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毅民 作品数:48 被引量:343 H指数:13 供职机构: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广州地区农村登革热旧疫点白纹伊蚊密度消长特点分析 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索广州农村登革热旧疫点白纹伊蚊密度特点及消长规律。方法在农村设立监测点对自然环境中白纹伊蚊幼虫及成蚊密度进行长期连续监测。结果农村中白纹伊蚊幼虫孳生地以室外环境为主,全年皆可在积水容器中检出幼虫,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消长与季节密切相关。结论以室外孳生地为主的农村地区白纹伊蚊种群易受气候因素影响,幼虫密度高峰与成蚊密度高峰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其规律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江毅民 严子锵 胡志刚 李成玲关键词:登革热 白纹伊蚊 密度消长 2020-2021年广州市白纹伊蚊抗药性监测与杀虫剂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11个行政区白纹伊蚊成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标《蚊虫抗药性检测方法生物测定法》(GB/T 26347-2010)中的诊断剂量法之成蚊接触法对2020-2021年采自全市各区的野外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饲养后进行检测。另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019年广州市病媒生物防治相关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爱卫办、街道消杀站、PCO公司等)使用卫生杀虫剂的种类、数量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广州市11个行政区的白纹伊蚊成蚊接触0.07%高效氯氟氰菊酯、0.4%高效氯氰菊酯、0.08%高效氯氰菊酯、0.03%溴氰菊酯、0.4%氯菊酯、0.05%残杀威、0.2%噁虫威、0.2%杀螟硫磷、0.5%马拉硫磷、2%毒死蜱的药膜1 h后,其24 h死亡率分别为9%~76%、10%~87%、6%~70%、2%~79%、8%~68%、92%~100%、88%~100%、87%~100%、86%~100%、96%~100%。对拟除虫菊酯类药物呈抗性水平者占95%,可能抗性水平者占5%。对氨基甲酸酯类药物呈可能抗性水平者占41%,敏感水平者占59%。对有机磷类药物呈可能抗性水平者占27%,敏感水平者占73%。近年来广州市使用的杀虫剂以拟除虫菊酯类为主。结论广州市白纹伊蚊成蚊普遍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呈抗性,考虑与近年来该类杀虫剂使用量大有关。白纹伊蚊防制应坚持综合治理原则,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以延缓抗药性发展。 梁雪莹 江毅民 伍浩颖 何时雨 黄炯今关键词:白纹伊蚊 抗药性 杀虫剂 家蝇拟除虫菊酯抗药性的分子生物学监测 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建立一种可以早期检测昆虫拟除虫菊酯抗药性的方法 ,以利于抗药性的控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特异引物 ,对昆虫的钠离子通道基因进行扩增。结果 共检测敏感家蝇和溴氰菊酯抗性家蝇各 2 0只 ,在所有抗性家蝇的钠离子通道基因中均扩增出特定大小基因片段 ( 183bp) ,表明基因发生了抗性突变。而在所有敏感家蝇的钠通道基因中均未扩增出该基因片段 ,表明未发生基因突变。结论 PCR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昆虫拟除虫菊酯抗性的检测 ,为早期监测昆虫对拟除虫菊酯的抗药性提供了快速可行的方法。 江毅民 黄炯烈 吴瑜关键词:家蝇 拟除虫菊酯 抗药性 钠离子通道 聚合酶链反应 政府购买病媒生物防制服务防控登革热疫情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评估政府购买病媒生物防制服务在登革热疫情防控中的效果,完善政府购买有害生物防制(PCO)服务参与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置的防控模式。方法系统收集2019年广州市登革热病例发病、疫点评估和市级蚊媒应急队处置和评估数据,通过疫情处置持续时间和疫点累计病例数评估市级蚊媒应急控制队处置效果,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政府购买服务市级蚊媒应急队参与处置与否、不同处置之间疫情发展的不同。结果2019年广州市共报告本地病例1478例,分布在680个疫点,其中暴发疫点143个(21.03%),市级蚊媒应急队共处置疫点28个,占总疫点数的4.12%,市级蚊媒应急队应急处置前后成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09,P<0.001),市级蚊媒应急队介入时疫点发生时间<8 d和处置次数≥2次的疫点,疫情持续时间和疫点病例数均少于未介入处置组(Z=3.984、2.345、2.048、3.586,均P<0.05)。结论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成立的市级蚊媒应急队早期、充分介入疫点灭蚊,能够达到控制登革热社区传播的效果。在今后的防控中应进一步增加人员配置,建立与其他防控力量有效的监测评估和应急处置机制。 李晓宁 刘远 陈宗遒 江毅民 刘杰 梁雪莹 李意兰 赵正阳 张旭 林云万 罗雷关键词:政府购买服务 病媒生物防制 登革热 白纹伊蚊经交配传递登革1型病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验证登革病毒在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间经交配传递的可能性。