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湘丽
- 作品数:14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北方沿海地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早期干预研究
-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以心血管病为代表的慢性病日趋增加。据2002年青岛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全市居民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病形势严峻。冠心病发病率列全国...
- 蔡湘丽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控制策略
- 易损斑块的分子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多种血管标志物结合血管内与颈动脉超声的同步分析
- 康维强王海滨任国瑞宋达琳蔡湘丽
- 该课题是青岛市科技局2006年“重大疾病和地域性疾病防治”项目(06-2-2-4-nsh)。针对青岛市发病率最高的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展开了科学研究,采用了最先进的虚拟组织血管内超声(VH-IVUS)技术对冠状动脉斑...
- 关键词: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标志物斑块
- 高频彩超诊断小体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诊断小体积恶性乳腺叶状肿瘤(PTB)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对PTB的认识。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确认的20例PTB女性患者,同时所有患者均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20例患者中,5例患者的肿瘤为分叶状,14例为椭圆形,1例为不规则形状;18例患者的肿瘤边界清晰,2例不清晰;内部回声衰减0例,不变5例,增强15例;6例患者发生囊性变;2例患者出现钙化现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所有患者均能探测到血流信号,其中Ⅰ级9例,Ⅱ级7例,Ⅲ级4例;收缩期峰值流速的平均值为(19.35±6.50)cm,阻力指数为0.72±0.04;20例PTB的病理类型为:良性9例,交界性5例,恶性6例;血流信号等级与PTB病理分型并无明显对应关系。结论:高频彩超诊断小体积恶性PTB,能够显示清晰的具有特征性的彩超声像图,为临床鉴别诊断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提供了较好的临床参考。
- 李岩松蔡湘丽胡克林
- 关键词:彩超乳腺叶状肿瘤血流信号
-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对冠状动脉内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
- 2010年
- 目的采用血管内超声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斑块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定量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并用血管内超声检测事件相关病变处斑块形态学及特征,应用液相蛋白芯片结合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以及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结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304),血管内超声识别的斑块破裂与非斑块破裂者两组比较,组织型先溶酶原复合物浓度差异均未见显著性(P=0.09);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两组纤维酶原激活物浓度比较结果未见显著性差异(P=0,90)。组织型纤溶酶原复合物浓度与斑块形态学指标存在显著地相关性;其他因子与各斑块形态学指标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斑块损伤和形态特点刺激机体凝血和抗凝血因子的产生,包括组织型先溶酶原复合物的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是独立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炎症反应以外反映斑块形态特点的标志,也提示自身抗血栓保护系统的改变。
- 蔡湘丽宋达琳李梅任国瑞王海滨郭新贵康维强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血管内超声斑块破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载脂蛋白A5 SNP3、4基因变异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载脂蛋白(Apo)A5基因变异与冠心病及其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非亲属山东汉族冠心病及其脂代谢异常病人275例(冠心病组),以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28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结合全自动测序技术,检测两组ApoA5 SNP3、SNP4位点基因型,同时检测血脂水平。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冠心病组SNP3位点TC基因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08,P<0.05),且为独立影响因素。ApoA5 SNP3与ApoC3-482C/T基因间的连锁不平衡与对照组比较具有一定的差异。冠心病组SNP3 TC基因型三酰甘油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基因型(F=7.56,q=4.69、4.32,P<0.05)。结论 SNP3与冠心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SNP4通过影响血脂代谢水平增加冠心病的易感性;单倍体优势是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 韩彤亮蔡湘丽李梅宋达琳赵仲堂康维强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脂异常载脂蛋白A类基因型
- 动态心电图监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附109例报告)
- 1994年
-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近年来冠心病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由于心脏病发作或猝死前可毫无症状,因此,SMI日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分析109例冠心病患者24小时DCG监测情况,对SMI的发作规律,机理及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 蔡湘丽田惠萍杨树标
- 关键词: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监测复杂心律失常缺血性改变束支传导阻滞房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及超敏C反应蛋白与斑块易损性关系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s)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 62例ACS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CICs及hs-CRP,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并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事件相关病变处斑块形态学及特征,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患者、斑块破裂组与非斑块破裂组、易损斑块组与非易损斑块组CICs及hs-CRP的改变,以及CICs与斑块形态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CICs水平较UAP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破裂组与非斑块破裂组CICs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CIC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hs-CRP水平较UAP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破裂组hs-CRP水平较非斑块破裂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组hs-CRP水平较非易损斑块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CICs水平与远端管腔面积(LCSA)呈负相关(P<0.05),在UAP组则呈正相关(P<0.05)。结论 CICs水平在AMI组及斑块破裂组明显升高,hs-CRP水平在AMI组、斑块破裂组及易损斑块组均明显升高,AMI组CICs水平越高LCSA越小,CICs的测定对于ACS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 蔡湘丽韩同亮李梅宋达琳王束玫康维强
- 关键词:免疫复合物冠状动脉斑块
-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血流参数改变的临床分析
- 1998年
- 近年来,冠心病仍然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对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的重要性,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总结了1993~1996年间的10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与正常老年人的心血管血流参数,进行对比检测分析,旨在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老十部查体中经多项检查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的108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男90例,女18,年龄60~81岁,平均69.8±8.7岁。同时选择多项检查正常的健康者80例(对照组),男72例,女8例,年龄60~80岁。
- 田惠萍蔡湘丽
-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血流参数心血管冠心病患者正常老年人计算机分析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重构与血脂水平的定量关系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靶病变血管重构方式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106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ACS患者,靶病变血管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测量靶病变段及其近端参考段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计算血管重构指数(RI):靶病变段EEM面积与近端参考段EEM面积之比。根据RI分为正性重构组(RI>1)69例和负性重构组(RI≤1)37例;根据年龄分为>60岁组(55例)和<60岁组(51例)。同期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 RI与年龄显著负相关(r=-0.38,P=0.03),与血清TG水平显著正相关(r=0.32,P=0.02),血清TG水平正性重构组显著高于负性重构组(P=0.03);年龄<60岁组RI与血脂无相关关系,血脂水平正性重构亚组与负性重构亚组间无差异;年龄>60岁组,RI与血清LDL-C水平显著正相关(r=0.53,P=0.03),血清TG和HDL-C水平正性重构亚组显著高于负性重构亚组(P=0.01,P=0.04)。结论血脂水平影响ACS患者靶病变血管重构方式。
- 许文亮宋达琳蔡湘丽任国瑞王海滨迟国安程凯康维强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脂年龄
- 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监测
- 1999年
- 1993年3月~1998年10月,我们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连续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其心律失常及ST段改变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影响心肌梗死病人长期预后的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121例,男108例,女1...
- 田惠萍戚平蔡湘丽
-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