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冉东
- 作品数:21 被引量:130H指数:7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减压与重建的技术改进被引量:30
- 1999年
- 目的 针对前路减压Kaneda装置内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创伤大、失血多。操作复杂和Kaneda装置安装不方便等问题进行技术改进。方法 将Kaneda装置的椎体螺钉与螺棒的穿套式结合方式改为卡锁式结合,采用经第12肋胸膜外-腹膜后入路显露,对手术操作程序和伤椎切除范围进行了改进。结果 3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技术改进后手术中平均失血量880 ml,手术操作时间平均 140分钟,手术切口长度 18~20 cm。随访 9~40个月,平均 24. 3个月。术后无截瘫加重,脊柱序列正常,椎管扩大,无假关节形成和内固定失败,神经功能获1级以上恢复者达97%。结论本技术改进具有切口短、手术创伤较轻、失血少、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的优点,改型后的Kaneda装置安装简便,固定可靠。
- 霍洪军郭文通温树正刘万林杨学军王冉东李文棋李力
- 关键词:腰椎骨折内固定器胸椎骨折
- 退变性椎管狭窄与全身骨量变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确定退变性椎管狭窄 (DSCS)与全身骨量变化是否存在相关性 ,探讨DSCS的病理学成因。方法 测定 2 7例DSCS (颈椎 8例 ,胸椎 7例 ,腰椎 10例 ,泛发性椎管狭窄 2例 )患者桡尺骨远端骨矿含量 ,计算出桡尺骨骨矿含量均值 ,并与同性别年龄组正常均值比较。结果 DSCS男女组别桡尺骨骨矿含量均值均比同性别同年龄组正常均值明显增高 (P <0 .0 1)。结论 DSCS与全身骨量增加存在相关性。骨矿物质的代谢变化 。
- 刘万林温树正霍洪军杨学军黄健王冉东
- 关键词:椎管狭窄骨矿含量骨量变化脊椎
- 前凝血状况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1999年
- 研究前凝血状况与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是否存在相关性 ,从而进一步探讨激素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理。方法选中国大白兔 2 0只 ,体重 2 8± 0 7kg ,随机将其分为 3组。A组 :7只 ,静脉内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 ,共 2次 ,每次 1 0 0ug/kg ,间隔 2 4h ,在第 2次注射完大肠杆菌内毒素后随即肌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 ,共 3次 ,每次 2 0mg/kg ,间隔 2 4h。B组 :1 0只 ,单纯肌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 ,共 3次 ,每次 2 0mg/kg ,间隔2 4h。C组 :3只 ,对照组。用药期间做血液血小板检测。将动物在最后一次注射后 4周处死 ,取股骨头标本 ,做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 ,在内毒素和激素协同作用的A组中 ,骨髓组织及骨细胞明显溶解坏死 ,而在单独应用激素的的B组中 ,主要表现骨髓腔及骨细胞内脂质集聚。在注射药物后 1~ 2d ,A、B两组血小板水平明显减少 ,与注射前血小板水平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 0 1 ;P <0 0 5)。A组在第二次注射内毒素后 1、 2、 3d与B组在第三次注射激素后 1、 2、 3d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认为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与前凝血状况存在相关性 ,即激素能明显加重原有存在的前凝血状况 ,是系统凝血状态的增强剂。主要是造成了骨内外血管内皮损害而继发血栓形成 ,最终引起骨细胞缺血?
- 刘万林郭文通李文琪温树正霍洪军杨学军刘艳阳孙慧宽孙勤暖王冉东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 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系统治疗脊柱侧凸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评价中华长城椎弓根系统三维矫正脊柱侧凸畸形的疗效。方法 应用椎弓根螺钉连接矫形棒和脊柱 ,最上达T2 椎弓根水平 ,采用撑开、加压和旋转的方法对脊柱进行矫正 ,治疗 17例脊柱侧凸患者。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 17个月 ,术中椎弓根螺钉一次植入成功率为 96 % ,术中及术后未出现脊髓功能障碍 ,术后Cobb角为 5°~ 38° ,平均矫正率 73 0 6 %。矢状面后凸角度 (T1~ 12 ) 5°~ 4 1°(平均 2 3°)。旋转畸形矫正Ⅰ~Ⅱ度。角度丢失率≤ 6 % ,无内植物松动断裂现象。结论 根据三维矫正原理设计的适合国人不同年龄脊柱结构的中华长城椎弓根系统 ,具备三维矫形能力 ,操作方便 ,用椎弓根钉连接矫形棒和脊柱 。
- 霍洪军肖宇龙杨学军黄健邢文华白剑强王冉东
- 关键词:脊柱侧凸内固定器
-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血小板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7
- 1999年
- 初步分析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与系统凝血状况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探讨激素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理。检测21例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A组)血小板总数,并同随机抽取的10例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B组)及20例健康人群体(C组)血小板总数做对比分析。结果显示A组中,有11例血小板总数低于正常参考值水平,而B、C组血小板总数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A组血小板总数与B、C组血小板总数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认为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过程中,系统存在异常的凝血状态。这种异常的凝血状态很可能是外源性激素造成了骨内外血管内皮损害或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进一步激活了血小板及其它凝血活性物质后引起的。
