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10年新词语研究述评被引量:14
- 2003年
- 这里从4个方面对近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新词语的本体研究;新词语的多角度研究;新词语词典的编纂及其研究;几点看法,包括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今后应当加强的方面。
- 刁晏斌盛继艳
- 关键词:新词语
- 华裔学生汉语习得研究的现状与思考被引量:6
- 2012年
- 以华裔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汉语习得研究起步较晚,至今约二十年。相关研究大体分为两条主线,一是对华裔学生自身特点的研究,二是关于华裔学生习得汉语本身的研究。本文对后者二十多年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考察和梳理,在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华文教学的一些现实需要,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 盛继艳
- 关键词:华裔学生
-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可”的语用功能分析被引量:12
- 2005年
- 从语用角度来看,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可”具有多种语用功能,其中,典型功能有丰富的语气表达功能、多样的情态传达功能和话题焦点的凸显功能三项。
- 盛继艳
- 语气副词“可”的语义分析被引量:9
- 2006年
- 在考察了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可”的语义来源的基础上,对大量的带有副词“可”的现代汉语语料做了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强调义]是“可”的核心语义,至于“加强肯定、夸大程度、提示、辩驳、如愿、对比(有文章称之为转折)和反诘”等一些语义,皆可以看作“可”的强调义在不同语境中,向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延伸或侧重所衍生出的新的语境语义。
- 盛继艳
- 对外汉字教学中笔顺规范化的层次性思考被引量:13
- 2013年
- 汉字笔顺规范的具体内容包括笔向规范、折笔规范、顺序规范三项。本文基于对留学生汉字笔顺偏误的全面考察与归类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笔向的规范与否对汉字成品正确性的影响最为显著,折笔其次,顺序影响不显著。依据此结论,并结合笔顺规范化于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本文认为,对于对外汉字教学中的笔顺规范化应予以层次性考量。
- 盛继艳
- 关键词:对外汉字教学笔顺
- 从海外华语学习者的低龄化看华语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海外华语学习者呈现低龄化趋势。低龄学习者在华语学习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海外华文教学现状反映,该群体的华语学习存在兴趣不浓、功用不强、资源不多等问题,原因之一在于对该群体的"低龄"特征重视不够。华语研究为华文教学贡献了多方面的理论指导,华文教学也对深化华语研究提出了需要。如何发挥"低龄"优势有效地改善现状,是当前应该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华裔儿童的华语使用情况、华人家庭语言管理和华语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 盛继艳
- 关键词:低龄化语言实践
- 海外华文教师的胜任特征及其模型研究被引量:5
- 2023年
- 海外华文教育的特殊性对华文教师的胜任力提出了更广维度、更深层次的要求。文章综合多种胜任特征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专访了12位深耕海外华文教育的杰出华校校长,运用“冰川模型”理论,从动机态度、个性特质、自我概念、技能和知识素养五个维度,对访谈关键信息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得出由7个模块29项特征构成的海外华文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并以海外华文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为例,就该模型的应用提出建议。
- 盛继艳
- 关键词:海外华文教师胜任特征模型
-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可”的三个平面分析》
- 语气副词'可'是现代人们口语中的高频词,它可以满足人们多样的语用需要.'可'为什么会被高频使用?它的核心语义是什么?它的本质特征和功能又是怎样的?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认知和把握它?这些问题人们虽有所论及,但是往往较多地偏...
- 盛继艳
- 关键词:句法结构语用功能
- 文献传递
- 《阿Q正传》的修辞阐释
- 2005年
- 运用新修辞叙事理论把《阿Q正传》剖成阿 Q的故事、“我”的故事、鲁迅的故事等三个层面的重新解读,引爆了鲁迅小说巨大的叙事魔力。小说运用精心的叙事策略,不仅完成了对阿 Q的批判,而且把民初和“五四”的两代“看客”同时押上了“审判台”,凸显了《阿Q正传》文本的多层批判视角。
- 盛继艳
- 关键词:《阿Q正传》修辞叙事故事
- 低龄华文教材编写的五重育人价值与实现路径——以《华文·小学》(第三版)为例
- 2025年
- 海外汉语学习者的低龄化是国际中文教育需要关注的一个系统性重点问题,然而在融合多元学科理论开展深化研究方面仍存在诸多领域空白。研究以华文教材编写为例,基于对以低龄学习者为主体的海外华文教学目标的系统分析,提出“育人”是华文教材的核心价值,并探讨了构建低龄华文教材编写的“五重育人价值”目标,即发展儿童语言能力、提升中华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培养多元文化沟通能力、协同知情意行教育、促进多元智能发展。在此基础上,就育人价值的实现路径提出五点对策建议,并结合《华文·小学》(第三版)的编写实践进行了深入阐释和例证。
- 盛继艳
- 关键词:低龄化华文教材教材编写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