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砺

作品数:9 被引量:242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液
  • 7篇血液透析
  • 3篇维持性
  • 3篇维持性血液
  • 3篇维持性血液透...
  • 3篇高通量
  • 2篇蛋白
  • 2篇血液透析患者
  • 2篇血液透析滤过
  • 2篇透析患者
  • 2篇透析滤过
  • 2篇贫血
  • 2篇球蛋白
  • 2篇微球蛋白
  • 2篇维持性血液透...
  • 2篇临床实践指南
  • 2篇高通量透析
  • 2篇高通量血液透...
  • 2篇Β2微球蛋白
  • 1篇低血压

机构

  • 7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北京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武警四川总队...
  • 1篇武警四川总队...

作者

  • 9篇蔡砺
  • 7篇左力
  • 2篇徐丰博
  • 2篇殷培
  • 2篇李冀军
  • 2篇曹立云
  • 2篇吴华
  • 2篇吕继成
  • 2篇宋韩明
  • 2篇鲍云飞
  • 2篇刘惠兰
  • 2篇汤天清
  • 2篇程叙扬
  • 1篇冉玉力
  • 1篇谭华
  • 1篇辜晓岚
  • 1篇徐丽
  • 1篇徐莉
  • 1篇赵新菊
  • 1篇王芳

