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涛

作品数:20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7篇社会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政治法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民族
  • 6篇中华民族
  • 6篇文化
  • 6篇共同体
  • 6篇共同体意识
  • 4篇文化认同
  • 3篇逻辑
  • 3篇废水
  • 2篇实践进路
  • 2篇水处理
  • 2篇屠宰废水
  • 2篇文化符号
  • 2篇西部大
  • 2篇西部大开
  • 2篇西部大开发
  • 2篇民族地区
  • 2篇进路
  • 2篇UASB
  • 2篇大开发
  • 1篇地方性知识

机构

  • 12篇东北大学
  • 8篇沈阳建筑大学
  • 3篇吉首大学
  • 1篇广州市市政工...

作者

  • 19篇江涛
  • 5篇马兴冠
  • 3篇瞿州莲
  • 2篇赵秋菊
  • 1篇傅金祥
  • 1篇宋阳
  • 1篇彭丙杰
  • 1篇郭凯
  • 1篇薛向欣
  • 1篇马志孝
  • 1篇姜宏
  • 1篇李连君
  • 1篇周静海
  • 1篇孙明
  • 1篇杨合
  • 1篇何海进
  • 1篇张荣新
  • 1篇纪文娟
  • 1篇于鹏飞
  • 1篇于瑾

传媒

  • 2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民族教育研究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中共桂林市委...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沈阳建筑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南宁师范大学...
  • 1篇湖北民族大学...
  • 1篇乡村论丛

