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兰
-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莞市职业病防治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的临床应用及分析被引量:11
- 2007年
- 对544名铅作业工人进行体检,有186人血铅(PbB)≥1.9μmol/L或/和尿铅(PbU)≥0.34μmol/L,依据《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GBZ37—2002)进行诊断,发现PbB或PbU加ZPP诊断轻度铅中毒的诊断率明显低于诊断性驱铅试验。强调铅作业工人应尽可能采用驱铅试验进行铅中毒的诊断,提出了降低ZPP诊断值的建议。
- 梁霄钱乐宜王燕兰叶立和
- 关键词:铅中毒
- 23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临床分析
- 正己烷有很好的脂溶性,通常是工业用'白电油'的重要主份.为了解脱离正己烷接触后病情的临床演变过程,总结诊断、治疗经验及熟悉预后判断,本文对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病人中筛选出23例进行了分析.
- 王治华梁霄钱乐宜郭少嘉王燕兰
- 关键词:职业中毒慢性正己烷中毒临床症状
- 文献传递
- 流动人群中85例尘肺病病例分析被引量:4
- 2006年
- 我市外来务工人员600余万,人员流动性较大,而且流动人群中职业病患病率及误诊率较高,现将确诊的85例尘肺病例的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李丽霞王燕兰左金宝易来龙
- 关键词:病例分析尘肺病外来务工人员病患病率误诊率
- 217例铅作业工人的驱铅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了解铅作业工人驱铅治疗后血铅(PbB)、尿铅(PbU)值的变化。方法统计驱铅治疗后PbB、PbU值,对数据做t检验和x^2检验,两变量相关用直线回归分析。结果在驱铅治疗的过程中,PbB、PbU值随着铅的排出,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每日下降约9%~15%;大多数铅作业观察对象经2~3疗程、轻度铅中毒经3~4疗程、中度中毒经4~7疗程治疗后,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结论铅作业工人驱铅治疗有较好的效果。驱铅治疗时以用药后24h尿驱铅量(CpbU)〈1.45μmol/L作为停止治疗的指标。
- 梁霄王治华王燕兰郭少嘉
- 关键词:铅中毒驱铅治疗
- 1例长期服用牛黄解毒片致慢性砷中毒报告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提醒人们注意牛黄解毒片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临床观察的方法。结果患者因便秘,在5-6年时间里每天或隔日服5-6片牛黄解毒片,引起慢性砷中毒。结论长期服用牛黄解毒片可致慢性砷中毒。
- 王燕兰
- 关键词:服用牛黄解毒片砷中毒
- 几种铅中毒诊断指标的探讨被引量:1
- 2007年
- 对186例铅中毒患者及观察对象的CPbU、PbB、PbU及ZPP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各指标在驱铅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及各指标与驱铅试验的复合情况进行了探讨。提出PbB作为铅中毒的初筛指标较好,对PbB初筛后其值达观察对象以上者做驱铅试验,进一步明确中毒程度,以减少漏诊。
- 王燕兰葛旭海梁霄钱乐宜王治华郭少嘉
- 关键词:铅中毒
- 23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06年
- 选择脱离接触正己烷30 d之内的23例住院病人作为观察对象,对病人肌力,四肢痛、触觉,肌腱反射等体征逐月进行评分。入院时中、重度中毒者上、下肢肌力差异显著,中度中毒者在4个月后、重度中毒者在6个月后四肢肌力较入院时明显好转。中、重度中毒者的痛、触觉在3个月后较入院时明显好转。6个月时中、重度中毒者肌腱反射评分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显著,9个月后差异消失;入院和6个月时中度中毒者上、下肢肌腱反射差异显著,中度中毒者在2个月后较入院时好转,重度中毒者在9个月后好转。结果表明,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为运动感觉混合型周围神经病,恢复顺序为感觉—肌力—反射。神经-肌电图主要表现为轴索和髓鞘的损害,运动较感觉更易受累,感觉较运动损害严重,但恢复较快;下肢较上肢损害严重,恢复也更慢。神经-肌电图恢复较神经症状体征为迟。经过恰当的治疗均较好康复,无后遗症。
- 王治华梁霄钱乐宜郭少嘉王燕兰
- 关键词:正己烷慢性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