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挺

作品数:36 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福建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肾病
  • 7篇益肾
  • 7篇肾脏
  • 6篇肾脏病
  • 6篇中医
  • 6篇慢性
  • 6篇慢性肾脏
  • 5篇疗效
  • 5篇慢性肾脏病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气虚
  • 4篇疗效观察
  • 3篇血液
  • 3篇血液透析
  • 3篇肾气
  • 3篇肾气虚
  • 3篇脾肾
  • 3篇脾肾气虚
  • 3篇综合征

机构

  • 36篇福建中医药大...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宁德师范学院
  • 1篇福州职业技术...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福建省卫生厅
  • 1篇三明市中西医...
  • 1篇隆德大学
  • 1篇通许县中医院

作者

  • 36篇王建挺
  • 25篇阮诗玮
  • 12篇丘余良
  • 3篇黄玲
  • 3篇翁晓婷
  • 2篇吴竞
  • 2篇叶彬华
  • 2篇阮杏林
  • 2篇郑敏麟
  • 2篇陈丽萍
  • 1篇林研研
  • 1篇郑燕飞
  • 1篇林燕玉
  • 1篇郑登勇
  • 1篇张荣东
  • 1篇洪江淮
  • 1篇白发臣
  • 1篇郭芳
  • 1篇陈海燕
  • 1篇黄文金

