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景
- 作品数:29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内毒素、炎性细胞因子和肠粘膜通透性等的影响。方法:符合条件的43例病人入院24~48h后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22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21...
- 吴金明吴康为林春景吴建胜黄智铭余震
- 关键词:胰腺炎肠内营养肠粘膜内毒素
- 文献传递
- 胃肠激素在早期肠内营养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表达研究
-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是指机体在各类严重创伤、危重疾病等严重应激状态下,发生的急性消化道糜烂、溃疡等病变,最后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并使原有病变恶化。又称急性胃粘膜病变、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出血性...
- 王旦吴建胜黄增相吴金明方佩佩林春景黄智铭
- 关键词:应激性溃疡溃疡愈合率早期肠内营养胃肠激素
- 文献传递
- 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患者HBsAg基因多态性研究
-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患者乙型肝炎病毒便面抗原(HBsAg)基因多态性。方法根据2005年12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入选实验病人,采集病...
- 林春景吴金明黄智铭吴建胜
- 关键词: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HBSAG基因多态性
- 文献传递
- 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患者HBsAg基因多态性研究
-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多态性,以寻找与乙型肝炎病毒免疫耐受相关的变异位点。
- 吴金明林春景
- 关键词: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HBSAG基因多态性
- 文献传递
- 胃肠激素在早期肠内营养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表达研究
- 本文对2005 年2 月至2006 年2 月入住温州医学院 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创伤外科、烧伤科、ICU 等的危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早期肠内 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对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
- 王旦吴建胜黄增相吴金明方佩佩林春景黄智铭
- 关键词:胃肠激素早期肠内营养应激性溃疡
- 文献传递
- 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100例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近年来,随着我国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的不断增高,对这一群体的生存质量和影响因素的关注和研究越来越显出其重要性。本研究评估IBD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状况,初步探讨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1对象与方法以2007年7月至2012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的100例IBD患者为研究对象。
- 石玲燕张培趁林春景余震吴建胜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心理健康
- 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患者HBsAg基因多态性研究
-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多态性,以寻找与乙型肝炎病毒免疫耐受相关的变异位点。
方法:
1.根据2005年12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
- 林春景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基因多态性
- 文献传递
- 早期肠内营养预防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对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05年2月至2006年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8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抑酸药物加早期肠内营养组(发病24 h内给予肠内营养)13例;第2组:抑酸药物加延迟肠内营养组(发病72 h后给予肠内营养)13例;第3组:单纯应用抑酸药物预防组(鼻饲或静脉应用奥美拉唑)12例。于发病后5 d、2周分别行胃镜检查,观察溃疡的发生情况,同时测定胃黏膜中前列腺素E-2(PGE-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第1组患者的溃疡发生率及溃疡指数较其它2组患者低(P<0.01),而溃疡抑制率较其它2组高(P<0.01),2周后溃疡愈合率亦较其它2组高(P<0.05);第2组患者溃疡发生率、溃疡指数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而溃疡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第1组患者胃黏膜中的PGE-2浓度较其它2组明显增高,而MDA较其它2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第2组患者胃黏膜中的PGE-2浓度亦较第3组高,而MDA较后者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用抑酸药物同时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能对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肠内营养可能通过调节胃黏膜中PGE-2和MDA等物质的含量起作用。
- 吴建胜吴金明林春景方佩佩黄智铭余震
- 关键词:肠道营养应激性溃疡前列腺素丙二醛
- 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并发肝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705例急性胰腺炎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肝损害的发生率、肝损害程度和对病程的影响。结果705例急性胰腺炎患...
- 吴金明吴明吴康为林春景吴建胜黄智铭
- 关键词:肝功能损害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 文献传递
- HBV S-ecdCD40L融合基因修饰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HBV S-ecdCD40L融合基因修饰对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M-CSF、IL-4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培养第5天,以脂质体介导转染,分为pcDNA3.1-S-ecdCD40L转染组、pcDNA3.1-S转染组、pcDNA3.1转染组及PBS对照组。转染48h收集DC及上清,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CD80、CD86、HLA-DR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12的分泌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cDNA3.1-S-ecdCD40L转染组DC表达CD80、CD86、HLA-DR水平增加,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分泌IL-12水平增高。结论 HBV S-ecdCD40L融合基因修饰能促进DC活化,增强DC功能,将CD40L胞外段基因与HBV抗原基因融合可能是增强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有效方法。
- 林贤凡吴金明林春景金思思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CD40配体树突状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