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会丰

作品数:20 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延安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胃癌
  • 4篇内镜
  • 3篇脂肪
  • 3篇酒精
  • 3篇酒精性
  • 3篇非酒精性
  • 3篇非酒精性脂肪
  • 3篇超声
  • 2篇早期胃癌
  • 2篇脂肪性
  • 2篇综合征
  • 2篇晚期
  • 2篇晚期胃癌
  • 2篇纤维化
  • 2篇疗效
  • 2篇内分泌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分泌
  • 2篇肝病

机构

  • 19篇延安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榆林市第二医...

作者

  • 19篇王会丰
  • 8篇戴光荣
  • 4篇冯义朝
  • 4篇古巧燕
  • 3篇韩文
  • 3篇史盛梅
  • 3篇刘鑫
  • 3篇袁东红
  • 2篇刘鹏飞
  • 2篇李敏
  • 2篇胡云峰
  • 2篇张永利
  • 2篇崔洁
  • 1篇孟存英
  • 1篇常剑波
  • 1篇雷磊
  • 1篇马莹
  • 1篇刘磊
  • 1篇张锦
  • 1篇温彦丽

传媒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7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继发性腹膜炎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及炎症标志物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评估继发性腹膜炎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和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等炎症标志物水平及其动态改变在鉴别疾病严重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手术治疗的急性继发性腹膜炎患者60例作为腹膜炎组,并根据感染情况分为脓毒症组33例和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27例,同时纳入30例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无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血清HMGB1、CRP、PCT和SAA水平的差异。结果腹膜炎组患者术前血清HMGB1、CRP、PCT和SA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组患者术前血清HMGB1、CRP、PCT和SAA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性SIRS组(P〈0.05)。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MGB1和SAA水平随时间发生动态改变,是鉴别脓毒症和非感染性SIRS的有效指标。结论血清HMGB1和SAA的动态改变有助于鉴别继发性腹膜炎的脓毒症或非感染性SIRS。
刘鑫雷磊戴光荣王会丰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1炎症指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XELOX与D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比较XELOX和DF方案对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132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XELOX组和DF组。所有病例治疗4周期以上,按WHO标准评价并比较两组的客观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XELOX组总有效率52.3%,DF组总有效率47.8%(P>0.05)。XELOX组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为36.92%,明显高于DF组的13.43%(P<0.05);而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41.54%,显著低于DF组的85.07%(P<0.05);其余各项常见的副作用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ELOX方案与D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相当,而XELOX方案骨髓抑制副反应小,耐受性好,更易为老年患者所接受。
王会丰张永利崔洁
关键词:晚期胃癌奥沙利铂多西紫杉醇5-氟脲嘧啶
ET、CK-18 M30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 探讨血清内毒素(ET)和细胞角蛋白-18M30(CK-18 M30)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完全随机配对将6只分配到观测组,14只按体重配成区组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饲以基础饲料,实验组与观测组饲以高脂饲料。每隔4周从观测组随机选取2只大鼠,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是否达到NASH,若达到,处死对照组和实验组全部大鼠。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CK-18 M30、ET,肝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结果 12周末大鼠病理评分、肝指数、血清ALT、TG、LDL、GGT、CK-18(M30)、E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体重低于对照组(P<0.05),AST、GGT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LT与病理评分无相关性(P>0.05);血清TG、LDL、TC、CK-18M30及ET与肝脏病理评分呈正相关(P<0.05)。CK-18M30+ET的AUC面积为1.000。CK-18M30+ET的敏感度100%、特异度100%。结论 血清ET与CK-18M30水平联合检测有望成为NASH新的无创检测方式。
刘京京王会丰刘家铭张瑛刘欢刘万里戴光荣常剑波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SD大鼠ET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上皮内瘤变和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上皮内瘤变和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胃上皮内瘤变和早期胃癌患者(各50例)的影像学资料,并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受检者的胃壁黏膜厚度和增强各期ΔCT值。结果三组受检者的胃壁黏膜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胃上皮内瘤变组的动脉值显著高于早期胃癌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上皮内瘤变组和早期胃癌组的门脉值、平衡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上皮内瘤变组的平衡值显著低于门脉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胃癌组的动脉值及平衡值均显著低于门脉值(P<0.05)。结论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胃上皮内瘤变和早期胃癌的ΔCT值有显著差异,同时其具有扫描速度快、范围大、空间分辨率高,图像清晰的优势,可为早期胃癌和胃上皮内瘤变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郑军王会丰韩文戴光荣冯义朝
关键词:64排螺旋CT早期胃癌
ERCP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究ERCP技术在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及解放军451医院的胆总管结石同时患有肝硬化的患者28例,且均行ERCP术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治疗性ERCP在上述患者中的经验,同时观察患者在行ERCP手术前后的病情变化以及并发症等并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 28例患者中,插管未成功1例,成功率为96.42%,其中有19例诊断为胆总管多发结石,胆总管单发结石9例,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7.14%),其中术中并发出血1例,术后并发出血1例。经治疗出血均已好转。无并发术后胰腺炎或穿孔。结论对肝硬化同时存在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ERCP有一定的出血风险,难度较大,需要操作者操作熟练并有丰富的围手术期临床经验,以减少ERCP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刘鹏飞周毅冯义朝薛顺和王玲王会丰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肝硬化ERCP
