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艳
- 作品数:11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中大分子毒素清除能力的比较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清除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中、大分子溶质的疗效。方法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24例(观察组),采用德国Fresenius4008S容量控制型透析机和超纯碳酸氢盐透析液行高通量透析,每周3次,每周透析时间〉12h,共观察1年;选择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23例(对照组),行Tenckhoff卷曲管及手术置管法,采用Baxter公司生产的双联双袋透析装置及透析液每日交换6—8L,每次2L,根据腹膜平衡试验结果和机体日总出入量做相应调整。检测血液&微球蛋白及甲状旁腺素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年前、后2种溶质含量的变化。结果通过1年规律治疗,2种透析方式均可显著降低血岛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素水平(P〈0.05),腹膜透析对于陉微球蛋白的清除优于高通量血液透析(P〈0.01),而对于甲状旁腺素的清除两者效果相当(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对于中、大分子毒素清除能力接近腹膜透析。在我国国情下,两者均适合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长期维持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手段。
- 朱劲刚张敏王少艳毕会张宇闫昕龙刚
- 关键词:血液透析高通量透析腹膜透析溶质甲状旁腺素
- 腹膜透析患者体力活动状况及其对生活质量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了解那些正在进行长期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体力活动情况,以及与相同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及民族等的正常个体比较,腹膜透析患者的体力活动及耐力的差异。分析体力活动水平(PAL)与患者的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而为...
- 张敏李彦君周玟王少艳朱劲刚龙刚
- 关键词:腹膜透析生活质量
- 高通量透析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搔痒的临床观察
- 张敏王少艳毕会张宇阎昕龙刚
- 不同透析疗法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浆溶质能力的比较
- 朱劲刚张敏王少艳毕会龙刚
- 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与低通量透析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3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行高通量透析与低通量透析治疗,每周3次,每次4h,共观察1年;检测透析前后患者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磷、β2-微球蛋白(β2-M)及甲状旁腺素(PTH)的变化,计算溶质清除率和尿素清除指数(Kt/V值)并用可视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瘙痒程度。结果:透析后2组BUN、Cr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磷和β2-M下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PTH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减轻更为明显(P<0.05)。透析后观察组Kt/V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在保证对小分子毒素充分清除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于大、中分子毒素的清除,可以明显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症状。
- 张敏毕会王少艳张宇闫昕龙刚
- 关键词:代谢清除率Β2微球蛋白肌酸酐血尿素氮瘙痒症
- 高通量透析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硬化进程的临床观察
- 王少艳龙刚张敏张宇毕会阎昕
- 器官移植后糖尿病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8年
- 外科技术的日臻成熟、组织配型技术的改进、现代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应用极大地延长了移植器官和受者的存活时间,拓宽了移植器官的种类,移植作为一种成熟的外科治疗手段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与移植相关的并发症成为关注的热点,移植后糖尿病(TPDM)是肾移植后的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与移植后抑制物的失功能和受者的存活关系密切。笔者就VTDM的病因、发病机制、对患者的影响及治疗选择作一综述。
- 吴谊青王少艳龙刚
- 关键词:器官移植手术后并发症糖尿病
- 瑞格列奈及罗格列酮对肾移植后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观察肾移植后糖尿病(PTDM)患者使用瑞格列奈或罗格列酮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筛查本中心PTDM患者共31例,随机分为瑞格列奈组16例(男9例,女7例)和罗格列酮组15例(男9例,女6例)。瑞格列奈组三餐前服用瑞格列奈1~2mg,罗格列酮组早餐前服用罗格列酮4~8mg,治疗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尿素氮(BUN)和肌酐(Cr)等指标变化。持续高血糖需要加用胰岛素或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者为治疗无效。结果:瑞格列奈组2例无效者改为瑞格列奈联合罗格列酮治疗或改为胰岛素治疗后效果满意;罗格列酮组4例治疗无效,改用胰岛素治疗,其中1例在治疗第2周时因水肿终止治疗(分析时予以排除)。瑞格列奈组和罗格列酮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7.5%(14/16)和71.4%(10/1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8);2组FBG、2hPG、HbA1c和BMI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ALT、BUN和Cr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及瑞格列奈对移植后糖尿病患者均有效,且对肝肾功能没有影响。
- 吴谊青王少艳毕会龙刚
- 关键词:肾移植糖尿病氨甲酸酯类噻唑烷二酮类降血糖药血糖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瘦体质量与死亡风险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瘦体质量(lean body mass, LBM)与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符合研究标准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统计患者瘦体质量及其他资料。使用公式计算LBM=0.34×血清肌酐(mg/dl,1mg/dl=88.4μmol/L)+5.58×性别(女性为1,男性为0)+0.30×体质量(kg)+0.67×身高(inch)-0.23×尿素清除率-5.75,1inch=0.1254m。分析患者LBM 与死亡风险的相关性。结果最终入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87 名。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LBM与年轻(H=3.273,P=0.049)、男性(χ^2=4.174,P=0.041)、较高的体质量(F=6.438,P=0.027)、体质量指数(F=5.997,P=0.029)、血浆白蛋白(F=3.811,P=0.043)、血清肌酐(F=4.778,P=0.031)、血清磷(F=3.766,P=0.044)、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F=3.498,P=0.047)相关。根据每20%患者人数将LBM 平均分为5 组(<36.3,36.3~40.7,40.7~44.9,44.9~49.4,>49.4kg),将中间水平LBM 组(40.7~44.9 kg)作为对照组。进行多因素矫正分析发现较高的LBM与较好的生存率相关。与对照组比较,最低LBM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31%(HR=1.31, 95% CI:1.11~1.53,P=0.043),而最高LBM 组患者死亡风险下降15%(HR =0.85,95%CI:0.72~0.95, P=0.038)。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较高的LBM 与较低的死亡风险相关,我们可以谨慎的使用LBM来预测这类患者的死亡风险。
- 王家林张敏王少艳龙刚
- 关键词:血液透析体质量指数死亡率营养
- 超纯透析液对慢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超纯透析液对慢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性的影响。方法使用鲎细胞溶解物试验方法测定内毒素水平,用平板琼脂培养基37℃培养72h并行菌落计数,观察超纯透析液及常规透析液内毒素水平及细菌菌落计数的差异。结果50例透析患者应用超纯透析液前血清C反应蛋白为(9.58±6.35)metE,促红细胞生成素为(196±140)U·kg^-1·W^-1;血红蛋白为(103.1±7.6)g/L,转铁蛋白饱和度为(29.9±7.6)%;应用超纯透析液6个月后血清C反应蛋白为(5.16±4.98)mg/L,促红细胞生成素为(179±136)U·kg^-1·W^-1;血红蛋白为(105.3±6.3)g/L,转铁蛋白饱和度为(33.3±5.2)%,应用超纯透析液前、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项研究结果提示,超纯透析可以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远期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 王少艳龙刚
- 关键词:血液透析C反应蛋白促红细胞生成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