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艳玲

作品数:23 被引量:134H指数:8
供职机构:武汉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新生儿
  • 9篇听力筛查
  • 8篇中耳
  • 7篇耳声发射
  • 6篇中耳炎
  • 6篇畸变产物耳声...
  • 6篇耳炎
  • 6篇分泌
  • 6篇分泌性
  • 6篇分泌性中耳炎
  • 5篇新生儿听力
  • 4篇导抗
  • 4篇新生儿听力筛...
  • 4篇婴儿
  • 4篇听力
  • 3篇声导抗
  • 3篇儿童
  • 3篇儿童分泌性中...
  • 3篇耳聋
  • 2篇月龄

机构

  • 13篇武汉市儿童医...
  • 9篇武汉市妇女儿...
  • 2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胡艳玲
  • 20篇王智楠
  • 13篇陈平
  • 8篇徐忠强
  • 7篇乐玮琼
  • 4篇魏幼华
  • 4篇李隽
  • 2篇夏忠芳
  • 2篇刘萍
  • 2篇刘艳
  • 1篇兰兰
  • 1篇徐恩明
  • 1篇历建强
  • 1篇姚顺芳
  • 1篇余其林
  • 1篇王秋菊
  • 1篇欧阳静萍
  • 1篇郭玉德
  • 1篇丁国红
  • 1篇乐伟琼