小探头超声内镜用于早期胃癌分期判断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EUS)在早期胃癌分期中的评估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患者10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EUS检查,明确胃癌精确分期,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计算EUS评价的准确率。根据EUS检查结果,将其分成准确组和不准确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肿瘤直径、分化类型、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大体分型、淋巴管浸润。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EUS评估早期胃癌分期的因素。结果:小探头超声评价早期胃癌T1a期、T1b期、T2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8.57%、82.61%、78.95%,总准确率为84.00%。准确组的肿瘤直径≥2 cm、肿瘤位于胃上段、隆起型占比分别为59.52%、17.86%、11.90%,低于不准确组的87.50%、50.00%、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直径(≥2 cm)、肿瘤部位(胃上段)、大体分型(隆起型)是EUS评价早期胃癌分期准确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评价早期胃癌分期的准确率较高,但其准确性受肿瘤直径、肿瘤部位及大体分型的影响。
王会丰刘鑫张锦袁东红
关键词:早期胃癌小探头超声内镜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内镜下套扎术与硬化剂注射术治疗内痔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2025年
目的:系统性比较内镜下套扎术(EBL)与硬化剂注射疗法(EIS)治疗内痔的有效率和安全性,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循证医学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关于EBL与EIS治疗内痔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4年11月,由2名研究人员根据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后提取相关数据,应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2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疼痛VAS评分及复发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EBL组和EIS组在疗效及复发率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与EBL组比较,EIS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评分方面明显低于EBL组。结论:EBL和EIS两种方法在内痔治疗方面疗效相当,其中,EIS治疗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但本研究尚有一定局限性,需今后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提供更加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ndoscopic lancing (EBL) and sclerotherapy injection (EI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ernal hemorrhoid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based medical referenc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linical diseases. Methods: In this study, we searched the PubMed, Web of Science, Embase, The Cochrane Library, CBM, CNKI, WanFang Data and VIP databases by computer for clinically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s on EBL versus EI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ernal hemorrhoids from the time of library construction to November 2024. Two researchers screened the lit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and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applying RevMan5.4 softwar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VAS scores, and recurrence of the 2 procedures. Results: A total of 13 paper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ll of which wer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s.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王卓伦王会丰
关键词:内镜下套扎术硬化剂注射内痔META分析
以呕吐为首发症状的内分泌病误诊23例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戴光荣冯义朝王会丰
关键词:误诊
胃癌组织中TS及TUBB3表达量与癌细胞侵袭性生长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TS及TUBB3表达量与癌细胞侵袭性生长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7月~2017年12月间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确诊并接受胃癌根治术的原发性胃癌患者98例,术中留取胃癌组织、癌旁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中TS、TUBB3基因及侵袭相关基因的表达量。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胃癌组织中TS、TUBB3表达量与侵袭相关基因表达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TS、TUBB3mRNA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促侵袭基因Ezrin、Tiam1、UHRF1、MTA1mRNA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抗侵袭基因PTEN、NDRG2、ARID1A、LKB1 mRNA的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0.05)。Pearson检验发现,胃癌组织中TS、TUBB3表达量与促侵袭基因Ezrin、Tiam1、UHRF1、MTA1mRNA的表达量呈正相关(P<0.05);与抗侵袭基因PTEN、NDRG2、ARID1A、LKB1mRNA的表达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TS、TUBB3基因异常高表达,具体表达量与癌细胞侵袭活性直接相关。
王会丰古巧燕史盛梅戴光荣袁东红冯义朝刘鹏飞
关键词:胃癌TS
男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RPR指数与肝纤维化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男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RPR指数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门诊NAFLD男性患者180例,健康对照者男性60名,进行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FibroScan检测,同时进行肝纤维化BARD评分、FibroScan检测分期,对不同组检测及评分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NAFL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RPR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ARD评分组男性NAFLD患者RPR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NAFLD患者RPR指数与FibroScan的检测值呈正相关;不同FibroScan肝纤维化分期男性NAFLD患者RPR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NAFLD患者RPR指数与肝脏肝纤维化存在相关性,随着肝纤维化进展,RPR指数有升高的趋势,监测RPR指数的变化有利于更好、更便捷地动态监测脂肪肝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的进展,协助早期诊断NAFLD肝纤维化发生,及时制定有效逆转肝纤维化的治疗方案,改善脂肪肝预后和转归。
郭文成古巧燕王会丰谭玉娥张景冯义朝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RPR肝纤维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