.39±1.25)mm,对应的三个方向的旋转角度为(0.68±0.52)°、(0.55±0.40)°、(1.08±0.85)°;颈部摆位误差分别为:X轴(1.54±1.13)mm,Y轴(1.66±0.95)mm,Z轴(1.74±1.27)mm,对应的旋转角度为(0.70±0.68)°、(0.92±0.80)°、(1.40±1.33)°。其中左右方向和头脚方向的平移误差、旋转角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后方向的误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在头颈肩热塑面罩联合发泡胶固定的情况下,三维线性方向的摆位误差头部均小于颈部,在颈部的俯仰角Pitch上,旋转误差也是明显较头部增大。提示头颈肩热塑面罩联合发泡胶固定体位时需高度重视并纠正颈部的误差问题。
- 郭旋黄思娟许森奎
- 关键词:摆位误差
- 基于人工智能辅助勾画的宫颈癌放疗不同膀胱充盈度的剂量学研究
- 2025年
- 目的:应用人工智能辅助锥形束CT(CBCT)图像勾画评估宫颈癌调强放疗分次间膀胱充盈度差异对剂量学的影响,并建立基于影像的膀胱充盈度量化评估标准,为临床治疗中的充盈状态判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50例行宫颈癌调强放疗的患者。膀胱充盈度判定标准:在CBCT正中矢状面测量膀胱长径,若其大于定位CT膀胱长径的1/2,则定义为充盈度≥50%;反之为充盈度<50%。依据此标准,每例患者选取两次CBCT图像(分别代表充盈度≥50%和充盈度<50%的分次)。应用柏视自动勾画系统重新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并进行剂量再计算。结果:相较于膀胱充盈度≥50%组,充盈度<50%组的膀胱V_(40)以及小肠D_(max)、D_(mean)、V_(55)、V_(45)、V_(40)等剂量学参数均显著增高(P<0.05),表明在分次间放疗中,CBCT测量的膀胱长径<定位CT长径1/2可作为膀胱及小肠受照剂量显著升高的预测指标。相关性分析得出膀胱体积变化与膀胱D_(max)变化呈正相关(R=0.45),与膀胱V_(30)呈负相关(R=-0.37),与小肠D_(max)、D_(mean)、V_(55)、V_(45)、V_(40)呈负相关(R=-0.31,-0.41,-0.39,-0.49,-0.61),相关结果表明,增加膀胱充盈度可减少膀胱和小肠的受照剂量。结论:人工智能辅助勾画证实在宫颈癌分次间放疗中,当CBCT测量的膀胱长径小于定位CT膀胱长径的1/2时提示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显著升高。维持理想的膀胱充盈状态有助于降低膀胱和小肠的受照剂量。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膀胱管理宣教,并在治疗分次间实施严格的膀胱容量管理策略至关重要。
- 齐英男陈雪梅陈佛平陈展鳞姜晓勃许森奎罗谕熊小月迟锋
- 关键词:宫颈癌锥形束CT剂量学
-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颅底骨髓腔反应的CT动态观察
- 目的:探讨鼻咽癌根治性放疗不同阶段颅底骨髓腔CT值变化的趋势,为NPC患者放疗后CT诊断提供依据,为鼻咽癌放疗后颅底骨质改变的长期随访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130例NP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患者放疗前和完成20G...
- 许森奎姚文燕耿志君李卉谢传淼
- 关键词:鼻咽癌CT值
- 两种不同规格真空袋在胸腹部放疗体位固定中的比较研究
- 刘慧许森奎何汇朗黄群峰王涛陈炫光林承光
- HT治疗多发转移瘤的MVCT引导方案探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应用HT治疗多发转移瘤时合适的MVCT引导方案。方法将48例采用HT的多发转移瘤患者按靶区分布情况分为头胸组(15例)、头盆组(15例)和胸盆组(18例)。于治疗分次内对各靶区分别行MVCT扫描,将所得图像与定位CT图像进行配准并记录摆位误差值。计算各CTV到PTV的外扩边界。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头胸组、头盆组、胸盆组患者摆位误差的两两比较显示,x轴分别为-0.15±1.25∶-0.21±2.34(P=0.71)、-0.16±1.31∶-1.29±3.72(P=0.00)、0.25±2.90∶-0.22±3.65(P=0.06),y轴分别为0.73±1.22∶1.56±2.54(P=0.00)、0.81±1.34∶3.20±3.90(P=0.00)、0.35±3.60∶0.38±3.78(P=0.87),z 轴分别为0.93±1.44∶2.65±1.88(P=0.00)、1.24±1.75∶5.49±2.80(P=0.00)、1.95±2.81∶3.35±3.05(P=0.00)。3个组经过各自上段靶区修正后,各自下段靶区的外扩边界在三维方向上均有所减小,但均以y轴缩小最显著,分别为5.13∶4.01、9.17∶8.30、8.52∶7.13。结论对于分离靶区的多发转移瘤的HT,不应单独使用任一部位的摆位误差值修正整体摆位误差,建议采用分次内不同部位进行引导的图像引导方案。
- 何汇朗刘辉明许森奎姚文燕林承光
- 关键词:摆位误差
- 2016放射肿瘤治疗技术学学术年会暨“肿瘤精确放疗个体化体位固定技术学习班”圆满结束被引量:2
- 2016年
-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主办,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承办的2016年放射肿瘤治疗技术学学术年会暨“肿瘤精确放疗个体化体位固定技术学习班”于8月26-28日在广州市成功举办。它是中华放射肿瘤治疗学会技术学组成立后首次召开的全国性学术会议。会议收到论文238篇,来自全国各地的583名放射治疗师参加了会议。
- 林承光许森奎
- 关键词:放射肿瘤治疗技术学习班体位固定精确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