传媒

  • 7篇听力学及言语...
  • 3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全国新生儿、...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2012年全...
  • 1篇第四届全国儿...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7月龄婴儿226Hz和1000Hz探测音声导抗的适用月龄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婴儿226 Hz和1 000 Hz探测音声导抗的适用月龄。方法应用Oto100 Flex中耳分析仪对291例(529耳)3~7月龄婴儿分别进行226 Hz及1 000 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同时行ABR检测。将声导抗结果与ABR的波I潜伏期进行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 3、4、5月龄婴儿1 000 Hz探测音声导抗与ABR波I潜伏期的kappa值均大于0.7,提示两者吻合度较高,而其226 Hz声导抗与ABR波I潜伏期的kappa值均小于0.7,提示两者吻合度较低。6、7月龄婴儿226 Hz和1 000 Hz探测音声导抗结果与ABR波I潜伏期kappa值均小于0.7,但均>0.4,提示吻合度一般。结论与ABR的波I潜伏期相比,1 000 Hz声导抗适用于5月龄以下的婴儿,准确度较高,6、7月龄婴儿226 Hz和1 000 Hz探测音声导抗准确度均不高。
陈平王智楠胡艳玲乐玮琼
关键词:声导抗婴儿月龄
潜窥镜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3年
徐恩明徐忠强王智楠胡艳玲郭玉德
关键词:支气管异物支气管镜
新生儿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的结果分析及质量控制
本文总结100名36岁小儿施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听力筛查,并对筛查未通过小儿进一步行临床听力学检查,及时检出并治疗耳病,认为小儿...
乐玮琼王智楠陈平胡艳玲
关键词:新生儿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力筛查听力学检查
文献传递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OM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3例(234耳)OME患儿分别行DPOAE、声导抗和纯音听阈检测,比较鼓室导抗图B、C型者DPOAE各个频率的检出率及DPOAE高频检出与未检出组的气导平均阈值。结果鼓室导抗图B、C型者低、中频DPOAE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型组高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B型组(P<0.05)。DPOAE高频未检出组的高、低频气导平均阈值明显高于检出组(P<0.01)。结论DPOAE高频检出率对判断儿童OME的严重程度及听力水平有重要价值。
胡艳玲王智楠徐忠强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声导抗纯音测听
细胞因子、IgE及一氧化氮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的表达被引量:20
2003年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IgE及一氧化氮 (NO)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及转归中的作用。 方法 :检测 70例 (1 2 9耳 )分泌性中耳炎患儿 (患儿组 )血浆及中耳积液中细胞因子、IgE及NO含量 ,并以 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 :患儿组白细胞介素 (IL 2、4、6、8、1 0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IgE及NO在中耳积液中含量较血浆中高 (P <0 .0 1 ) ;患儿组的血浆含量较对照组高 (P <0 .0 5 )。病程短者中耳积液中IL 2、IL 4的含量较病程长者高 ;而病程长者IL 6、IL 8、IL 1 0、TNF α、IgE及NO的表达较病程短者增加 (均P <0 .0 5 )。结论 :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血浆及中耳积液中细胞因子、IgE及NO表达增强 ,细胞因子参与介导中耳局部的炎性反应 ,调节局部的免疫反应 。
王智楠徐忠强余其林夏忠芳胡艳玲
关键词:中耳炎分泌性细胞因子一氧化氮免疫球蛋白E中耳积液
普通病房环境中TEOAE与DPOAE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乐玮琼王智楠陈平胡艳玲
关键词:新生儿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力筛查
听力初筛未通过新生儿二次筛查模式探讨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听力初筛未通过新生儿于出院前进行二次筛查的意义。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3849名新生儿行听力筛查,初次时间为出生3d,“未通过”者于出院前(生后5~7d)再次筛查,二次筛查“未通过”者生后30~42d复查。分别对三次筛查总通过率、不同耳别及分娩方式的通过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生儿出生3d听力筛查通过率与住院期间两次筛查总通过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Х^2=38.67,P〈0.01);住院期间两次筛查总通过率与复筛总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73,P〉0.05)。生后3d初次筛查未通过出院前二次筛查中单耳比双耳通过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Х^2=34.34,P〈0.01);左耳通过率与右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62,P〉0.05)。顺产出生3d筛查通过率高于剖宫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35.37,P〈0.05),出生5—7d以及30~42d复筛时两种分娩方式总通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新生儿出生3d初筛未通过者于出院前再次筛查的住院期间二次筛查模式可降低假阳性率,减少转诊率及失访率,减轻家长精神负担。
乐玮琼王智楠陈平胡艳玲李隽
关键词:新生儿筛查听力检查耳声发射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关系的探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2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及56例不伴分泌性中耳炎的鼻咽疾病患儿,检测外周血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抗体(MP-IgM、CP-IgM);并对比分泌性中耳炎组MP-IgM与CP-IgM阳性率及对照组MP-IgM与CP-IgM阳性率,对比分泌性中耳炎组与对照组的MP-IgM、CP-IgM阳性率。结果分泌性中耳炎组MP-IgM阳性率为20.98%,CP-IgM阳性率为12.0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MP-IgM阳性率为8.95%,CP-IgM阳性率为7.14%,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泌性中耳炎组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MP-IgM阳性率(P<0.05);而两组CP-IgM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可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关,但与肺炎衣原体感染关系尚不明确。
胡艳玲欧阳静萍王智楠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价值
OME是儿童的常见疾病。目前声导抗测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OME的诊断中,对OME严重程度的判断有重要意义。有报道OME对诱发性耳声发射也有影响,本文对OME的患儿同时进行了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声导抗、纯音测听...
胡艳玲王智楠徐忠强
关键词: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声导抗测试
文献传递
武汉市部分新生儿耳聋基因与听力联合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通过对武汉市部分新生儿进行耳聋易感基因与听力联合筛查,探讨本地区常见耳聋基因突变位点分布及联合筛查的意义。方法对2014年6~12月和2015年6~11月在武汉市92家助产机构出生的117 93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同时采集足跟血,检测3个常见耳聋基因的4个位点:GJB2(235delC)、SLC26A4(919-2A>G)和线粒体DNA12SrRNA(1555A>G,1494C>T),分析听力及基因筛查结果。结果 117 930例新生儿中,耳聋基因总体突变率为3.00%(3 541/117 930),以GJB2 235delC(1.87%,2 203/117 930)和SLC26A4 919-2A>G(0.96%,1 132/117 930)突变占比最高。109 036例(92.46%,109 036/117 930)新生儿通过了基因与听力联合筛查,5 353例(4.54%,5 353/117 930)新生儿基因筛查通过而听力筛查未通过,3 231例(2.74%,3 231/117 930)新生儿基因筛查未通过而听力筛查通过,310例(0.26%,310/117 930)听力筛查与基因筛查均未通过,耳聋基因突变患儿的听力筛查未通过率(8.75%)高于耳聋基因筛查通过新生儿(4.88%);最终确诊206例新生儿听力损失。结论新生儿耳聋基因与听力联合筛查可以有效地提高听力障碍及高危儿的检出率。
姚聪胡艳玲周爱芬张斌
关键词:联合筛查耳聋基因新生儿听力筛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