- 刘万林温树正霍洪军郭文通李文琪杨学军王冉东刘艳阳
- 关键词:凝血股骨头坏死血小板检测
- 应用RF-Ⅱ复位固定加BAK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被引量:7
- 2003年
- 目的:观察RF-Ⅱ复位固定、神经根通道减压、颗粒骨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3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前按Meyerding分类,Ⅰ度9例,Ⅱ度19例,Ⅲ度3例,手术彻底切除卡压神经根的致病因素后采用RF-Ⅱ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椎间隙内填充自体骨颗粒,再放入一枚BAK行椎间融合。结果:31例获得11~51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滑脱复位率100%,椎间融合率100%,无滑脱丢失。未发现器械本身引起的并发症。22例临床症状接近或完全缓解,7例大部分缓解,1例无变化。按LBOS标准评分,疗效优良率为73.5%。结论:用RF-Ⅱ复位固定加BAK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复位满意,效果良好。
- 霍洪军肖宇龙杨学军黄建邢文华王冉东白剑强
- 关键词:腰椎滑脱脊柱融合术BAK脊柱稳定性
- 三柱截骨术治疗脊柱后凸并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探讨脊柱后凸畸形合并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脊柱前、中、后三柱截骨的方法,治疗脊柱后凸并脊髓压迫症17例,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C级3例,D级5例,E级7例;神经根压迫症5例。术中解除压迫脊髓或神经根的致压因素,同时进行矫形、内固定及植骨融合。结果:22例均获得有效减压,后凸角矫正率平均57.8%。术后脊髓功能2例A级(Frankel分级)无恢复,3例C级恢复至D级2例、恢复至E级1例,5例D级均恢复至E级,5例神经根压迫症患者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术后4~6个月截骨间隙达到骨性融合。结论:脊柱三柱截骨手术可以同期行脊髓或神经根减压、减张、脊柱矫形和截骨间隙植骨融合以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脊柱后凸并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较好的方法。
- 霍洪军肖宇龙杨学军黄健邢文华王冉东白剑强
- 关键词:手术治疗脊柱后凸并发症脊髓压迫症神经根压迫症
- 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骨化临床分析
- 2000年
- 目的 :分析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殊性 ,为临床采取有效措施提供资料。方法 :从 1986~ 1999年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36 1例 ,经CT手术证实骨化型 4腰椎间盘突出症占 6 0例 ,对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方法及其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 :经平均 4 2 5a的随访 ,优 37例 ,良 16例 ,进步 7例。结论 :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普遍性 ,又有其特殊性。针对其特殊性 ,采取可行性手术治疗 。
- 刘万林温树正霍洪军杨学军王冉东郭文通李文琪李月旺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 骨样骨瘤诊断与治疗
- 2000年
- 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骨样骨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10例骨样骨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骨样骨瘤 ,术后经 1~ 10a随诊效果良好。结论 :无论是骨干骨样骨瘤还是椎体骨样骨瘤 ,普通X光片往往不能显示出典型的瘤巢 ,CT、MRI及同位素扫描方能显示出瘤巢 ,瘤巢所在的部位往往是反应骨最为隆起的部位。瘤巢的准确定位及彻底切除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术中在切除标本内找到瘤巢是手术切除瘤巢的佐证 。
- 温树正霍洪军刘万林杨学军王冉东任晓东
- 关键词:骨样骨瘤外科手术
-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诱导被引量:28
- 1998年
- 目的:诱导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标本,为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满意的动物模型。方法:选中国大白兔34只,随机分为4组。A组:10只,静脉内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共2次,间隔24h。B组:10只,注射内毒素同A组,在第2次注射完大肠杆菌内毒素后随即肌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共3次,间隔24h。C组:10只,单纯肌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共3次,间隔24h。D组:4只,对照组。将动物在最后一次注射后1mo处死,取股骨头标本,做组织学检查。结果:光学显微镜证实,在B组中,出现了较为典型的骨坏死,表现为骨小梁、骨髓坏死及髓腔内出血,骨内微循环有明显血栓或脂栓形成。透射电镜证实在B组中,骨细胞明显溶解坏死。结论:皮质类固醇激素能增加细菌内毒素反应导致明显高凝血状态及骨坏死。主要是造成了骨内外血管内皮损害,加重了内毒素引发的高凝血状态从而继发血栓形成,引起骨细胞的缺血性损害。表明在系统高凝血状态下应用激素。
- 刘万林郭文通李文琪温树正霍洪军杨学军刘艳阳王冉东孙慧宽孙勤暖
-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激素骨坏死疾病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