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春
- 作品数:47 被引量:23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9血清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筛选及其应用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利用杂交瘤技术筛选出能分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9血清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用于该型菌株的鉴定。方法采用ELISA方法筛选克隆株,并用玻片凝集法进行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鉴定。结果筛选到3株能分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9血清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抗体与经鉴定的18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9血清型菌株呈阳性反应,而与其他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及常见肠道致病菌无交叉凝集反应;应用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野生株分型鉴定时,能准确鉴定出其中的24株O∶9血清型菌株,与用日本进口分型血清鉴定、PCR毒力基因检测结果相同。结论筛选获得的细胞株产生的单克隆抗体,用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9血清型鉴定,具有很好的型特异性,避免了过去免疫血清制备中繁琐的抗原交叉吸收试验。
- 肖玉春邱海燕王冰顾玲汪华崔志刚黄晓蓉阚飙景怀琦徐建国
-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
- 云南部分鼠疫疫源地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离及鉴定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了解云南部分鼠疫疫源地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采集剑川、梁河两县鼠类盲肠,对其进行培养,通过菌落聚合酶链反应初筛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通过生化鉴定确定菌株并作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915份标本中分离到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35株,总检出率为3.83%,分离株包含1株致病株、34株非致病株。35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全部为生物1A型,1株致病株为1A/O∶9生物血清型,毒力基因为(ail+、yst A-、yst B-、yad A-、vir F-、rbfc-),非致病株血清为O∶5、O∶8及未分型,毒力基因为(ail-、yst A-、yst B+、yad A-、vir F-、rbfc-)。结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剑川野鼠鼠疫疫源地鼠间流行,分离菌株血清型别较为多样,分离到的致病株缺乏典型毒力基因;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梁河家鼠鼠疫疫源地尚未发现鼠间的流行。
- 陈邬锦张海鹏郭英陈双艳段然肖玉春王鹏
- 关键词:鼠疫疫源地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 多氏拟杆菌益生菌及在制备流感治疗或预防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益生菌候选菌株,所述菌株的保藏号为CGMCCNO.21251,保藏日期为2020年11月26日,保藏分类命名为Bacteroides doreiXR2020(多氏拟杆菌XR2020,B.dorei XR2...
- 徐建国任志鸿卢珊宋利琼肖玉春李先平黄元铭
- 文献传递
- 格氏乳杆菌RW2014及在制备降脂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乳酸杆菌益生菌菌株,所述益生菌的保藏号为CGMCC NO.21252,保藏日期为2020年11月26日,保藏分类命名为格氏乳杆菌,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所述菌株的16S r...
- 任志鸿徐建国李先平黄元铭肖玉春宋利琼
-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中国家畜家禽间分布的研究被引量:19
- 2015年
- 目的为了解中国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不同家畜、家禽中的分布规律,对不同地区家畜、家禽进行带菌状况调查。方法采集中国不同地区家畜、家禽咽拭子,肛拭子和粪便标本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血清分型、生物分型及毒力相关基因检测。结果猪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携带率最高为12.91%,其次为犬,携带率为9.80%,两者分离的致病性菌株所占比例分别为73.50%和59.44%。而其他动物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携带率较低,鸡、牛和羊分别为4.50%、2.78%和0.89%,且主要以非致病性菌株为主,分别占100%、94.44%和93.33%。结论首次在中国进行大规模家畜、家禽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布调查。动物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率存在较大物种差异和地域性分布特征,猪、犬是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主要储存宿主和传染源,而牛、羊、鸡、鸭等主要携带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属于偶然宿主。
- 李旭梁俊容肖玉春邱海燕段然景怀琦王鑫
-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宿主毒力基因
- 水苏糖对艰难梭菌在小鼠肠道内定植与菌群的影响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利用艰难梭菌感染(CDI)小鼠模型,评价水苏糖是否具有抑制小鼠肠道内艰难梭菌定植的作用,并分析其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将C57BL/6雌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不做任何处理的设定为空白对照组,水苏糖干预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模型组在建立CDI小鼠模型后分别连续10 d每日给予水苏糖和PBS灌胃处理。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感染后第10 d各组小鼠粪便中艰难梭菌的含量,并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水苏糖干预导致CDI小鼠粪便中艰难梭菌含量显著降低。水苏糖干预组小鼠粪便的菌群丰富度显著高于PBS模型组,但没有恢复到空白对照组的水平。在门水平上,水苏糖干预可导致CDI小鼠粪便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富度显著增高,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富度显著降低。在种水平上,水苏糖干预导致CDI小鼠粪便中格氏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 goldsteinii)、汉森氏布氏菌(Blautia hansenii)、多形拟杆菌(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的相对丰度显著增高;Parasutterella excrementihominis、狄氏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结论水苏糖干预可有效降低CDI小鼠肠道内艰难梭菌定植量,增加CDI小鼠肠道微生物丰富度,特异性地改变多形拟杆菌和格氏副拟杆菌等菌种的相对丰度。