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与携带登革病毒蚊虫交配后的异性不带病毒蚊虫及其子代,观察它们是否获得病毒。结果与垂直感染获得病毒的雄蚊交配后的不带病毒雌蚊及其子代检测结果出现阳性,而与垂直感染获得病毒的雌蚊交配后的不带病毒雄蚊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雌性白纹伊蚊能够通过交配获得病毒,并传给子代;而雄性白纹伊蚊通过交配没有获得病毒。 江毅民 严子锵 胡志刚 李成玲关键词:白纹伊蚊 登革病毒 2021—2023年广州市白纹伊蚊监测 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了解2021—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白纹伊蚊密度变化及季节消长规律,为白纹伊蚊防制和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2023年1—12月,在广州市辖区内所有街道(镇)设置白纹伊蚊监测点,其中5—9月每半月监测2次、其余月份每月监测1次。每个监测周期在居民区、公园、医疗机构、学校、其他机关和团体单位、建筑工地、特种行业和其他8种环境类型中,收集室内外小型积水容器中的蚊幼虫进行蚊种鉴定,采用电动吸蚊器收集成蚊后行蚊种鉴定和雌雄分类;在伊蚊孳生、栖息处设诱蚊诱卵器,收集成蚊及蚊卵后进行鉴定。计算诱蚊诱卵指数(mosquito oviposition index,MOI)、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BI)、人诱停落法成蚊密度(adult mosquito density index,ADI)和标准间指数(standard space index,SSI);将各监测点白纹伊蚊密度分成0~3级,其中0级为合格,计算各年监测点白纹伊蚊密度合格率。此外,对2021—2023年广州市白纹伊蚊MOI、SSI、BI和ADI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2021—2023年广州市白纹伊蚊监测点密度合格率分别为61.69%、68.75%和5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7.712,P<0.001)。各年合格率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1月开始逐渐下降,5—10月维持在较低水平,11—12月逐渐回升。2021—2023年1—12月广州市白纹伊蚊BI、SSI、MOI、ADI值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各年BI值分别在6月上半月(4.03)、7月上半月(3.89)和8月下半月(5.02)达峰值;2021—2022年SSI值分别在6月下半月(0.93)和5月下半月(0.59)达峰值,2023年两个峰值分别出现于6月下半月(0.94)和9月上半月(1.12);2021—2022年MOI值分别在5月上半月(8.64)、6月上半月(8.96)达峰值,2023年两个峰值分别出现于5月下半月(10.21)和6月下半月(10.89);各年ADI值分别于6月上半月(3.41)、6月下半月(4.06)和7月上半月(3.61)达峰值。结论广州市5—10月白纹伊蚊密度较高。建议持续加� 周金华 何时雨 刘通 程志飞 李晓宁 江毅民 梁雪莹 陈宗遒 秦鹏哲关键词:白纹伊蚊 登革热 种群密度 广州市蚊虫种类与分布调查 2019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蚊虫种类及其分布情况。方法采集广州市各种环境类型水体中的Ⅲ~Ⅳ龄蚊幼虫并带回实验室单独饲养至成蚊,待成蚊羽化1~2 h后处死制成针插标本并进行蚊种鉴定。结果捕获蚊虫种类5属7种,分别为库蚊属:致倦库蚊、褐尾库蚊、三带喙库蚊;伊蚊属:白纹伊蚊;按蚊属:中华按蚊;巨蚊属:华丽巨蚊;阿蚊属:骚扰阿蚊。2018年调查发现的蚊种以白纹伊蚊为主(58.36%),且其在所调查的4个区中都是优势种。从化区、增城区蚊种构成比占比第二高的蚊种均是三带喙库蚊,花都区是华丽巨蚊,南沙区是致倦库蚊。结论本次调查所发现的蚊虫种类数较1990-1993年发现的种类数少,白纹伊蚊为优势种群。 刘杰 江毅民 张金宇 赵正阳 李晓宁 梁雪莹 伍浩颖 刘远 杨智聪 罗雷关键词:蚊虫 本底调查 广州地区白纹伊蚊体内登革病毒的检测 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携带登革病毒的情况,为登革热预防控制提供预测预警信息。方法从广州11个行政区及其登革热旧疫点捕获白纹伊蚊成蚊和幼虫(经实验室培育羽化成成蚊),提取登革病毒RNA,Onestep SYBR GreenI实时RT-PCR进行检测。结果2005-2007年从广州地区采集的493批白纹伊蚊(6255只)中,共检测出两份阳性结果,分别来自登革热疫点和旧疫点,经测序证实为登革I型,其余为阴性。最低感染率为0.32。结论本文白纹伊蚊携带登革病毒比率较低,可能与登革病毒在蚊体内传代的递减效应、采样时间滞后以及广州登革热非连续性爆发有关。 李成玲 江毅民 胡志刚 伍浩荣 郑小英 严子锵关键词:白纹伊蚊 登革病毒 我国亚热带地区登革热发生机制 被引量:17 2008年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通过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于登革热病毒在蚊虫种群中能够长期经卵传递,并且可以在蚊虫滞育卵中越冬存活,使得亚热带地区登革热病毒长期存在成为可能。我国亚热带地区登革热病例的来源既有输入性的,也不排除本地性的。而人群登革热病毒抗体水平的周期性变化、媒介蚊虫体内登革热病毒的数量变化以及登革热病毒自身不断发生的变异则可能是导致登革热在某地区反复间歇性暴发流行的原因。 江毅民 严子锵关键词:登革热病毒 伊蚊 经卵传递 病毒变异 广州市登革热/登革出血热预防控制体系及策略研究 杨智聪 狄飚 罗雷 严子锵 潘志明 周端华 胡志刚 江毅民 湛柳华 栾玉明 范建文 冯慧玲 袁俊 刘于飞 秦鹏哲 李成玲 肖晓玲 潘捷云 刘青莲 该成果建立了登革热监测调查、实验检测及蚊媒控制的体系和策略,可用于指导国内登革热疫情的防控。所建立的监测方案、防控指引、NS1蛋白单克隆抗体直接分型技术和标准间指数蚊媒监测方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关键词:关键词:登革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