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森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缺血
  • 6篇灌注
  • 5篇再灌注
  • 5篇缺血再灌注
  • 5篇脑缺血
  • 5篇脑缺血再灌注
  • 4篇再灌注损伤
  • 4篇鼠脑
  • 4篇脑缺血再灌注...
  • 4篇大鼠脑
  • 3篇神经生长
  • 3篇神经生长因子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类
  • 2篇神经保护
  • 2篇细胞
  • 2篇灌注损伤
  • 2篇白质
  • 2篇DOUBLE...

机构

  • 7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柳州市工人医...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作者

  • 9篇梁森
  • 6篇李鑫
  • 6篇石胜良
  • 6篇毕桂南
  • 4篇陈仕检
  • 3篇刘唐威
  • 2篇高兴新
  • 1篇黎彬如
  • 1篇梁炳松
  • 1篇张立明
  • 1篇曾洪亮
  • 1篇齐玉晶
  • 1篇曾宏亮
  • 1篇阮玉山
  • 1篇唐秋燕

传媒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药学前沿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11
  • 3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微管相关蛋白和NF-κB在大鼠脑缺血预处理中的神经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微管相关蛋白(doublecortin)和NF-κB在脑缺血预处理后介导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取清洁级雄性6周龄Wistal大鼠54只,按数字法随机分为缺血组、缺血预处理组、假手术组,每组各18只;再按三个观察时间分为24、48、72h组,每个时间点各6只。对缺血预处理组的大鼠,先行左颈内动脉暂时性血流阻断,同时以0.25 ml/min的速度,从左颈外动脉处输入等渗盐水,3 min后恢复血流,停止输液7 min,共重复3次。3 d后,再与缺血组同时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对假手术组大鼠仅分离颈总动脉。在术后相应时间点评价大鼠的神经行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脑组织中doublecortin mRNA和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①缺血预处理组大鼠在24、48、72 h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同一时间点各组间比较:doublecortin mRNA和NF-κB mRNA表达,两缺血组均高于假手术组,预处理组的doublecortin mRNA又高于缺血组;预处理组的NF-κB mRNA则低于缺血组,均P<0.01。③动态比较:doublecortin mRNA表达随时间延长而增加,NF-κB mRNA则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均P<0.01。结论脑缺血损伤可诱导一定程度的doublecortin的表达和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上调doublecortin和下调NF-κB的表达,促进神经细胞再生,介导神经保护效应。
李鑫毕桂南石胜良梁森梁炳松陈仕检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微管相关蛋白质类NF-KB神经保护
甘薯叶毒理学评价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25年
甘薯是我国主要的农产品之一,其地上部分—甘薯叶,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甘薯叶富含黄酮类、多酚类及多糖类化合物,这些活性成分在糖尿病、高脂血症、贫血、癌症等疾病治疗中具有潜在价值,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甘薯叶毒理学及药理作用的相关报道,旨在为甘薯叶的深度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吕海华黄陈辰唐秋燕梁森覃琳峰封俊州高兴新
关键词:甘薯叶毒理学评价药理作用
蛇毒型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重塑的影响
目的 探讨通过侧脑室给予蛇毒型神经生长因子(viper venom nerve growth factor,vNG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的神经重塑的影响。 方法 取健康清洁雄性Wistar大鼠9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
梁森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蛇毒神经生长因子DOUBLECORTINΒ-TUBULIN
文献传递
蛇毒型神经生长因子通过影响候选可塑性相关基因15和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重塑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探讨蛇毒型神经生长因子(viper venom nerve growth factor,Vngf)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神经重塑的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90只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Vngf-25 U组、Vngf-50 U组、Vngf-100 U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8只.造模后第2、7、14天分批处死大鼠取脑组织提取总RNA,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候选可塑性相关基因15(cpg-15)Mrna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mRNA的表达.结果 随着时间的延长,vNGF各组的cpg-15mRNA和NF-κB mRNA表达逐渐增加(cpg-15和NF-κB的F值分别为:70.43、34.11、31.89和27.47、34.56、31.89,均P<0.01);术后同一时问,cpg.15 mRNA和NF.xB mRNA在vNGF各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的表达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g-15和NF-κB的F值分别为:48.18、55.93、78.43和45.92、55.72、50.49,均P<0.01),并且cpg-15 mRNA和NF-κB mRNA的表达随着vNGF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经侧脑室给予vNGF,可以通过正性调节cpg-15和NF-κB转导通路促进神经再生和神经缺损功能恢复.
石胜良梁森陈仕检李鑫毕桂南刘唐威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生长因子膜蛋白质类神经组织蛋白质类
ERK通路参与蛇毒型神经生长因子诱导的中枢神经保护作用
2010年