传媒

  • 7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现代护理
  • 1篇武警医学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有效地清除β_2微球蛋白和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慢性炎症状态被引量:80
2010年
目的前瞻性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患者中分子毒素水平与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多中心、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136名维持性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患者,转换为高通量透析(Fresenius F60或FX60,超纯透析液)6个月。试验前(0个月)、后3个月、6个月分别采透析前血样测定β2微球蛋白(β2-M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胱抑素C(Cystatin C)水平。结果转换为高通量透析可以显著降低原低通量血液透析患者血β2-MG水平,从试验开始时0个月、3个月与6个月分别为(39.92±19.14)mg/L、(27.31±19.16)mg/L与(33.03±10.96)mg/L(P<0.001)。hsCRP水平也显著下降,分别为(11.23±21.77)mg/L、(8.37±11.61)mg/L与(8.82±11.66)mg/L(P=0.0412)。血cystatin C水平试验前后没有变化。结论高通量透析可以有效清除透析患者血液中的中分子毒素并减轻慢性微炎症状态。
蔡砺刘惠兰吴华李冀军徐丰博汤天清殷培鲍云飞程叙扬左力
关键词:血液透析高通量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患者营养状况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136例维持性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患者,转换为高通量血液透析6个月。试验0、3、6个月分别测定患者白蛋白水平,进行食欲评分及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结果对全部入选者的白蛋白水平无影响;升高了白蛋白低于25%分位患者的白蛋白,在0个月和6个月分别为(36.4±3.1)g/L、(39.9±3.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006)。高通量透析6个月后食欲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49)。SGA在试验3个月及6个月均较0个月有显著升高(P<0.05),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营养基线水平较低的患者营养状况有改善作用。
徐丰博刘惠兰左力吴华李冀军蔡砺汤天清殷培程叙扬鲍云飞
关键词:高通量透析营养状况
血液透析滤过和高通量透析对β_2微球蛋白清除效果的比较被引量:45
2010年
目的β2微球蛋白的蓄积在透析相关淀粉样变(DRA)的发病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血液透析滤过(HDF)和高通量透析(HFHD)均可有效清除β2微球蛋白。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HDF和HFHD对于β2微球蛋白的清除效果。方法选取长期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名,于两周内的同一天分别进行HDF和HFHD治疗。使用Fresenius-4008S型透析机、HF80S高通量透析器。同一受试者两次试验中,治疗时间、新鲜透析液成分、血流速、透析液流速、抗凝方式等参数相同,HDF采用后稀释法,置换液总量17~25L。于治疗前、治疗第1、2、3h末、治疗结束时各取血1次,同时于治疗第5、15、30、45、60、90、120、150、180、210、235min各取废透析液一次,并定比收集全部废透析液取样。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β2微球蛋白浓度,对各时点血中及透析液中β2微球蛋白浓度(μg/ml)及清除总量(mg)进行配对t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受试者中位年龄48.5岁,中位透析龄4年。在HDF过程中,平均脱水量2.47kg,治疗开始前、第1、2、3h末及治疗结束时血中β2微球蛋白浓度(μg/ml)分别为(57.69±29.61)、(31.20±20.77)、(20.50±14.75)、(13.96±10.02)及(11.29±8.60),在HFHD过程中平均脱水量2.28kg,上述时间点β2微球蛋白浓度(μg/ml)分别为(53.24±17.65)、(32.12±24.42)、(22.80±14.14)、(22.40±16.54)及(16.00±9.03);上述各指标在HDF和HFHD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DF和HFHD,β2微球蛋白的清除总量(mg)分别为(413.34±246.23)和(230.35±134.00),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除率(ml/min)分别为(121.03±49.80)和(86.17±23.33),二者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在治疗的各个时点,接受HDF和HFHD的患者血中的β2微球蛋白水平未见统计学意义,但在单次治疗过程中,HDF能比HFHD清除更多的β2微球蛋白。
宋韩明蔡砺吕继成曹立云徐莉左力
关键词:高通量透析血液透析滤过Β2微球蛋白
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患者血清瘦素的清除效果被引量:1
2007年
谭华冉玉力蔡砺
关键词:瘦素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尿毒症
杰雪用于静脉穿刺部位皮肤消毒的临床观察
2001年
辜晓岚蔡砺
关键词:静脉穿刺部位皮肤消毒剂碘伏血管杀菌作用
部分肾科医生治疗肾性贫血的概况调查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调查了解国内部分肾科医生治疗肾性贫血的概况。方法选取能反映肾性贫血治疗概况的部分问题构成问卷,在参加2008年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血液净化论坛的肾科医务工作者中开展问卷调查,回收问卷并对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多数肾科医生认同抗贫血治疗血红蛋白靶目标水平为110~120g/L、血红蛋白低于100g/L即开始进行抗贫血治疗、皮下注射途径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由以铁缺乏为主的多种因素导致、从开始治疗到达标的时间周期为3个月、维持治疗阶段通过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频率调整用药、在进入透析前对肾性贫血进行治疗。各医疗机构抗贫血治疗的达标率自10%~>70%不等,多数达标率在50%以上。结论调查结果显示在肾性贫血治疗领域仍需要进一步统一认识,规范治疗,提高对肾性贫血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积极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
蔡砺左力
关键词:肾性贫血红细胞生成刺激剂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临床实践指南
慢性肾脏病贫血的个体化治疗被引量:1
2008年
从群体的观点出发,各种基于大量的临床研究制定的临床实践指南无疑为广大的医疗工作者提供了非常好的临床工作参照和循证医学依据。在慢性肾脏病贫血的治疗领域,美国的NKF—K/DOQI及欧洲的EBPG慢性肾脏病贫血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对日常的临床决策具有极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仅仅依据指南是否足够?一位新近发展为慢性肾脏病贫血的青年男性患者和一位患有多年糖尿病肾病并发多系统损害同时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女性患者的肾性贫血治疗目标和手段应当相同吗?临床实践指南针对人群而非个体的特点无法满意地回答类似问题。也正因为此,
蔡砺左力
关键词:个体化治疗贫血治疗临床实践指南维持性血液透析K/DOQI老年女性患者
血液透析中的低血压及其防治被引量:96
2008年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是指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的低血压,常表现为三种临床类型;①急性(偶发性)低血压指伴有症状的收缩压突然下降,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或收缩压降幅≥20mmHg;②复发性低血压指至少在50%以上的透析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压,其血压值可参照上述标准;⑧慢性持续性低血压,透析过程中收缩压始终维持在90~100mmHg。常见的IDH症状有肌肉痉挛、晕厥、恶心、呕吐、腹痛,有时会表现为休克或心绞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重时可以出现意识丧失,甚至心肌梗死。作为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出现的并发症,IDH在普通透析(conventional hemodialysis,CHD)中的发生率可达20%-30%。IDH直接影响到透析的充分性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增加透析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蔡砺左力
关键词:持续性低血压血液透析透析过程独立危险因素伴有症状收缩压
生物电阻抗矢量分析法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初探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索生物电阻抗矢量分析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vector analysis,BIVA)在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干体重(dryweight,DW)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血液透析室临床评价DW合适的MHD患者,透析前和透析后分别进行单频(50KHz)、全身生物电阻抗测量。收集北京石景山地区的健康查体人群作为对照。在电阻-电抗矢量图(RXc图)上分别绘制健康人群和MHD患者矢量的95%可信区间和健康人群的容受区间。根据透析前患者在健康人群容受区间图上的位置将MHD患者分为A(水负荷过重)、B(水负荷正常)两组,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高血压患病情况。根据透析后患者的矢量在容受区间图上的位置将患者分为水负荷过重(OH)组、水负荷正常(NH)组和脱水(DH)组,从而预测干体重调整方向,并比较三组患者透析前和透析后的血压变化。结果共测量290例健康成人,男∶女=149∶141;血液透析患者37例,男∶女=13∶24。相比健康对照,透析患者透析前的矢量较短,相角较小;透析后矢量均较透析前变长,相角变大,水合状态改善。A组高血压出现率为39.3%,而B组为22.2%。DH组血压平均水平较OH和NH组低,但没有统计学差异。BIVA方法评价干体重合适的患者与临床评价一致性为70.3%;BIVA预测11例患者需要调整DW,经过两周的观察,5人调整了干体重,调整方向与BIVA预测方向一致。结论在临床评估干体重合适的患者中,仍然有部分患者的透析前水负荷较重。BIVA方法能先于临床经验发现不合适的干体重,可以作为较为敏感的估计干体重的辅助工具。
赵新菊蔡砺宋韩明王芳吕继成曹立云徐丽左力
关键词:干体重血液透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