传媒

  • 8篇中医药通报
  • 7篇福建中医药
  • 3篇海峡药学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医学报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7篇2025
  • 4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温疫论》理论探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认识被引量:5
2020年
基于《温疫论》理论视角下,本文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病位、病性、传播途径、传染性、传变以及中医防治理念等7个方面详述了中医的认识,认为感受疠气和正邪多寡是发病之因,病位在肺与膜原,病性为寒湿、多有化热,且本虚标实,以标实为主;从"力攻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谨防‘邪气复聚’、瘥后调理适宜"等5个方面提出了整体性的中医防治理念,强调"逐邪"为第一要义,二要"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三要调养正气,四要注意防范余邪、避免"劳复""食复""自复",五要做好瘥后调养、养阴清余热、顾护胃气。《瘟疫论》是一部疫病学专著,内涵丰富,认识全面,对如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及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陈丽萍丘余良林国清曾广铨雷黄伟王建挺
关键词:温疫论疠气
益肾健脾法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尿酸性肾病46例
目的:观察益肾健脾法中药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疗效.方法:患者应用简单随机化分组,第1个月两组均予基础治疗,第2-3个月治疗组46例予基础治疗加益肾健脾法中药,对照组46例予基础治疗加别嘌醇片,比较两组的SUA、...
王建挺林辉宇阮诗玮
关键词:慢性尿酸性肾病脾肾气虚型益肾健脾别嘌醇片
基于李东垣脾胃学说探析“中满者,泻之于内”
2025年
本文基于脾胃学说,指出中满的发生以脾胃亏虚为本,湿邪流溢为标,滞气夹湿为变,瘀血停留为果,以“虚中夹实”证多见,并非全是痞满纯实之证。通过对李东垣《兰室秘藏》中满的证治方药进行分析,认为中满的核心病机在于“土虚湿蕴”,以禀赋阳气盛衰为判别标准,具体分为“水寒土湿”和“土湿郁热”两方面,不仅贯穿病变之始终,更参与了病情的发生与发展。围绕“土虚湿蕴”核心病机,进一步明确《黄帝内经》“泻”的具体内涵在于“上下分利湿邪,始调气,终治血”,非“攻下”一法所囊括。基于此,提炼出李东垣治疗中满有“甘温建中,崇土制湿;辛热温散,升阳除湿;苦燥淡渗,降泻利湿;理气通滞,活血祛湿”四大方略。本文从李东垣脾胃学说来理解“中满者,泻之于内”,旨在为临床治疗中满病提供新的思路。
杨运劼郑敏麟余永鑫吴美琴王建挺阮诗玮林燕玉
关键词:脾胃学说《黄帝内经》中满
保肾口服液对气阴两虚型慢性肾脏病2~3期纤维化指标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保肾口服液对气阴两虚型CKD 2~3期HA、LN、PC-Ⅲ、Col-Ⅳ、Scr、BUN、eGFR及24h尿蛋白定量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保肾口服液。结果治疗组临床总疗效、改善中医症状、降低HA、LN、PC-Ⅲ、Col-Ⅳ、24h尿蛋白定量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Scr、BUN、eGFR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肾口服液可降低24h尿蛋白定量、HA、LN、PC-Ⅲ、Col-Ⅳ水平。
章娟娟阮诗玮丘余良王建挺高亮林丽贞翁晓婷
关键词:保肾口服液气阴两虚型慢性肾脏病肾纤维化
五苓散经方新用的临证思路探讨被引量:12
2019年
五苓散方为医圣张仲景所创,功用化气利水,临床中应用甚广,疗效显著。但历代医家对五苓散方的病机病位认识不尽相同,多数医家对该方的病机"水蓄膀胱,气化不利"的认识是有待商榷的。笔者通过对五苓散相关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认为五苓散病位不在膀胱,而应在三焦,其病机枢纽为三焦不利、气化失司、水饮内停。而该方可调整三焦气化,最终以利小便形式使人体水液代谢恢复权衡。临床应用时不应局限于小便不利或口渴与否,也不必拘泥于是否有表证,但见三焦腑病于气化不利、水饮内蓄之证均可加减化裁,应用关键在于审证求因,辨证施治。
余永鑫唐文王建挺
关键词:五苓散临证思路医案
中医五行音乐疗法联合睡眠督导培养婴儿良好睡眠50例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中医五行音乐疗法联合睡眠督导培养婴儿良好睡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1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儿保门诊体检的出生42 d的婴儿150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50例,其中A组予中医五行音乐疗法配合睡眠督导,B组仅予睡眠督导,C组不予睡眠培养。在3、6、9、12月龄常规体检时对家长进行各阶段睡眠培养方案的培训,并于12月龄体检时,比较3组睡眠总时长、睡眠习惯(入睡仪式、睡眠联想)、睡眠障碍(频繁夜醒、入睡困难、睡眠节律紊乱)发生率、身长、体质量等情况。结果12月龄体检时,A组睡眠总时长高于B组、C组(P均<0.05),A组睡眠习惯优于C组(P<0.05),睡眠障碍发生率低于C组(P<0.05),A组身长、体质量发育优于B组和C组(P均<0.05)。结论中医五行音乐疗法联合睡眠督导可以培养婴儿良好的睡眠习惯,提高睡眠总时长,减少睡眠障碍发生率,促进生长发育。
陈海燕黄文金程勇王建挺
加味养血润肤饮治疗血虚风燥型尿毒症皮肤瘙痒32例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观察加味养血润肤饮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血虚风燥型尿毒症皮肤瘙痒(UP)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肾病科MHD血虚风燥型UP患者7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治疗中治疗组剔除3例,对照组剔除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养血润肤饮,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雷他定,疗程8周。比较2组改良Duo氏瘙痒评分(Duo’s VAG)、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一般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评分(SF-36)、血钙(Ca)、血磷(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31(IL-31)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①2组治疗后VAS、Duo’s VAG、PSQI、SF-36改善情况均优于同组治疗前(P均<0.01或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P、iPTH、β2-MG、CRP、IL-31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养血润肤饮可改善MHD血虚风燥型UP患者的瘙痒、睡眠、生存质量、微炎症状态、高磷血症以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王建挺李述捷阮诗玮丘余良张文杰
关键词:尿毒症皮肤瘙痒维持性血液透析血虚风燥
阮诗玮从三焦论治肾病综合征经验被引量:1
2024年
阮诗玮教授基于“因人、因病、因证”结合三焦脏腑之气血阴阳变化,认为肾病综合征的发病与三焦脏腑的气血阴阳变化密切相关,三焦水道不畅,升降不通为其根本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以祛邪、扶正为主,辅以宣发、利水攻逐,健脾、温肾、益气养阴之法。阮教授认为,上焦为主病者辨证为风水相搏证,治疗上强调宣肺通调水道,清其上而固其下矣,多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风寒偏盛者,可去连翘,加紫苏叶、桂枝解表散寒;咳喘较甚者,加前胡降气平喘;见汗出恶风者,加汉防己、生黄芪益气固表、利水消肿。中焦为主病者辨证为外感湿邪证、脾虚湿盛证,分别给予六合汤加减、参苓白术散加减或升阳益胃汤加减治之。下焦为主病者辨证为肾阴亏虚证、肾阳衰微证,分别给予知柏地黄汤加减、济生肾气汤治之。临床小溲数多者,可去泽泻、车前子,加菟丝子、补骨脂固精缩尿;若见喘促、汗出者,加五味子收敛固涩;若兼有头晕头痛,心悸失眠者,可加生龙骨、生牡蛎镇静安神;若见神倦欲睡、泛恶者,可加用茯苓、六月雪等健脾利湿。三焦俱病者辨证为脾肾亏虚证、气阴两虚夹湿证、湿滞瘀血证,分别给予益肾降浊汤加减、《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清心莲子饮加减、当归芍药散加减等治疗。
翁晓娟黄定郑焯文蔡晓津王建挺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三焦
阮诗玮基于“矫枉平衡”理论运用“正邪辨证”法治疗五官科疾病经验辑要
2022年
五官科疾病虽病变在局部,却与整体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体阴阳寒热虚实之偏颇,正邪斗争而出现的“矫枉失衡”,早期往往表现在五官的异常上。阮诗玮教授执简驭繁、提纲挈领地运用“正邪辨证”法治疗五官科疾病,以扶正祛邪,促使“矫枉平衡”,可达到把握先机、防患于未然之作用。今采辑其临床诊治经验,并附医案以供佐证。
杨运劼周楚王建挺阮诗玮
关键词:五官科学术经验
基于“火与元气不两立”探讨Ⅳ型心肾综合征分期辨治
2025年
型心肾综合征(CRS)是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继发心脏结构损伤和/或功能下降的一种CRS亚型,临床多表现为乏力、喘憋、浮肿、尿少、夜间难以平卧,符合“元气虚,阴火盛”特征。李东垣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理论,强调元气与阴火存在“此消彼长、此长彼消”关系。从该理论出发,认为Ⅳ型CRS发生发展与元气和阴火的盛衰变化契合。据此,归纳Ⅳ型CRS的核心病机为“气火失衡”,其中“元气亏虚”为病机之本,多责之“心、脾、肾受损”,“阴火亢盛”为病机之变。临证治宜助元气、伐阴火,主张根据元气与阴火变化特点进行分期辨治。病发早期,元气生发无根,阴火始生,治宜固元气生发之根,扼阴火萌发之芽;病变中期,元气生化乏源,阴火独亢,治宜培元气生化之源,斩阴火亢腾之势;病入晚期,元气涣散失守,阴火无制,治宜坚元气凝聚之基,遏阴火窜逆之变。
杨运劼丘余良李鹏飞阮诗玮王建挺
关键词:元气阴火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