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文 作品数:57 被引量:179 H指数:7 供职机构: 池州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贵州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前白蛋白及总胆红素/白蛋白比值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关系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总胆红素/白蛋白(B/A)比值以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及其相关性,为早期预测高胆红素血症的神经毒性提供新方法.方法 根据胎龄、体质量及是否符合黄疸干预标准将出生7d内的9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BAEP正常组47例和BAEP异常组47例.检测两组患儿血清前白蛋白水平、B/A比值以及BAEP.结果 BAEP异常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较BAEP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B/A比值升高(P〈0.05),而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EP异常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B/A比值呈负相关(r=-0.637,P〈0.01).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B/A比值、BAEP一样均可作为早期预测胆红素神经毒性的敏感性指标. 汪浩文 黄金保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 前白蛋白 胆红素神经毒性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早期新生儿 肠道菌群与早晚期梅毒存在因果关系:基于孟德尔随机化方法 2025年 目的基于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探讨肠道菌群与梅毒(早期和晚期)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通过双向双样本MR分析,利用211个肠道菌群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数据,评估肠道菌群与梅毒感染之间的关联。采用逆方差加权法作为主要分析手段,使用Cochran's Q检验进行异质性分析,使用MR Egger回归检测并调整水平多效性;通过MR-PRESSO(MR pleiotropy residual sum and outlier)识别并剔除多效性异常值后重新计算因果效应;使用留一法逐一排除工具变量,评估单核苷酸多态性对因果效应的影响。同时,应用反向MR分析梅毒对肠道菌群的潜在反向因果影响。结果早期梅毒患者中,短棒状拟杆菌属(OR=1.82,95%CI:1.05~3.13,P=0.032)、解黄酮菌属(OR=3.28,95%CI:1.18~9.14,P=0.023)和毛螺菌科UCG001属(OR=2.47,95%CI:1.36~4.48,P=0.003)等与梅毒感染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而梭状芽孢杆菌目vadinBB60科(OR=0.54,95%CI:0.30~0.95,P=0.033)、毛螺菌科NC2004属(OR=0.50,95%CI:0.28~0.92,P=0.024)和毛螺菌科UCG008属(OR=0.55,95%CI:0.31~0.97,P=0.040)与早期梅毒呈负相关。晚期梅毒患者中,柯林斯菌属(OR=2.63,95%CI:1.05~6.59,P=0.039)和洪加泰氏菌属(OR=2.85,95%CI:1.52~5.32,P=0.001)与晚期梅毒感染呈正相关,而肽球菌科(OR=0.45,95%CI:0.23~0.88,P=0.020)和袋熊克氏菌属(OR=0.46,95%CI:0.22~0.98,P=0.044)与晚期梅毒感染呈负相关。反向MR分析未发现梅毒与肠道菌群具有反向因果关联(P>0.05)。结论短棒状拟杆菌属、解黄酮菌属和毛螺菌科UCG001等菌群可能是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梭状芽孢杆菌目vadinBB60科、肽球菌科、袋熊克氏菌属等可能是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 程亮 汪浩文 曹文娟 张召 宋文灿关键词:肠道菌群 梅毒 因果关系 木镇地区小婴儿定期回访的指导及效果评估 2012年 【目的】探讨木镇地区新生儿出院后定期回访的护理指导对新生儿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成立出院患儿定期回访护理服务小组,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258例从各医院出院后的新生儿进行回访,随即抽取随访资料齐全的95例单胎、第1胎初产妇出院新生儿为定期回访组,进行定期随访与电话回访,并与未能接受定期回访,回访资料不齐的38例单胎、第1胎初产妇出院新生儿(对照组)进行疾病发生等指标的比较。【结果】出院后4周定期回访组新生儿脐部感染、红臀、鹅口疮、湿疹、结膜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定期回访组产妇母乳喂养率及对营养、育儿知识掌握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期回访对促进初产妇掌握相关新生儿、小婴儿营养、护理知识及技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极大减少出院新生儿患病率,能有效提高婴儿的生活质量。 汪浩文 洪安 黄保华 周素霞关键词:婴儿 新生儿 野百合碱诱导实验性肺动脉高压的研究 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观察野百合碱(crotaline)诱导慢性肺损伤的病理变化及探讨肺动脉高压形成机理。方法:24只SD大鼠一次性皮下注射crotaline 50 mg/kg体重,建立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crotaline对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肺部的病理改变,并分析病变之间以及它们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结果:注射crotaline可使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诱导肺动脉平滑肌明显增生,导致肺动脉血管壁的重建和右心室肥厚。结论:肺动脉血管壁的重建是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病理基础。 汪浩文 何志旭 王志华 米蔷关键词:野百合碱 肺动脉高压 同源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实验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同源异体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大鼠实验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并纯化SD大鼠骨髓MSCs。