- 康颖李先平宋利琼肖玉春黄元铭任志鸿
- 关键词:艰难梭菌感染水苏糖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小鼠感染模型的优化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优化小鼠经口感染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肠道定植模型,明确不同抗生素预处理方式和感染剂量对VRE在肠道定植的影响。方法 C57/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混合抗生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预处理组。混合抗生素预处理组:感染前第7天给予小鼠混合抗生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粘菌素、甲硝唑、万古霉素)水溶液;感染前第2天,将混合抗生素水溶液换为万古霉素水溶液,感染前1 d,腹腔注射克林霉素。氨苄西林与克林霉素预处理组:感染前第7天给予氨苄西林水溶液,感染前1 d,腹腔注射克林霉素。万古霉素预处理组:感染前第7天给予万古霉素水溶液。第0天,3组小鼠同时进行VRE灌胃处理。感染后第3天,氨苄西林、万古霉素水溶液改换为正常饮用水,直至实验结束。在感染后2周内对收取的小鼠粪便活菌计数,观察VRE定植量的变化。结果感染后第1天,VRE在3种抗生素预处理的小鼠肠道中均能成功定植。在感染后1~9 d,3种模型的粪便VRE含量在105~108 cfu/mg。感染后第9天,3组小鼠粪便中VRE定植量出现下降趋势,第15天(实验结束)粪便VRE含量降至103~105 cfu/mg。另外,感染后第10天氨苄西林处理组中有2只小鼠死亡。对万古霉素预处理模型给予的2个不同感染剂量,在整个急性感染期两组VRE定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万古霉素预处理的VRE肠道定植模型的稳定性和简洁性优于混合抗生素或氨苄西林预处理的模型。在万古霉素预处理模型中,VRE可在肠道定植至少15 d,且感染剂量在105~107 cfu/只间不影响VRE的肠道定植模型的建立。
- 朱思逸李先平宋利琼肖玉春黄元铭储琼芳任志鸿
- 关键词: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抗生素小鼠模型定植
- 中国六省致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被引量:16
- 2006年
- 目的对中国致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方法参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ulseNet实验方法对中国6省165株致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使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并按照PulseNet命名原则对带型进行命名。结果将114株O:3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成25个带型;K6GN11C30012(50株)、K6GN11C30015 (19株)及K6GN11C30016(10株)是其主要带型,三个主要带型之间聚类相似性很高。将51株O:9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为14个带型;其中K6GN11C90004(22株)与K6GN11C90010(13株)是其主要带型,K6GN11C90004与K6GN11C90010带型之间有一定的差异。O:3与O:9血清型的主要带型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结论O:3血清型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可能起源于一个克隆系,且在不同地区和年代变异很小;O:9血清型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可能起源于两个不同的克隆系,且各自有一定的变异。O:3与O:9血清型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亲缘关系较远。
- 金东崔志刚肖玉春王鑫顾锋夏胜利胡万富杨晋川汪华顾玲徐建国阚飙景怀琦
-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
- 徐州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原学初步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了解徐州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布及病原学特征。方法对本地区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生化、药敏试验,并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毒力基因,同时对致病性血清型(O∶3和O∶9型)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2014份标本中共检出32株(分布17个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总检出率为1.59%。致病菌株占18.75%,携带ystB基因的占21.87%。3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为3个生物型别,其中1A型占78.12%,3型18.75%,2型为3.12%。本地区分离的3株O∶3血清型菌株的PFGE带型相同。结论该地区存在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以及由此引起的腹泻疾病,尤其O∶3型菌株属于我国O∶3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主要克隆系,本地区应当进一步加强该菌的监测工作。
- 杨晋川刘金芳许静静郭惠丁韧周艳秋王鑫肖玉春邱海燕崔志刚景怀琦
-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毒力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
- 粪拟杆菌IM01抗哮喘功能临床前研究
- 2025年
- 目的 利用优化的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体内评价一株粪拟杆菌IM01的抗哮喘功能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对比不同激发方式优化卵清蛋白(OVA)诱导的哮喘小鼠模型的效果。将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溶液、OVA模型组和IM01干预组。IM01干预组经口给予1×10^(9)菌落形成单位/只IM01活菌,连续21 d,第22天采集肺部组织。检测血清OVA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及肺白细胞介素(IL)-4、IL-5、IL-13水平,并进行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粪便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结果 OVA雾化激发方式建模更优;口服IM01显著降低哮喘小鼠血清IgE及肺部IL-4、IL-5、IL-13水平,减轻肺病理炎性细胞浸润;IM01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增高有益菌/降低有害菌丰度)。结论 IM01经口干预可缓解哮喘小鼠肺部炎症及病理损伤,并调节肠道菌群组成。
- 杨涛何思芹何雨佳米洁兰黄元铭宋利琼肖玉春任志鸿
- 关键词:过敏性哮喘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