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聪

作品数:28 被引量:190H指数:7
供职机构: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关节
  • 7篇骨折
  • 5篇股骨
  • 4篇缺损
  • 4篇髋关节
  • 4篇骨缺损
  • 4篇感染性
  • 4篇感染性骨缺损
  • 4篇材料体系
  • 3篇植入
  • 3篇植入物
  • 3篇髋关节置换
  • 3篇截肢
  • 3篇颈骨
  • 3篇颈骨折
  • 3篇老年
  • 3篇股骨颈
  • 3篇关节置换
  • 3篇氨甲环酸
  • 2篇刀片

机构

  • 28篇绵阳市第三人...
  • 2篇川北医学院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省科学城...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28篇肖聪
  • 6篇李碧蓉
  • 6篇姜义山
  • 5篇钟易林
  • 3篇陈银华
  • 3篇唐仁德
  • 3篇孙天祥
  • 3篇蔡鹏
  • 2篇陈银华
  • 2篇邓晋京
  • 1篇蒋涛
  • 1篇何义周
  • 1篇项舟
  • 1篇王蕾
  • 1篇刘建蓉
  • 1篇沈雪梅
  • 1篇孟祥玉
  • 1篇黄国平
  • 1篇徐建华
  • 1篇裴福兴

传媒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华关节外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当代护士(上...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4篇2025
  • 6篇2024
  • 4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4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端打磨头及骨端打磨器
本发明涉及骨端打磨头及骨端打磨器,包括刀柄、刀体和刀片,所述刀柄上端与刀体连接,所述刀片安装在刀体顶面,所述刀片的切削刃位于刀片的顶面,切削刃径向设置,切削刃外端高于内端,切削刃内凹成平滑弧形;刀片至少有两个,刀片围绕刀...
肖聪 张少云姜义山钟易林
文献传递
骨端打磨头及骨端打磨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端打磨头及骨端打磨器,包括刀柄、刀体和刀片,所述刀柄上端与刀体连接,所述刀片安装在刀体顶面,所述刀片的切削刃位于刀片的顶面,切削刃径向设置,切削刃外端高于内端,切削刃内凹成平滑弧形;刀片至少有两个,刀片围...
肖聪张少云姜义山钟易林
文献传递
一种压电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电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在3D打印的BCP支架表面构建KNN基纳米材料,用于治疗耐药性细菌菌膜感染:KNN掺杂Ag<Sub>2</Sub>O和CoO构建相边界KNN压电材料,提升KNN的压电催化活性;将该纳...
肖聪 张少云 高志祥 苏强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被引量:36
2019年
背景: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易发生谵妄,因此明确术后谵妄危险因素非常必要。目的:探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谵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60岁以上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分为非谵妄组和谵妄组,分析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1)患者365例在髋关节置换中有96例(发生率约为26%)术后出现谵妄;(2)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疾病、疾病类型、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焦虑、美国麻醉师协会评分、营养障碍、衰弱GFI指数、术前及术后白细胞计数、术后红细胞比容、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后C-反应蛋白及术中失血量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19,95%CI:1.12-1.25)、美国麻醉师协会评分评分(OR=8.03,95%CI:4.54-14.21)、GFI评分(OR=2.14,95%CI:1.78-2.57)、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OR=1.07,95%CI:1.05-1.09)、合并慢性阻塞性疾病(OR=0.43,95%CI:0.26-0.69)、股骨颈骨折(OR=3.67,95%CI:2.23-6.13)行全髋关节置换是老年行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谵妄的高危因素(P<0.05);(4)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71岁,美国麻醉师协会评分评分>2分,衰弱GFI评分≥5分,术后C-反应蛋白>47 mmol/L,此时4个变量灵敏性和特异性较好,对预测术后谵妄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高志祥姜义山龙能吉肖聪
关键词:术后谵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红细胞比容
髋关节翻修术应用3D打印植入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9年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增多,假体松动、髋臼骨折以及翻修率也明显提高。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侧骨缺损是临床医生最具有挑战性的处理,由于髋臼局部解剖的复杂性、形态不规则、缺损面积大小不一,常规固定尺寸的内植物不能与实际骨缺损实现较好匹配。此外,影响内植物与宿主骨融合的因素有骨长入、机械性能和全身疾患。3D打印技术以实际髋臼组织三维CT扫描数据为基础,经过MIMICS 18.0软件自动多种后处理技术,创建单独髋臼分离的3D解剖图像。在模型制作、手术导板、个性化假体、术前诊断、模拟和术中导航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高志祥龙能吉张少云肖聪
关键词:髋臼
两种止血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2025年
