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莉 作品数:14 被引量:48 H指数:3 供职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农业科学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基于RS和GIS的城市通风潜力研究与规划指引 被引量:40 2015年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带来了普遍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如热岛效应。然而,在以往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规划师在编制规划时并未考虑预留通风廊道建设用地,当前已难以满足城市规划应对逐年加剧的热岛效应的需求。文章以福州市区为例,通过应用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和构建气候学及生态学模型分析现有风环境的特点,并结合夏热时段山谷风和海陆风的时空特点,找出城区入风口,挖掘现有通风廊道,为潜在通风廊道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詹庆明 欧阳婉璐 金志诚 章莉关键词:规划指引 武汉都市发展区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近年来,武汉市发展势头迅猛,但同时也使城市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本文以武汉市都市发展区为研究对象,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统计分析方法,探究衡量空气质量的主要指标空气质量指数(AQI指数)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分布特征,并运... 詹庆明 李晶 窦凯丽 岳亚飞 章莉 唐丽玄关键词:空气质量 评价指标 地理信息系统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布朗自然风景园的美学概念 2011年 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发展史上,布朗是不可回避的人物,他是英国自然风号园的大师,因布朗总是能发现和利用场地的潜能,经常会说“ithadgreatcapability”,被人称为“CapabilityBrown”。设计风格的出现背后必然有思想知识的支持,该文试研究布朗自然风景园的美学概念。 章莉基于GIS的武汉市夏季风环境研究 被引量:4 2017年 武汉是典型夏热冬冷城市,2012年起武汉市开展城市风道规划以缓解城市夏季高温。本文基于武汉市都市发展区27个气象站点实时监测数据,借助ARCGIS10.0和Origin8.0对武汉市多年夏季一天风速风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受城市中心区地表粗糙度的影响,中心区风速远小于近郊区风速,随着中心区高强度开发,全天中心区与近郊区风速差呈现增大趋势;离长江、湖泊较近的站点的风向会受到内陆湖风的影响,与当日盛行风不一致。研究还发现因城市中心区下垫面复杂,影响风速因素较多,仅从城市建筑形态分析与各站点风速相关性略显不足。 章莉 詹庆明 欧阳婉璐关键词:风景园林 GIS 夏季 风环境 城镇化进程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恩施青树林新区中央风情园概念规划为例 2015年 中国已经进入快速城化发展的时期,新城镇化建设成为我国特有的城市化发展模式,然而,在新城镇发展过程中,不少地区都面临着自然资源、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流失和消亡。该文借助恩施青树林新区中央风情园项目,力求从地方文化出发,平衡新城发展与自然文化保护等多方利益,力图实现新城绿地更新,既能体现本土文化特色,又能满足当代人们的城镇生活需求,营造独具特色的美丽中国。 章莉 甘泉 姚欣关键词:中心公园 本土文化 夏季襄阳唐城影视基地热舒适对游客场所感知影响及优化措施研究 2023年 全球气候变暖与极端高温天气频发对行人夏季出行造成不便。夏季是游客旅行高峰,其高温环境会显著影响游客景区旅行体验。先前热舒适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景观类景区,缺少以建筑、硬质为主的人文建筑类景区热舒适改善研究。通过对襄阳唐城影视基地典型宫殿空间与街巷空间两个测点的春夏小气候实测与问卷调研,分析春夏影视基地热环境。结合场所感知问卷,分析影视基地游客场所感知状况,探析影视基地热舒适与游客场所感知的影响作用。宫殿空间热舒适整体优于街巷空间,影视基地夏季热中性温度及中性温度范围分别为29.17℃、26.26~32.08℃。气象因子与游客场所感知相关性较弱,热舒适是影响游客场所感知的最主要因素;游客场所感知与热舒适存在相互影响,其中个体情绪是影响游客热舒适与热接受度的主要因素。影视基地夏季热舒适与游客场所感知存在相互影响作用,从景区规划设计与景区管理两方面提出夏季景区热舒适改善、游客场所感知提升优化建议。 孙迪 章莉关键词:热舒适 夏季 影视基地 基于局地气候分区的武汉市高温灾害风险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5年 [目的]近年来武汉频繁遭受极端高温事件侵袭,绘制武汉市都市发展区高温灾害风险地图,分析局地尺度的高温灾害风险及影响因素,可以为城市高温灾害预防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构建“危险性-暴露度-脆弱性”高温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绘制武汉市都市发展区高温灾害风险地图,识别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 LCZ)的高温灾害风险特征,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模型探讨LCZ景观格局对高温灾害风险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不同LCZ类型的高温灾害风险值呈现一定差异,其中水域(LCZ G)的高温灾害风险最低,裸露的岩石或道路(LCZ E)的高温灾害风险最高。景观格局指标的回归系数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其中斑块类型面积百分比(PLAND)对高温灾害风险的影响程度高于聚集度指数(AI)。[结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应对高温灾害的策略,为缓解城市高温灾害风险提供了途径,同时也为城市的发展和规划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郭舒静 章莉关键词:多源数据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武汉都市发展区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2016年 近年来,武汉市发展势头迅猛,但同时也使城市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本文以武汉市都市发展区为研究对象,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统计分析方法,探究衡量空气质量的主要指标空气质量指数(AQI指数)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分布特征,并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气象要素与其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1)不同时间尺度的空气质量指数分布具有规律性与差异性。空气质量指数的季节分布冬季最差,夏季最好。12月与1月AQI指数突出高于其他月份,其中12月AQI指数最高,6月AQI指数最低。周一和周五AQI指数最高,甚至高于周末。小时变化呈现“W”形变化,在早晨及下午5点时达到谷值,在中午11时达到峰值。(2)空气质量的空间差异与区域类型、城市规划空间布局有关。整体而言,AQI指数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主城区的空气质量比远郊区要差。 詹庆明 李晶 窦凯丽 岳亚飞 章莉 唐丽玄关键词:空气质量 时空分布特征 城市风道的规划响应研究 2016年 城市风道因其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提高人体舒适度,而成为国内热点研究之一。鉴于现阶段国内风道规划侧重于规划研究,其规划落实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文梳理了城市风道规划研究的框架,以及这种研究框架下可能提供的规划支撑,并提出应结合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从可操作性角度来确定城市风道规划重点的规划响应思路。接着以存量型城市福州和增量型城市漳州为例,分别分析两个城市在规划响应上的侧重点。得出福州的规划响应重点应在于控制,控制入风口及廊道空间的建设,以及重视新建项目和旧城改造项目的通风评估;漳州的规划响应重点在于引导,引导城市建设预留风道,并同时对入风口和廊道空间的建设进行控制。最后,讨论了本文所涉及的风道规划研究方法存在的一些局限性,指出了后续可深入研究的方向。 詹庆明 蓝玉良 欧阳婉璐 金志诚 章莉绿地研究中大数据应用综述 被引量:3 2023年 全面梳理绿地研究中大数据的应用情况,为深入开展绿地系统的科学研究提供经验与技术支持。借助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近20年应用大数据中绿地研究的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和图谱分析,梳理绿地研究中大数据类型及研究热点,总结其分析方法和研究特点,探讨未来研究方向。结果显示,绿地研究中大数据分为3大类9小类,数据有效反映了绿地游人行为、游人体验以及城市空间信息。基于这些数据信息重点开展绿地使用及管理、绿地布局、绿地健康作用、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以及绿地景观偏好等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的引入有效推动了绿地多维量化研究,促进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为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实践指导。 黄宇飞 曾昱璇 孙迪 章莉 陈艳关键词:大数据 绿地 可视化软件 游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