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艺生
- 作品数:104 被引量:218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数字权力重塑国家安全的风险图谱与法治因应
- 2025年
- 数字技术的迭代催生新型数字权力形态,重构了权力运行范式。数字权力不仅是工具性赋能,更是创生性权力,触发国家主权秩序与技术革命的根本冲突,对国家安全提出系统性挑战。通过法理辨析可知,国家权力垄断具有必然性与脆弱性。数字权力的异化极易滋生双重风险:以认知植入和数据控制为表征的防御体系坍缩,以主权切割和私权僭越为特征的控制秩序失范。法治因应的核心路径在于通过重塑经济权力、强化权力垄断和创新数字文明,重建国家在数字时代的权力垄断能力,维持“权力理性化”,提供区别于西方“数字殖民”的中国路径。
- 蔡艺生
- 关键词:法理辨析
- 刑事数据调取措施的要素分析及其概念证成被引量:3
- 2023年
- 概念乃是一切学术研究的基点。数字技术与社会生活的深度耦合,使犯罪活动与刑事司法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当然,调取措施也因电子数据的特殊性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了电子数据侦查措施体系中的重要取证措施。明确刑事数据调取措施的概念与内涵是规范刑事数据调取措施运用的基础。以现行有效有关刑事数据调取措施的法律规范及其实践中运行现状为基础,通过对刑事数据调取措施的各要素进行深度解构与梳理,并对其所蕴含的调取主体、调取相对方、调取对象等要素内涵进行界定与辨析。最后,以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对刑事数据调取措施的概念进行重构,从而为其运用的规范化、正当化路径奠定理论基础。
- 田博博蔡艺生
- 让尾巴摇狗:美国情态证据实证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情态证据指的是在庭审时,被告人或证人等的面部、声音或身体等各部分及其整体上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材料。情态证据至今仍被(西方)法律认可为判断证人可靠性的重要基础,在现代司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审判者能够观察证人作证时情态的机会,为公开审判(开庭审判)提供了历史的和现代的正当性。在美国司法体系中,陪审团可以合法运用证人席上证人的情态证据;对于证人席外情态证据的使用则在实际上存在,法律上没有形成统一而稳定的规范。法官可以在证据排除、藐视法庭罪、量刑、听证、案件事实判断和陪审团选择程序中使用情态证据。检察官可以在辩诉交易和量刑建议、陪审团候选人"无因排除"和审判程序中合理使用情态证据。律师在诉讼过程中不仅从法律意义上,更从诉讼策略意义上运用情态证据。
- 蔡艺生
- 关键词:美国司法实证研究诉讼策略
- 辩护律师取证的倾向性及其限界
- 2011年
- 辩护律师取证倾向性是辩护律师参加诉讼活动,依照法律规定,收集、查阅与本案有关的材料,向有关单位或个人了解情况、提取证据的过程中对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的偏好。辩护律师取证倾向性具有必然性。辩护律师取证倾向性的法理限界应该综合考虑如下三个要素:取证目的的辩护性,取证对象的独立性和取证行为的合理性;其实践限界在于对取证对象独立性的明知情况。为保障辩护律师取证的合理倾向性,应该充分保障辩护律师取证倾向性,同时合理规制超越限界的取证行为。
- 蔡艺生任海新
- 关键词:辩护律师
- 英国情态证据制度的历史考察被引量:1
- 2014年
- 英国情态证据制度的确立
随着人类理性思维的发展,以及教会的内部改革要求教士退出司法裁判,最终迫使法庭通过人类知识所能运用得到的各种探求和推理方式弄清罪与非罪的问题。神明裁判逐渐失去了正当性与合理性,诉讼制度急需变革。人们逐渐对情态形成了理性的认识,情态运用也逐渐摆脱了神明裁判这种极端的表达方式,慢慢走上了现代意义上的理性发展道路。情态随之获得传统诉讼制度的肯定,正式成为一种证据,并在诉讼中广泛适用。
- 陈尚坤蔡艺生
- 关键词:情态理性思维史考诉讼制度人类知识神明裁判
- 论信息时代的隐私预期及其限界
- 2017年
