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际
- 作品数:277 被引量:2,024H指数:23
-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蚯蚓粪+AMF对连作生姜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为探索蚯蚓粪+AMF对生姜连作障碍的缓解作用,以连作生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比例蚯蚓粪+AMF对连作生姜分枝数、株高、茎粗、地上部分鲜重、产量、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粪和AMF对连作生姜分枝数、株高和茎粗有较大影响;在连作土壤加入蚯蚓粪和接种AMF,均有效提高了连作生姜的地上部分鲜重和生姜产量,其中T2A处理增幅较大,分别为691.71%和101.21%;连作土壤加入蚯蚓粪和接种AMF,均可降低病情指数,其中T2A处理防治效果较佳;综合各项指标来看,T2A处理(50%蚯蚓粪+AMF)更有利于连作生姜生长,能有效降低生姜连作病害,提高生姜产量.
- 尹恩王明跃武际宋朝伟李琳张娜娜
- 关键词:生姜连作障碍蚯蚓粪AMF
- 主要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现状及其肥料替代潜力分析——以安徽省为例被引量:30
- 2020年
- 安徽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充分利用秸秆养分资源对于农田养分投入的合理分配具有重要意义。评估全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当季有效养分替代化肥潜力,可为安徽省减肥增效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安徽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和油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安徽省统计数据和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对2017年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数量、秸秆还田率以及还田当季养分利用率进行估算,明晰了全省化肥减施潜力。结果表明:2017年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为4699.9万t,秸秆资源分布上呈北部和中部较多、南部最少的特征。秸秆养分资源总量为124.8万t,N、P2O5和K2O分别为38.1万t、11.4万t和75.3万t,分别占全省主要农作物养分需求的40.1%、32.1%和68.9%。理论上,秸秆全量还田,且养分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秸秆养分替代化肥潜力大。但秸秆养分N、P2O5和K2O当季利用率分别为38.9%、52.3%和69.9%,实际秸秆N、P2O5和K2O养分还田量仅占主要农作物养分需求的15.6%、16.8%和48.2%,分别占农田养分总投入量的8.6%、6.4%和41.4%。通过秸秆还田,全省可减施化肥63.3万t,减施比例为19.8%,N、P2O5和K2O减施比例分别为11.4%、17.2%、40.7%。进一步提高秸秆还田率和当季养分释放率,是推进全省化肥减施增效的有利手段。
- 程文龙韩上李敏王慧卜容燕曹哲伟唐杉武际
- 关键词:秸秆产量化肥
- 早稻秸秆全量旋耕促腐还田技术规程
- 本标准规定了沿江双季稻区早稻秸秆全量旋耕促腐还田技术规程及其配套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沿江双季稻区早稻秸秆全量旋耕促腐还田。
- 桂召贵武际邱宁宁雷金福王明秀谢玉前王丽杨生华吴传洲章国银刘兆贵陶胜
- 有机氮不同替代量对辣椒产量·品质及土壤矿质态氮的影响被引量:11
- 2021年
- 研究不同有机氮替代量对辣椒产量、品质及土壤矿质态氮含量的影响,为该地区辣椒优质高产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有机替代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相较于全量化肥,有机替代处理的辣椒产量增加2.3%~13.1%。辣椒果实中硝酸盐含量降低17.4%~31.2%,维生素C和还原糖含量则分别提高4.4%~11.5%和23.9%~63.5%。有机替代能够显著降低设施土壤中铵、硝态氮的累积,相较于全量化肥处理,有机替代处理0~10和1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分别减少24.6%~34.7%和6.7%~18.4%,铵态氮含量分别降低44.6%~55.7%和22.7%~40.8%。该试验条件下,有机氮替代50%时最有利于提高辣椒产量、品质以及减少土壤矿质态氮积累。
- 江波薛贞明王静徐济春陈梦玲武际
- 关键词:辣椒硝态氮铵态氮
- 不同磷肥施用量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应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确定安徽省贵池地区油菜磷肥的适宜用量范围。[方法]在安徽省贵池地区进行大田试验,在氮、钾、硼肥配合施用的条件下,研究增施磷肥(0、45、90、180 kg/hm^2)对油菜的生物学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增施磷肥可促进油菜生长发育,增加油菜产量。随着磷肥的增施,纯收益不断增加,但产投比不断降低。[结论]施用磷肥180 kg/hm^2时,油菜产量效益可达最大化。
- 许征宇张祥明胡润武际石涛郭熙盛刘春盛鲁剑巍
- 关键词:油菜磷肥生物学性状
- 生物质炭对作物生长和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生物质炭是利用废弃生物质经高温炭化得到的多孔富碳固体物,生物质炭的研究应用可实现废弃资源再利用,同时在土壤的固碳培肥上具备一定潜力。近年来针对生物质炭在改良土壤性质、固碳减排、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上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施加生物质炭对农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农业生态和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生物质炭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因原材料、作物类型、土壤质地而异,目前尚无统一结论。基于国内外有关生物质炭对作物生长、土壤环境的试验研究,以及抑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研究结论,对已有研究成果做出概括,综合分析了施用生物质炭对农田系统的影响,探讨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总结发现,生物质炭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和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并具备增加碳汇、缓解温室效应的作用。
- 胡剑坤喻颖万水霞武际李帆
- 关键词:生物质炭土壤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
- 一种油菜种子撒播设备及其撒播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菜种子撒播设备及其撒播的方法,包括:框架、播种组件和开沟覆土组件;框架内滑动设置两排开沟覆土组件,开沟覆土组件中间设置播种组件;播种组件的转轴通过传动皮带连接移动轮;框架中间设置高度调整组件,高度调整组...
