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 作品数:59 被引量:34 H指数:4 供职机构: 武汉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北省重大调研课题基金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文化科学 政治法律 电子电信 更多>>
新工科背景下网安专业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创新探索 被引量:3 2024年 针对新工科建设下网络安全专业计算机网络实践所面临的问题,从教学内容和考评机制两方面分析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现状,提出基于网络安全真实案例的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具体阐述如何以处理内网态势感知系统告警记录为安全需求设计实验,以及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重要考评标准,通过实验效果说明基于真实案例的实验设计有助于培育学生安全思维能力、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陈治宏 林海 严飞关键词:教学内容优化 智慧能源站站控层业务优先级划分及PDWRR队列调度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慧能源站站控层业务优先级划分及PDWRR队列调度方法,采用基于业务的优先级划分方法,将站控层网络传输的主要信息业务划分为七个优先级;采用结合绝对优先级(SPQ)和赤字加权轮询(DWRR)调度的PDWRR... 李俊娥 陆秋余 陈洋荣 林海 夏宇 李福阳文献传递 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研究 该文旨在通过对中国民事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现状分析和落实、改善的构想,为中国建立更加全面、科学、合理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为法院更好地分配举证责任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从世界范围陈述举证责任分配理论的产生和... 林海关键词:举证责任 民事诉讼法 民事举证 文献传递 基于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的灾后弹性应急通信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的灾后弹性应急通信方法及系统,包括系统初始化、无人机注册、双向认证与密钥协商、份额计算和群会话密钥恢复等步骤。本发明通过设计的阈值秘密共享群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实现无人机群组安全通信,... 曹越 王迪 胡紫依 林海基于多模态视觉Transformer的俯视图行人重识别 2025年 现有行人重识别技术主要关注水平视角下的图像。在例如无人超市这类特定场景下,摄像头以俯视角度拍摄,仅能获得有限的行人信息。针对此问题,将多模态视觉Transformer应用于俯视图行人重识别任务,利用俯视数据集中额外的深度模态来提高俯视图的检索精度。具体而言,提出一种基于RGB(red,green,blue)与深度多模态视觉Transformer的特征提取方法,利用双流网络提取数据集的深度信息,自集成多个自注意力层的特征输出,以此作为最终的图像特征,并对损失函数进行改进,从而提高了模型的检索效果。通过在俯视图数据集TVPR(top-view person re-identification)和TVPR2上开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提升检索效果,且超过了几种先进的俯视图行人重识别方法。 钱可 王先兵 林海 谢腾 李毅飞关键词:多模态 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智能充电站优化选择系统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智能充电站优化选择系统。本发明构建充电站的排队状态;根据用户车辆的经纬度判定用户车辆所属区域;且将当前时刻转换成时间损耗。中心服务器将用户车辆所属区域、用户车辆已使用电量、时间损耗、所有... 林海 刘威文献传递 低层人工拣货仓库货位优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3 2022年 在现代物流总成本中,仓储成本占很大比重,合理的储位分配是提高仓储拣选效率,降低仓储成本的核心所在。通过对低层人工拣货仓库的出库过程分析,同时考虑商品热销程度、商品之间的关联关系及货架位置等影响因素,设计了基于社区划分的货位优化算法。首先,根据商品关联性构建无向有权网络,并采用社区划分算法进行多次划分;然后,以社区为单位存放到货架,并通过调整阶段补齐货架;最后根据评估指标从多个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评估指标根据缩短行走路径、缓解堵塞和减少拣选人员数量3个优化目标构建。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货位优化算法无论是时间消耗还是货位摆放方案质量,与其他对比方案相比均具有显著优势。 罗嫚玲 林海 刘威关键词:货位优化 基于车辆协作的车联网边缘计算无缝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本发明提出了基于车辆协作的车联网边缘计算无缝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其中的方法包括当接收到切换请求信令后,根据车辆定期发送的上下文信息,选择中转协作车辆,分别向切换车辆、中转协作车辆和原RSU发送信令,以使切换车辆、中转协... 林海 杨榆丰 赵家仪汽车(2) 1.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无设计要点,省略左、右、俯、仰视图。;2.后视图与主视图对称,省略后视图。;3.请求保护汽车上图案及文字的色彩。 陈瑛 尤海斌 王东 林海面向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 2025年 针对目前国内高校研究生教育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基于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知识体系的特性,提出面向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从课程体系改革、导师素质培养与加强、梯队化交叉科研训练、国际交流与科教促进4个方面出发,阐述该培养机制的构建和实施过程,目的是提升学生科研训练的质量和效果,推动科研拔尖人才的培养迈向新高度。 曹越 于博洋 陈治宏 林海 刘丹 张轶宁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网络空间安全 教学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