- 隐私预期是指个人对控制和避免披露某些自身事务的合理期待。此处的合理期待并非指行为人个人单纯的主观意愿,而是指一个相对合理的人都会具有的期望,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期待。隐私预期的价值在于维护正常生活、激发自由表达和制约公权滥用。隐私预期经历了由静态到动态的历史沿革。隐私预期的现实困境包括:新领域或新技术导致的空白化;迷信传统或忽视利益平衡带来的简单化;预期随意或粗暴显现的主观化。隐私预期的原则限界为:不影响合理功能、能为社会许容和具有开放性。隐私预期的具体限界为必须以公共利益为基点来界定。
- 蔡艺生
- 关键词:信息时代历史沿革
- 英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在有被害人的案件中,刑事诉讼是围绕着追究犯罪和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而进行的,如何保障被害人的诉讼权利,是刑事诉讼法所要着重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中,笔者以英国2002年7月的白皮书《全面公正一一将被害人置于刑事司法的中心》(下称《全面公正》)为线索,从两种观点、两类措施入手试构建对英国刑事被害人的立体认识,期冀对我国的刑事被害人研究、权利保护及其立法有所助益。
- 蔡艺生
- 关键词: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刑事司法权利保护追究
- 论毒品犯罪侦查中的“虚示出卖”被引量:2
- 2008年
- "虚示出卖"是指侦查机关在办理毒品案件过程中,在穷尽普通侦查措施的情况下,为了查清事实、获取证据或逮捕犯罪嫌疑人,以出售毒品为诱饵,暗示或诱使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待犯罪行为实施或犯罪结果发生后将其拘捕的特殊侦查手段。机会提供型的"虚示出卖"为法理和法律所默许或认可,并在实践中广泛适用,具有正当性和必要性。"虚示出卖"的实施主体必须是侦查人员,对象应然是毒品犯罪的重大嫌疑分子,程序上必须经过授权并谨守法理规范和穷尽普通侦查措施的原则。同时,"虚示出卖"应秉持安全、适度、证据中心和结果评断原则。
- 尹伟中蔡艺生
- 关键词:毒品犯罪法律属性
- 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总体”概念探微被引量:1
- 2025年
- 聚焦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总体”概念,全面解析其理论内涵、实践应用及未来展望。通过阐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背景及理论地位,从价值属性和具体含义两个维度深入探讨“总体”概念,揭示其在域外与域内视域下的价值。在实践应用部分,分析“总体”在引领国家安全战略构建、优化资源配置及应对复杂安全挑战中的作用,具体涉及战略目标定位、原则确立、能力培育、途径规划、资源配置机制完善与策略优化,以及基于“总体”理念的应对能力、安全韧性与适应性的增强。最终展望“总体”理念下国家安全理论和实践拓展方向,强调全面性思维、多层次视域、长远战略以及多元文化交融、跨学科融合、国际实践创新的重要性。
- 蔡艺生黄学儒
- 关键词:国家安全战略
- 论刑事科学技术的权威认同
- 2010年
- 刑事科学技术的权威认同不仅关系到侦查价值的实现,而且关系到政府公信力的存续。其困境在于刑事科学技术资源与侦查需要的矛盾、社会转型期互信缺失与刑事科学技术需要认同的矛盾和法律规范的束缚与刑事科学技术价值实现的矛盾。既有的权威认同模式包括神明崇拜、暴力威胁、主体认同、第三方保障、双方合议和制度确认。刑事科学技术的权威认同包括硬权威和软权威,应该追求制度确认的权威认同模式。通过刑事科学技术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刑事科学技术人员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刑事科学技术手段启动程序的改革与完善、刑事科学技术手段实施程序的改革与完善等,最后实现刑事科学技术的权威认同。
- 蔡艺生
- 关键词:刑事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