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祁振国

作品数:16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食管
  • 4篇手术
  • 3篇乳腺
  • 3篇食管癌
  • 3篇术后
  • 3篇细胞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3篇淋巴结转移
  • 2篇蛋白
  • 2篇切除
  • 2篇胃癌
  • 2篇胃肠
  • 2篇胃排空障碍
  • 2篇急性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水平
  • 1篇蛋白质组

机构

  • 11篇赤峰市医院
  • 3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包头医学院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16篇祁振国
  • 7篇刘爱军
  • 5篇彭海
  • 3篇王学智
  • 3篇王立国
  • 3篇宋晓洁
  • 3篇张鲁壮
  • 3篇崔喜才
  • 3篇于兰
  • 2篇郭峰
  • 2篇闫文强
  • 1篇岳秀兰
  • 1篇王海龙
  • 1篇杨静
  • 1篇刘震
  • 1篇王学智
  • 1篇李世君
  • 1篇郭峰
  • 1篇刘加珍
  • 1篇王洪武

传媒

  • 9篇内蒙古医学杂...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2
  • 1篇199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31例临床观察及处理
2009年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1998年1月~2009年1月胃癌根治术后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3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合并幽门梗阻(完全性及不完全性)病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率高达8.28%,显著高于术前未合并幽门梗阻病人的2.15%(P〈0.05)。31例确诊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后均予非手术综合治疗,均治愈。结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胃癌根治术后相对少见的近期并发症,术前合并幽门梗阻及毕Ⅱ式吻合术,清扫淋巴结范围广为其易发因素,通过上消化道造影动态检查一般能明确诊断,确诊后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多可治愈。
王学智祁振国刘爱军
关键词:胃癌胃排空胃肠吻合术
双环法全乳腺切除乳房皮肤成形术17例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为了使行全乳腺切除术后的患者保持良好的胸部外观,探讨应用双环法行全乳腺切除乳房皮肤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2年5月以来,采用双环法全乳腺切除乳房皮肤成形术,为17例女性行保留乳头乳晕的全乳腺切除,并一期成形。结果:术后1例发生乳晕皮缘坏死,其余病例乳头、乳晕及皮瓣血运良好,感觉较正常略减退。结论:对于需行全乳腺切除但拒绝乳房再造的患者双环法全乳腺切除乳房皮肤成形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彭海刘爱军祁振国
关键词:乳腺切除双环法乳房成形术
合并糖尿病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和处理被引量:2
2009年
王学智刘爱军祁振国
关键词:高龄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根治性手术
十二指肠间质瘤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8年4月~2008年5月收治的15例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以黑便和腹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十二指肠间质瘤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降部和水平部。内镜超声、胃镜、X线钡餐和CT为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1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4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其中2例给予格列卫辅助治疗,1例术后8个月复发,6个月后死于肝转移。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十二指肠间质瘤有效的方法。根据十二指肠间质瘤大小和位置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免疫组化c-kit表达阳性患者术后可选择格列卫辅助靶向治疗。
彭海刘爱军祁振国
关键词:十二指肠肿瘤胃肠道间质瘤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原因及治疗
2002年
王洪武孟雅哲祁振国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胃排空障碍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特点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2009年
三阴性乳腺癌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三种受体阴性的一种乳腺癌亚型。由于其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理特征,且预后较其他类型差,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现综述近年来有关三阴性乳腺癌及其临床特点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最近几年,应用DNA微阵列技术对乳腺癌进行分子分型,研究新亚型的生物学特性和预后。
郭峰祁振国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及术式选择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为术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43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及术式选择。结果:343例早期胃癌患者中,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D2)206例;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D2)58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79例(D2)。其中51例发生了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4.8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浸润程度等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大体分型、肿瘤部位、病理学类型等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浸润程度等因素相关,这些因素对于术前判断淋巴结转移、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等提供重要的依据。
刘爱军彭海王立国祁振国
关键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
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7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统计食管癌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并分析术后并发症与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33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出现了不同的并发症,包括乳糜胸,肺部并发症,胃瘫,吻合口瘘,心血管并发症等。统计学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术前血清白蛋白,具有COPD,心脏病,糖尿病病史,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吻合口部位,肿瘤长度等因素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P<0.05),而患者的性别、淋巴结转移等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较多,通过干预术后并发症的各种相关因素,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刘爱军彭海王立国郭峰闫文强祁振国
关键词:食管癌并发症
186例Ⅱ、Ⅲ期食管中段、下段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Ⅱ、Ⅲ期食管中段、下段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并了解其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食管癌淋巴结重点清扫区域的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赤峰临床医学院186例Ⅱ、Ⅲ期食管中段、下段鳞癌经左胸、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共清扫淋巴结4259枚,平均每例清扫(22.9±8.1)枚,其中126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67.7%,转移淋巴结622枚,转移度14.6%;食管中段、下段食管癌中纵隔转移率56.1%和16.5%,下纵隔转移率34.6%和54.4%,腹腔转移率23.4%和46.8%;中段和下段食管癌转移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中段鳞癌淋巴结转移部位前三位分别是食管旁、隆突下、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而食管下段鳞癌淋巴结转移部位前三位分别是食管旁、贲门旁、胃周淋巴结。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脉管内癌栓对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所在部位、病变的长度对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Ⅲ期食管下段鳞癌淋巴结转移以下纵隔及腹腔淋巴结多见,而食管中段鳞癌淋巴转移胸、腹腔均多见,出现跳跃性转移特点,对于中段食管癌清扫重点清扫食管旁、隆突下、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而下段食管癌重点清扫食管旁、贲门旁及胃周淋巴结;肿瘤浸润深度越深、分化程度越低、脉管内有癌栓转移率越高。
王学智洪智攀郭峰闫文强祁振国李世君刘震
关键词:淋巴转移
200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分析被引量:5
1997年
1990年至1996年根治性手术切除200例食管癌并且对淋巴结转移进行分析。肿瘤小于3cm27例,无淋巴结转移。肿瘤范围4至5cm60例,其中有21例左肺下静脉淋巴结转移,16例气管隆突淋巴结转移和14例胃左动脉淋巴结有转移,9例无淋巴结转移。102例肿瘤范围5至7cm,其中22例左肺下静脉淋巴结转移,80例胃左动脉淋巴结转移。11例肿瘤范围8至10cm,其中4例左肺下静脉淋巴结转移,3例气管隆突淋巴结转移,4例胃左动脉淋巴结转移。根据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对手术切除范围及淋巴结的清扫进行探讨。
祁振国刘加珍
关键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外科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