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俊华

作品数:8 被引量:85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护理
  • 3篇煎煮
  • 3篇煎煮时间
  • 2篇熏蒸
  • 2篇质控
  • 2篇体位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浓度
  • 1篇医护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术
  • 1篇引流术后
  • 1篇知识
  • 1篇知识水平
  • 1篇治疗护理
  • 1篇适体
  • 1篇舒适体位
  • 1篇术后
  • 1篇疼痛
  • 1篇内注射

机构

  • 8篇广州医学院

作者

  • 8篇梁俊华
  • 4篇陈剑毅
  • 3篇何丽霞
  • 3篇田洪
  • 2篇张萍
  • 1篇李英艳
  • 1篇邓燕萍
  • 1篇黄少媚
  • 1篇陈婉妤

传媒

  • 1篇南方护理学报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承德医学院学...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临床护理杂志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5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97例护理缺陷发生原因及人员结构的分析和对策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探讨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人员结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3年97例护理缺陷的情况,分别对缺陷原因、缺陷发生人员的工作年限、职称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97例护理缺陷中,由于“三查七对”落实不到位的构成比最高,占缺陷总发生率的63.92%;缺陷发生频率与护士工作年限和职称密切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0.726);发生护理缺陷的人员中,护士发生护理缺陷的比例最高,占55.67%。结论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护士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培养是减少护理缺陷的关键。
张萍梁俊华
关键词:护士知识水平护理缺陷
熏蒸药物浸泡及煎煮时间对药物浓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分析熏蒸药物煎煮时间对药物释放效应的影响,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熏蒸操作依据。方法将熏蒸药物按照不同的浸泡时间和煎煮时间分多次进行煎煮,以膝盖为切入点,分别测定并比较不同浸泡、煎煮的药物对部位性熏蒸药物的煎煮阶段性比重及蒸汽中收集液的药物成分浓度。结果浸泡30 min的熏蒸药物的煎煮阶段性比重较煎煮15 min组、煎煮20 min组、煎煮25 min组、煎煮35 min组高(P<0.05)。浸泡30 min,煎煮30 min组蒸汽中收集液的药物成分浓度均明显优于其他煎煮时间的熏蒸药物(P<0.05)。结论煎煮熏蒸药物时浸泡30 min,煎煮30 min,药物有效成分析出最佳,发挥最大的疗效,患者的膝盖疼痛等症状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护理人员可参照此时间煎煮熏蒸药物。
田洪戴桂高梁俊华何丽霞卓志芳陈剑毅
关键词:煎煮时间药物浓度
PDCA循环结合RCA分析法在护理病历环节质控管理的实践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PDCA循环结合RCA分析法对护理病历书写实施质控管理的实践效果.方法:2012年8月开始运用PDCA循环结合RCA分析法对病区的护理病历书写实行环节质控管理.每1个月为一轮PDCA循环,护理病历质控小组月初到2个科室随机抽取病历各5份,按《卫生部病历书写规范》和《广东省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专科篇)》建立《护理病历质量评价标准》对体温单、首次护理评估单、护理记录单及各种专科护理单进行环节评价,把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运用RCA方法从人、机、物、环、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月中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反馈及针对书写存在的问题进行培训;月底对所抽查的病历进行终末评价.结果:按住院号的顺序随机抽取2012年8月-2013年7月和2011年8月-2012年7月归档病历各120份,按前述标准重新评价护理文书质量,比较书写缺陷发生率,实践后护理文书缺陷发生率较实践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运用PDCA 循环结合RCA 方法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书写水平,确保护理病历的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规范性和完整性,能有效地减少护理文书书写缺陷.
梁俊华
关键词:护理病历PDCA循环
肌内注射舒适体位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探讨肌内注射的最舒适体位。方法对410例(共1045例次)肌内注射病人采取自身对照法,每例病人至少注射2次,交替取传统的侧卧位肌内注射体位即侧卧,上腿伸直,下腿弯曲(传统体位)和改进后的体位即侧卧,上腿弯曲,下腿伸直(改良体位),采用简化Mcgil疼痛评分表和自制的卧位舒适评定表进行评定,对比两种不同注射体位注射时病人的疼痛和舒适程度。结果两种体位的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314),但两种体位的舒适度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01),病人感觉采取改良体位注射较为舒适。结论上腿弯曲、下腿伸直的侧卧注射体位较传统的上腿伸直、下腿弯曲的体位更加舒适,较易为病人接受。
张萍梁俊华何丽霞黄少媚李英艳邓燕萍
关键词:肌内注射体位疼痛
负压封闭引流术后临床护理路径质控效果探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术后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质控效果。方法:行VSD 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临床护理路径加强质控;另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路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伤口疼痛情况以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VSD引流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加强质控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戴桂高梁俊华陈婉妤
关键词:护理质控
熏蒸药物煎煮时间比重应用在膝关节炎的护理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熏蒸药物合适的煎煮时间,为中医临床熏蒸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6月住院的99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3例。一组煎煮至沸腾,二组煎煮沸腾后继续煎煮10min,三组煎煮沸腾后继续煎煮20min。观察三组药物熏蒸后的效果及Lysholm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三组药物熏蒸后临床总有效率,一组为84.85%,二组为96.97%,三组为87.88%,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一组和三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一组和三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Lysholm量表评分,一组和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组明显优于一组和三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熏蒸治疗煎煮最恰当时间为煮沸后持续煎煮10min,药物治疗效果更佳,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更好,护理人员在煎煮熏蒸药物时应把握好煎煮时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戴桂高田洪梁俊华陈剑毅
关键词:中医护理
不同浸泡、煎煮时间对熏蒸药物疗效及护理效果的影响研究
2016年
目的:中药熏蒸疗法在中医中药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还没有一个科学、规范、可操作的煎煮指标来确定熏蒸药物的浸泡、煎煮时间。本文拟探讨不同浸泡煎煮时间对熏蒸药物疗效的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以膝部熏蒸药物为切入点,对不同浸泡、煎煮时间下部位性熏蒸药物蒸汽收集液中的有效药物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确定了熏蒸药物的最佳浸泡、煎煮时间分别为25 min和30 min,蒸汽液中有效药物成分乌头碱和川芎嗪的实际浓度为169.23μg/ml和224.37μg/ml。该炮制条件下熏蒸治疗疗效显著,最高有效率达到86.4%。结论本研究可为护理人员执行熏蒸操作的时间掌握提供依据,为中医临床熏蒸治疗提供了护理指南。
梁俊华戴桂高陈剑毅
关键词:煎煮时间
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与常规护理在初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9
2016年
目的对比分析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与常规护理在初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120例初产妇分成A、B两组,其中A组60例行常规护理,B组60例行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比较两组产痛情况、产程用时及心理状况、分娩结局。结果 B组产痛程度明显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产程用时均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后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阴道分娩率及产后出血量等分娩结局指标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可改善初产妇的心理状况,促进产程进展。
田洪梁俊华戴桂高何丽霞卓志芳陈剑毅
关键词:分娩球自由体位产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