目的对比分析氨甲环酸(TXA)与TXA联合流体明胶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45例。纳入标准:单侧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排除标准: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影响凝血功能疾病、既往髋部手术史、对氨甲环酸或流体明胶原材料猪皮过敏。根据患者是否合并使用流体明胶分为氨甲环酸组130例,流体明胶组115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术前1天、术后第1天及第3天的血常规、D二聚体等,两组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的多个时间点血常规、D二聚体的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流体明胶组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水平高于氨甲环酸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红蛋白:t=5.54,P<0.001;红细胞比容:t=5.65,P<0.001);流体明胶组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下降率、红细胞比容下降率低于氨甲环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红蛋白下降率:t=4.37,P<0.001;红细胞比容下降率:t=636,P<0.001)。总失血量流体明胶组(543.8±252.9)ml比氨甲环酸组(797.1±357.5)ml少,隐性失血量流体明胶组(490.5±252.3)ml比氨甲环酸组(742.8±353.3)ml减少,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6.35,均为P<0.001))。流体明胶组输血率2.6%,氨甲环酸组输血率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P=0.04)。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XA与流体明胶联合使用较单独使用TXA能有效减少围术期的出血量,减少术后输血需求,同时不增加患者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高志祥赵超姚凯于伟刘利娟贾乐孔向东肖聪
关键词:氨甲环酸止血药
基于新型麻醉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麻醉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新型麻醉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搅拌箱,所述搅拌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药管,所述搅拌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底部固定连...
何义周肖聪陈素明孙霞陆丽余玉娟何宣王虹又
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围术期隐性失血的统计学决策树模型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背景:有研究表明脊柱围术期间具有较高的隐性失血,但是对隐性失血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未阐述,试验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出高危因素。目的: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及相关因素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接受脊柱手术治疗的8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和饮酒史、非酯化脂肪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晶体液量、术中胶体液量、自体血输注、异体血输注、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手术治疗时间窗(<48 h、≥48 h)、伤椎节段及手术固定节段,采用Gross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①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85例中男66例,女19例,平均(40.75±12.42)岁,估计总失血量(1030.84±115.45)mL,隐性失血量(484.57±98.38)mL,隐性失血量占理论总失血量的47.05%;②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三酰甘油>1.63 mmol/L、胆固醇>5.76 mmol/L、手术切口延长、手术时间窗<48 h及合并吸烟史是围术期间隐性失血阳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③通过SPSS 24.0统计学决策树模型分析及ROC曲线下面积验证显示,年龄>48岁时,该模型敏感性76.0%,特异性88.4%,具有一定的诊断准确性;④上述结论证实,隐性失血在脊柱手术围术期占有较高的比例,而年龄>48岁、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偏高、手术切口延长、手术时间窗<48 h、合并吸烟史是隐性失血阳性发生的高危因素。
高志祥高志祥肖聪孟祥玉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隐性失血失血量围术期决策树模型
闭合复位掌骨间克氏针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总结闭合复位第1、2掌骨间克氏针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4月-2012年3月,采用闭合复位第1、2掌骨间克氏针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29例。男22例,女7例;年龄25~51岁,平均30.5岁。伤后至手术时间1 h^3 d,平均9.6 h。骨折根据Green-O’Brien分型:Ⅰ型13例,Ⅱ型5例,ⅢA型9例,ⅢB型2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拇指关节疼痛情况;测量第1腕掌关节屈伸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拇指外展ROM及握力,分别与健侧比较;末次随访时摄X线片根据改良Eaton-Littler分期标准评估骨关节炎表现。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3.2个月。其中3例发生针道感染,2例发生克氏针松动。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4个月,平均3.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0.48±0.06)分。第1腕掌关节屈伸ROM、拇指外展ROM及握力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腕掌关节骨关节炎表现:Ⅰ期15例,Ⅱ期6例,Ⅲ期8例。结论闭合复位第1、2掌骨间克氏针固定操作简便、损伤小、疗效确切,是治疗第1掌骨间基底部骨折的有效方法。
肖聪蒋涛徐建华钟易林孙天祥姜义山唐仁德陈银华
关键词: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固定
一种压电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电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在3D打印的BCP支架表面构建KNN基纳米材料,用于治疗耐药性细菌菌膜感染:KNN掺杂Ag<Sub>2</Sub>O和CoO构建相边界KNN压电材料,提升KNN的压电催化活性;将该纳...
肖聪张少云高志祥苏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