目的观察经侧脑室给予蛇毒型神经生长因子(vNG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表达的影响,探讨外源性vNGF通过影响ERK的表达减轻神经元损伤的可能机理。方法取健康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2d组(n=30)、7d组(n=30)、14d组(n=30)。每个时间点再分为五个亚组vNGF25U、vNGF50U、vNGF100U、生理盐水对照组、以及假手术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生理盐水对照组和vNGF各亚组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各时间点vNGF亚组采用改良的侧脑室置管术法给予相应剂量蛇毒型神经生长因子,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等渗盐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术后第2d、第7d以及第14d缺血皮质周围和海马CA3/DG区ERK阳性细胞数。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经侧脑室给予蛇毒型神经生长因子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显示了外源性补充蛇毒型神经生长因子的明显正性干预作用。(2)ERK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经侧脑室给予vNGF各亚组ERK阳性细胞在缺血皮质周围和海马CA3/DG区第2d表达为高峰,第7d明显下降,第14d恢复基线水平。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相比,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磷酸化ERK表达增加,NGF可能通过抑制ERK途径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石胜良陈仕检梁森李鑫毕桂南刘唐威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再灌注神经保护ERK
蛇毒型神经生长因子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组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和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观察蛇毒型神经生长因子(vNG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神经重塑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成5组:vNGF-25u组、vNGF-50u组、vNGF-100u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假手术(S)组,每组18只.第2、7、14天分批处死大鼠取脑组织提取总RNA,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mRNA和核因子(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 (1)随着时间的延长,NF-κB mRNA的表达逐渐增加 同一时间,NF-κB mRNA在vNGF各组的表达高于I/R对照组 NF-κB mRNA的表达随着vNGF浓度的升高而增加.(2)随着时间的延长,ERK mRNA在各组的表达逐渐降低 术后同一时间,在I/R对照组的表达最高,vNGF各组次之.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经侧脑室给予vNGF,可以通过正性调节NF-κB转导通路和负性调节ERK通路,从而促进神经再生和恢复神经缺损功能.
石胜良梁森陈仕检李鑫毕桂南阮玉山刘唐威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ERK
改良内田法矫正内眦赘皮联合重睑成形术治疗上睑瘢痕畸形的应用
2025年
目的 探讨改良内田法矫正内眦赘皮联合重睑成形术治疗热力烧伤后上睑瘢痕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3月至2024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对8例(12侧)热力烧伤所致上睑瘢痕畸形患者,行改良内田法矫正内眦赘皮联合重睑成形术治疗。术中采用改良内田法形成自然的内眦角,利用重睑成形术切除松解上睑瘢痕,调整提上睑肌肌力,从而获得自然美观的上睑外观。结果 8例(12侧)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术后肿胀较轻,恢复较快,切口均一期愈合。内眦角与重睑形态自然,无瘢痕牵拉,对比术前改善明显,患者对容貌改善满意。其中术后出现表皮瘀青2例,结膜水肿1例,于术后2周内逐渐缓解;1例内眦角圆钝,3个月后予以二次修复;其余患者均无术区感染、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改良内田法矫正内眦赘皮联合重睑成形术,可以在切除上睑瘢痕组织的同时充分松解皮肤张力,使上睑烧伤后的患者得以恢复自然美观的眼睑外观及舒适的睁眼状态,是值得推荐的修复方式之一。
邓皓畇黄晓策张立明梁森高兴新
关键词:内眦赘皮重睑成形术
蛇毒型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经侧脑室给予蛇毒型神经生长因子(vNG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2、7、14 d组。每个时间点再分为5个亚组,vNGF25、50、100U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对照组和vNGF各亚组大鼠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各亚组按照规定时间每天经侧脑室埋管给予相应剂量的vNGF或等渗盐水。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缺血皮质周围和海马CA3/齿状回微管相关蛋白(DCX)阳性的神经前体细胞数量。结果①侧脑室给予vNGF后,在各时间点,vNGF各亚组的神经功能Long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缺血皮质周围和海马CA3/齿状回1DCX阳性细胞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相同vNGF剂量时,7 d亚组的DCX阳性细胞数量高于2 d和14 d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相同时间点的不同vNGF剂量亚组比较中,vNGF 50 U亚组的DCX阳性细胞数量高于vNGF 25 U亚组和vNGF100 U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在各时间点,vNGF组的DCX阳性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侧脑室给予vNGF后可以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缺血皮质周围及海马CA3和齿状回DCX阳性的神经前体细胞数量。
石胜良陈仕检黎彬如齐玉晶梁森李鑫曾洪亮毕桂南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侧脑室神经前体细胞
蛇毒型神经生长因子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重塑过程中对Doublecortin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经侧脑室给予蛇毒型神经生长因子(viper venom nerve growth factor,vNG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神经重塑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成5组:vNGF-25u组、vNGF-50u组、vNGF-100u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假手术(S)组,每组18只。造模后每日根据Longa评分评价大鼠神经功能情况。于2、7、14d分批处死大鼠取脑组织提取总RNA,用荧光定量PCR检测Doublecortin(DCX)mRNA的表达。结果 (1)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随着时间延长而降低;同一时间下,vNGF各组评分低于I/R对照组,vNGF各组评分随着给药浓度增高而降低;(2)随着时间延长,DCX mRNA在各组的表达从2d开始逐渐增加,在7d达最高峰,14d时有所下降。术后同一时间,DCX mRNA在蛇毒组的表达高于在I/R对照组,并且DCX mRNA在vNGF-50U组的表达为蛇毒组中最高。结论 vNGF可通过增强DCX迁移效应促进神经重塑和恢复神经功能缺损。
梁森石胜良毕桂南李鑫曾宏亮陈仕检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荧光定量PCRDOUBLECORTIN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