- 唐杉武际程文龙韩上卜容燕王慧李敏
- 农作物秸秆炭化后养分变化及还田效应被引量:10
- 2019年
- 旨在明确不同农作物秸秆炭化和焚烧后氮、磷、钾养分含量变化,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下对旱作区玉米和水旱轮作区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水稻、油菜、小麦、玉米秸秆,测定炭化和焚烧后氮、磷、钾含量和损失率变化及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的旱作区玉米和水旱轮作区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变化。结果表明,作物秸秆炭化和焚烧后氮、磷、钾含量均不同程度提高,水稻和油菜秸秆炭化处理较焚烧处理氮含量显著提高5.79%和30.06%,4种作物秸秆焚烧处理较炭化处理均显著提高磷、钾含量。炭化处理较焚烧处理有效降低氮和磷养分的损失率。不同轮作制下秸秆炭化还田较秸秆还田均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秸秆炭化还田较秸秆还田能提高旱作区玉米产量和水旱轮作区水稻产量,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来培肥土壤,且水旱轮作区施用效果优于旱作区。
- 李敏韩上武际武际桑亚松陈峰桑亚松
-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状
- 稻油轮作制下控释氮肥的施用效应被引量:16
- 2018年
- 【目的】研究稻油轮作方式,控释氮肥施用对作物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前茬施用控释氮肥对后茬作物的后效特点,明确稻油轮作制下控释氮肥施用最佳轮作周期,为稻油轮作体系控释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2015年在安徽省水旱轮作区开展稻油轮作方式控释氮肥田间试验。试验设前茬作物不施氮肥(N0),前茬作物分次施用普通氮肥(PU)和一次基施控释氮肥(CRU)3个处理。后茬作物进行裂区试验,后两个处理设施氮和不施氮两个副区,施氮处理仍按前茬氮肥处理施用。分析了稻–油轮作方式和油–稻轮作方式控释氮肥施用对作物产量、氮素吸收、氮肥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及前茬作物控释氮肥的施用后效。【结果】控释氮肥较普通氮肥周年产量、吸氮量、氮肥利用率、贡献率、农学效率、偏生产力和纯收入,在稻–油轮作方式后茬施氮条件下分别提高8.0%、31.0%、17.2个百分点、5.8个百分点、2.7 kg/kg、2.6kg/kg、12.8%,后茬不施氮条件下分别提高5.9%、23.5%、19.1个百分点、4.9个百分点、3.3 kg/kg、3.3kg/kg、10.9%;在油–稻轮作方式后茬施氮条件下分别提高15.6%、34.9%、21.8个百分点、11.5个百分点、4.4kg/kg、4.5 kg/kg、17.1%,后茬不施氮条件下分别提高6.8%、22.2%、25.9个百分点、6.0个百分点、4.2kg/kg、3.8 kg/kg、11.1%。前茬水稻季和油菜季施用控释氮肥当季氮肥利用率、残留利用率和累积利用率分别为36.1%、11.6%、47.7%和29.3%、14.1%、43.4%,均显著高于普通氮肥。控释氮肥前茬水稻季施用氮肥当季利用率和累积利用率高于油菜季施用。【结论】稻油轮作下,一次性施用控释氮肥较分次施用普通氮肥均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吸氮量、氮肥利用效率和纯收入。控释氮肥于前茬水稻季施用效果优于油菜季施用,建议控释氮肥于稻–油轮作方�
- 李敏武际武际胡现荣郑仁兵陶红郑仁兵
- 关键词:控释氮肥氮肥利用效率
- 一种增效材料定量撒施及紫云英深翻一体化设备
- 本发明适用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增效材料定量撒施及紫云英深翻一体化设备,包括车体和深翻单元,所述深翻单元包括深翻犁、下压组件和翻土组件,所述下压组件包括安装架和下压辊,所述翻土组件包括壳体、直齿轮、第二弹性杆、翻...
- 李敏韩上武际卜容燕程文龙唐杉王慧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