年份

  • 3篇2025
  • 6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族际共享符号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互构——基于湘西“白帝天王”的历史人类学考察被引量:3
2024年
“白帝天王”文化作为湘西苗族地区族际共享符号之一,承载着湘西各民族的共性记忆,具有强大的文化意象与情感互通功能,展现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刻意蕴。从田野调查与大量文献资料入手,对共享“白帝天王”符号的建构、逻辑及功能进行深入探讨发现,“白帝天王”符号建构过程在多方叙事和记忆建构下,呈现出从“族群标识”到“族际共享”的演变,并通过“神圣时空的地缘格局”“情感互通的情感基石”“记忆共享的内在核心”一体整合,诠释族际共享“白帝天王”符号的生成理论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勾勒出从“地缘共同体”“精神共同体”最后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功能想象。研究“白帝天王”符号,探讨族际共享符号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互构,既能理解其文化内涵,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又能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柴冰江涛瞿州莲
关键词:文化认同
工业建筑内木粉尘爆炸荷载特性及结构动力响应研究
粉尘爆炸是我国工业生产中常见的重特大事故类型。据2018年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我国现有粉尘涉爆企业高达4.28万家,建筑物类的重大隐患近百项,粉尘爆炸引发建筑毁损导致群死群伤的威胁较大。2012年温州市瓯海区...
江涛
关键词:粉尘爆炸建筑结构爆炸荷载动力响应
分散式屠宰废水处理工艺耦合与优化试验研究
本研究是为解决分散式小型屠宰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问题。试验开展了物化单元、生化单元(包括UASB工艺、厌氧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池、SBR工艺、MBR工艺)对屠宰废水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通过每套生...
江涛
关键词:屠宰废水UASB-SBR
文献传递
混凝沉淀—UASB—MBR耦合工艺处理屠宰废水被引量:6
2018年
为解决分散式小型屠宰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问题,开展了物化单元(混凝沉淀)、生化单元(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工艺和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对屠宰废水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混凝沉淀实验中,聚合氯化铝(PAC)最佳投加量为60mg/L、最佳pH范围为6.5~8.5;UASB工艺中,最佳进水上升流速为0.12m/h;MBR工艺中,最佳C/N(质量比)为5∶1~7∶1,DO在0.92~1.24mg/L时,对TN有较好处理效果,DO在1.24~1.68mg/L时,对COD及氨氮有较好处理效果。混凝沉淀—UASB—MBR耦合工艺连续运行的28d中,生化单元COD、T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78%、89.17%、92.46%,出水水质良好。
于鹏飞孙明纪鑫奇江涛马兴冠
关键词:屠宰废水混凝沉淀UASBMBR脱氮除磷
红色文化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之维被引量:4
2025年
红色文化符号是红色文化的具象表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中的历史凝结,具有独特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的标识、象征及符号体系。红色文化符号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内在的情感逻辑,二者能够唤起中华民族共同的集体记忆、体现共享的价值追求、串联共融的历史传承和建构共鸣的情感纽带。红色文化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之维,需要激活红色文化符号,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载体,触发情感共鸣;融合红色文化符号,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认同,深化价值共振;建构红色文化符号,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认同,再现集体记忆。
罗柳宁江涛赵海鑫
关键词:情感共鸣文化认同
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构逻辑被引量:5
2024年
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举措,前者着重于客观行动实践,后者则关注主观心理认同与情感价值归属。尽管二者具有各自的功能特性和应用范围,但二者历史根基同源、价值理念同质、文化使命同担、战略目标同向,呈现出从互相构建迈向深度互嵌的关系。一方面,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强化了中华民族经济共同体理念,巩固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根基,构筑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格局,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战略举措;另一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奠定思想基础、注入精神动力、提供价值规范,成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强大精神力量。由此可见,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密切的逻辑关联,二者互促互构、同向谐生,共同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罗柳宁江涛
生活污水处理中胞外聚合物对活性污泥絮凝沉降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原水,在室温下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研究了蛋白质、多糖、蛋白质与多糖含量比(P/C)及胞外聚合物(EPS)总量对活性污泥絮凝沉降性的影响,建立了各影响因素与浊度和容积指数(SVI)的二项式非线性回归方程,并分析了各组元与絮凝沉降性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EPS含量增大使活性污泥的絮凝沉降性能明显变差,与浊度和SVI的非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683和0.785;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增大导致浊度和SVI均呈增长趋势,活性污泥的絮凝沉降性能降低;P/C增大仅降低了活性污泥的絮凝性能.结合DLVO理论分析认为,EPS及其组分对活性污泥絮凝沉降的作用机理是长程范德华引力和双电层重叠时静电斥力相互叠加后最终表现为引力的结果.
马兴冠纪文娟江涛薛向欣杨合傅金祥
关键词: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胞外聚合物絮凝沉降多糖
乡土中国视角的江村研究:地方知识、现代特征及未来愿景——从《江村经济》与《乡土中国》出发被引量:1
2024年
乡土文化是中华文明呈现、传播、传承的核心要义。随着当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渗透到乡土文化的肌理中。研究发现,乡土文化变迁主要表现为从封闭性同质化到开放性异质化、从“生存理性”到“生活理性”、从“熟人社会”到“利益社会”等现代特征转向。这种变迁对“乡土中国”的“乡土本色”产生影响,但乡土文化实质并未改变,仍以“形散而神聚”为特点而存在。当前,乡土文化仍然是构建村落共同体的情感基础,也是构筑乡村社会“精神家园”的核心要素,应深入分析乡土文化现状,推动乡土文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土文化建设,以此推动乡土文化实现现代化转型。
江涛龚志祥
关键词:乡土文化地方性知识文化变迁《江村经济》《乡土中国》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推进民族地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作用机理与实践进路被引量:1
2025年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契合了中国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布局要求,是推动民族地区与西部地区同步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民族工作部署,是推动民族地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动力。文章首先辨析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背景,并从自然资源、地缘区位及国家政策三个方面分析了民族地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优势。研究发现,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提升了民族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厚植了民族地区绿色发展能力、扩大了民族地区内需能力、深化了民族地区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进而加快了民族地区新发展格局生成。鉴于此,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索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推动民族地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进路:一是贯彻科技创新战略,建设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坚持绿色发展底色,推进民族地区绿色低碳发展;三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民族地区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发展;四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罗柳宁江涛
关键词:民族地区
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实背景、价值关联及经验遵循被引量:1
2024年
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是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外在表征,是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动力,成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创新的重要指引。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在国家方略方面是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在目标指引方面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在理论导向方面是依法治国在民族事务领域的基本方略,三者共同统摄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个主线”的现实背景。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价值层面具有高度契合性,体现在规范逻辑、导向逻辑与整合逻辑三个层面。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法治保障,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又可引领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的价值目标,二者统一着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既有经验证明,以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遵循: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的领导;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个主线”的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持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罗柳宁江涛
关键词:法治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