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15)、肺动脉高压组(n=30)、MSCs移植组(n=20)。肺动脉高压组和MSCs移植组大鼠一次性项背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50 mg/kg),复制肺动脉高压模型。三组大鼠同等条件饲养。3周后,MSCs移植组大鼠经舌下静脉注射5×106/ml的经Hoechst 33342标记的MSCs细胞悬液1 ml,肺动脉高压组大鼠予等量L-DMEM液,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移植后28 d,观察三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指数、血气及肺小动脉的微观结构的改变。结果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用MSCs移植28 d后,该组动物生存率为100%,平均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右心指数下降,动脉血气指标等均有明显改善,与肺动脉高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荧光显微镜观察到Hoechst 33342标记的MSCs在肺内定植且分化成大量新生血管并形成侧支循环,肺动脉重构得到有效逆转。结论MSCs移植可有效减轻并逆转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的进程,其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MSCs分化形成新生血管和改善肺小动脉血管重构有关。 汪浩文 何志旭 尚峰 王志华 米蔷关键词: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肺动脉高压 微量喂养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水平的影响及其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2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有喂养不耐受)22例与对照组(无喂养不耐受)20例,观察组患儿予微量喂养;对照组患儿行常规喂养。两组患儿分别在生后24 h内及7日龄后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测定,观察两组患儿治疗1周后临床状况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入院时的血清胃泌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减低,治疗7 d后两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在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P<0.01),而在住院期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峰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一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入性肺炎等严重的喂养并发症。结论早产儿血清GAS水平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关系密切,微量喂养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成熟。 许东宝 汪浩文 黄金保 祝选姣 黄玮 胡海英关键词:婴儿 早产儿 胃泌素 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喂养。结果两组患儿均未发生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入性肺炎等严重的喂养并发症。治疗组在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前清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成熟,减少可能发生的喂养问题,并且可减轻胆红素水平,改善患儿营养状况。 汪浩文 许东宝 陈红霞 黄玮 祝选娇 胡海英关键词:非营养性吸吮 一种黄精益生菌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精益生菌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黄精益生菌发酵液,由植物乳杆菌NX‑1发酵黄精得到。本发明公开的黄精益生菌发酵液的降脂功效优于未发酵的生黄精、九制黄精、参七银杏黄精... 徐晓东 曹文娟 汪浩文 盛明亮 吕学斌 陈明 吴迪 华高艳 汪丹丹新生儿窒息对胃动素、一氧化氮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胃动素和一氧化氮的变化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6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及26例正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生后24~48 h对其血液胃动素和一氧化氮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对其粪便进行培养,检测其中双歧杆菌和肠球菌的菌落数量,并分析其与血液胃动素及一氧化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新生儿窒息患儿在生后24~48 h,其血液胃动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而血液一氧化氮水平则较正常新生儿存在显著的增高。粪便培养结果显示,新生儿窒息患儿粪便中双歧杆菌和肠球菌所形成的菌落数量均较正常新生儿明显减少,并且其菌落数量与血液胃动素水平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而与血液一氧化氮水平则呈现负相关。结论新生儿窒息造成了血液胃动素水平的降低和一氧化氮水平的上调,进而显著影响了肠道菌群的定植。 刘俊峰 汪浩文 黄军华 王东颖 王文爱关键词:新生儿 窒息 胃动素 一氧化氮 肠道菌群 四君子汤对新生儿窒息患儿肠道菌群及体液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治疗对新生儿窒息后肠道菌群及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将52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全胃肠外营养,而治疗组应用四君子汤进行治疗,同时设立26例正常新生儿组。对各组患儿的肠道菌群及体液免疫进行比较。结果:四君子汤治疗组患儿在生后4~5d时肠道内肠球菌及双歧杆菌数量均多于对照组,同时其血清IgA、IgM水平也高于对照组。结论:四君子汤能够显著改善新生儿窒息后肠道菌群平衡及体液免疫水平。 温秋玉 刘俊峰 黄军华 汪浩文 李宗辉 任大伟关键词:四君子汤 新生儿窒息 肠道菌群 体液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