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渠艳艳

作品数:3 被引量:6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矿业大学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中国矿业大学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高温后
  • 1篇早龄期
  • 1篇龄期
  • 1篇静置
  • 1篇冷却方式
  • 1篇混凝土
  • 1篇高温
  • 1篇高温性能
  • 1篇泵送
  • 1篇泵送混凝土

机构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2篇渠艳艳
  • 2篇王永春
  • 2篇贾福萍
  • 2篇程勇
  • 1篇崔艳莉
  • 1篇曹卜予

传媒

  • 1篇建筑材料学报
  • 1篇第七届全国土...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冷却方式和静置时间对高温后混凝土残余强度影响被引量:36
2011年
在标准养护28d的100mm×100mm×100mm普通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经历250,450,650℃高温后,分别采用自然冷却和喷淋冷却方式,对静置不同时间(1,3,7,14,28,56d)的上述试块进行了抗压强度测试,以研究静置时间、冷却方式对受高温(火灾)影响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冷却条件下,经历250,450℃高温后的试块在静置14d后达到了最低残余抗压强度,经历650℃高温后的试块在静置28d后的残余抗压强度最低;喷淋冷却条件下,经历250℃高温后的试块在静置7d后达到了最低残余抗压强度,经历450,650℃高温后的试块在静置14d后的残余抗压强度最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温后混凝土结构物适宜修复时间的建议,同时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技术研究了混凝土高温前后水化产物、显微结构的变化,揭示了高温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机理.
贾福萍王永春渠艳艳程勇曹卜予
关键词:高温冷却方式
早龄期泵送混凝土高温后静置延迟强度退化研究
火灾发生后,建筑物的材料性能严重劣化,结构性能大大削弱,导致结构不同程度的损伤,承载力的下降。火灾发生后如何科学正确地评估混凝土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尽快采取合理的修复加固措施是研究者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对普通混凝土高温性能...
渠艳艳贾福萍王永春程勇崔艳莉
关键词:泵送混凝土高温性能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