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蕾
- 作品数:54 被引量:80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轻工技术与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 Probucol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Probucol抑制ox-LDL诱导RASMCs增殖与信号蛋白分子ERK1/2、MKP-1、HO-1和Trx-1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TT、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ox-LDL刺激条件下probucol对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和凋亡、ERK1/2、MKP-1、HO-1和Trx-1表达的影响。结果:(1)Probucol抑制ox-LDL刺激RASMCs增殖:100μmol/Lprobucol+35mg/Lox-LDL组与35mg/Lox-LDL组比较,A值下降了34.9%(P<0.01);(2)Probucol通过使RASMCs停滞在G0/G1期和诱导细胞凋亡2种方式抑制ox-LDL刺激细胞增殖。(3)ox-LDL显著抑制MKP-1的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下降了60.0%(P<0.01),同时使p-ERK1/2表达增加了34.7%;Probucol使MKP-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2倍,p-ERK1/2表达降低了15.7%(P<0.01);(4)35mg/Lox-LDL使细胞内Trx-1蛋白表达下降28.9%(P<0.05),HO-1蛋白表达轻度增加(P<0.05)。与ox-LDL组比较,probucol使Trx-1蛋白表达增加了91.6%(P<0.01),HO-1表达增加31.9%(P<0.01)。结论:Probucol通过增强MKP-1和HO-1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周期运转和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抑制RASMCs增殖。
- 盛林邵利娟郝琳徐冬玲王兴蕾焦波潘其兴
- 关键词:血红素加氧酶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类丝裂原平滑肌细胞
- 基于M1型巨噬细胞炎症状态探讨苯妥英钠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机制
- 2025年
- 目的探讨苯妥英钠(PHT)在糖尿病大鼠慢性创面愈合中的促进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PHT治疗组各3只,均连续4周给予高脂饮食,连续3 d给予链脲佐菌素50 mg/kg腹腔注射,构建糖尿病模型。于造模组大鼠背部创缘多个部位注射200μL生理盐水,于PHT治疗组背部创缘多个部位注射PHT溶液(12.5 mg/mL)200μL,隔日注射1次,共注射10次。比较各组干预第7、14、21天创面愈合率(WCR)。取对数生长期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PHT组。模型组、PHT组加入20 ng/mLγ干扰素(IFN-γ)和100 ng/mL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制备极化模型。作用24 h后,PHT组加入9μmol/L PHT。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情况(CD86+细胞比例),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巨噬细胞M1极化相关因子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结果干预第14、21天,PHT治疗组大鼠WCR高于造模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D86+细胞比例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PHT组CD86+细胞比例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INOS、IL-6相对表达量高,而ARG1相对表达量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PHT组细胞INOS、IL-6相对表达量低,而ARG1相对表达量高(P均<0.05)。结论PHT可促进糖尿病大鼠慢性创面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巨噬细胞M1型极化、改善炎症状态有关。
- 张文龙陆美琪王兴蕾焦亚祁永军姜笃银
- 关键词:糖尿病慢性创面苯妥英钠炎症创面愈合
- 烧伤变性真皮基质可再生利用的初步研究
- 王晓川王兴蕾姜笃银
- 自杀损伤
- 自杀(suicide)是指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极端行为.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统计,全世界每年有接近100万人死于自杀,而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增...
- 姜笃银王魏王兴蕾
- 关键词:致病机制行为干预
- 自伤行为
- 自伤(self-injurious)是指在没有明确自杀意图的情况下,个体故意、重复地改变或伤害自己的身体组织.自伤是自杀的对立面.这种行为虽不致死,但极具危险性.这种行为不为社会所认可,且不具致死性或致死性较低.Fava...
- 姜笃银王魏王兴蕾
- 关键词:自伤行为
- 自伤行为
- 姜笃银王魏王兴蕾
- 药物相关坏疽性脓皮病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药物相关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嗜中性皮肤病,病理生理机制不清,诊断困难,且无统一的治疗方案。药物诱发的坏疽性脓皮病作为一种罕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本文就药物相关坏疽性脓皮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学检查、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中药物相关坏疽性脓皮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 陆美琪赵洁单菲王兴蕾姜笃银
- 关键词:坏疽性脓皮病
- 62576例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了解某院2013年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急诊科的医疗、服务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来该院就诊的62 576例急诊患者预检分诊登记记录建立数据库,对就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就诊月份、就诊专业、留观病例、入抢救室病例、院前急救、患者转归等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在62 576例急诊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19∶1;以19~30岁年龄组为主(31.57%);7、8月份就诊患者最多,达12 541例,占全年总人数的20.04%;每日高峰就诊时间为17:00~24:00;以外科专业为主要急诊人群(47.41%);神经内科与心血管内科两专业患者中,以60岁以上患者就诊为主要群体(38.72%),60岁以上患者也是入抢救室患者最多的群体(52.63%);8岁以下患者以交通车祸伤多见(51.40%),死亡构成比为68.60%;50%的急诊患者病情较重,平均每日留院观察达81.50例。结论急诊医学专业应根据主要急诊人群、高发年龄段和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就诊病人的特点。
- 王兴蕾姜笃银贾存显
- 关键词:急诊医学流行病学构成比
- 灭鼠药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附1例报告)
- 2006年
- 王兴蕾孔桂香
- 关键词:中毒患者灭鼠药急救护理出血现象化学成分抗凝血剂
- 2010-2014年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研究目的: 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010-2014年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急诊科发展规划、资源管理、科研和教学提供数据和决策证据,从而进一步促进急诊医学向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研究方法: 通过医...
- 王兴蕾
- 关键词: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特征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