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炎

作品数:44 被引量:159H指数: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教兴卫”专项资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9篇骨折
  • 16篇腰椎
  • 12篇椎弓
  • 12篇椎弓根
  • 12篇椎体
  • 9篇螺钉
  • 8篇内固定
  • 8篇成形术
  • 7篇胸腰椎
  • 7篇椎体后凸
  • 7篇椎体后凸成形
  • 7篇疗效
  • 7篇后凸
  • 7篇后凸成形
  • 6篇置钉
  • 6篇手术
  • 6篇椎体后凸成形...
  • 6篇后路
  • 6篇后凸成形术
  • 5篇椎弓根螺钉

机构

  • 43篇苏州大学
  • 1篇镇江医学院
  • 1篇泰兴市人民医...

作者

  • 43篇杨炎
  • 41篇杨惠林
  • 14篇王根林
  • 13篇周峰
  • 10篇潘俊
  • 8篇史金辉
  • 7篇唐天驷
  • 7篇刘凌
  • 7篇姜为民
  • 7篇邹俊
  • 5篇干旻峰
  • 5篇孟斌
  • 4篇沈敏杰
  • 4篇王金宁
  • 4篇张洪涛
  • 4篇陆俭
  • 3篇徐耀增
  • 3篇罗宗平
  • 3篇毛海青
  • 3篇宋达玮

传媒

  • 4篇江苏医药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六届《中华...
  • 1篇第六届中国微...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7
  • 4篇2016
  • 10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4
  • 1篇2002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观察
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行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并观察置钉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5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13例患者由Renaissance机器人辅助行椎弓根螺钉置钉的临床资料.男6例,...
干旻峰杨惠林周峰陆俭孟斌毛海青姜为民杨炎钮俊杰
关键词:机器人椎弓根螺钉
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行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并观察置钉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41—73岁,平均56.5岁;L1爆裂性骨折2例,L2压缩性骨折1例,L4滑脱症4例,T12爆裂性骨折伴截瘫1例,L1陈旧性压缩性骨折伴后凸畸形1例,退行性侧弯1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术后翻修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症1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性脊柱侧弯1例。采用GeRzbein和Robbins标准,CT定量分析椎弓根螺钉位置,并记录置钉所致并发症如神经根、血管、脊髓损伤等。结果由机器人辅助置钉成功12例,其中83枚螺钉由机器人成功辅助置入,1枚螺钉因术中机器人无法注册改为徒手置钉;另1例患者因术中发现机器人置钉的进针点偏差大,改为徒手置钉。根据Gertzbein和Robbins标准,A级80枚,B级2枚,C级1枚,置钉准确率达98.8%(82/83)。无置钉所致并发症如神经根、脊髓损伤及血管损伤等。结论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精准性高,可减少或避免置钉所致并发症。
干旻峰杨惠林周峰陆俭孟斌毛海青姜为民杨炎钮俊杰
关键词:外科手术椎弓根螺钉
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研究
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行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并观察置钉并发症。方法:2014年12月-2015年5月,13例患者(L1爆裂性骨折2例,L2压缩性骨折1例,L4滑脱症4例,T12爆裂性骨折伴截瘫1例,L1陈旧性压缩性骨折伴...
干旻峰杨惠林陆俭周峰杨炎孟斌钮俊杰姜为民
关键词:机器人椎弓根螺钉
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治疗无骨折脱位老龄急性颈髓中央综合征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自锁定式零切迹椎间融合器ROI-C治疗老龄急性颈髓中央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使用零切迹ROI-C融合器治疗年龄60岁及以上的16例急性颈髓中央综合征患者资料,将患者术前、术后及各随访时间点的评估指标进行对比,分别使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评估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使用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颈椎前凸角度评估影像学改善情况。结果所有纳入随访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具有较低的吞咽困难发生率(6.25%),未出现内固定断裂、融合器下沉、邻近节段退变等并发症,患者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较术前有明显好转(P<0.05)。患者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颈椎前凸角度较术前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随访过程中仍能维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零切迹ROI-C融合器在短期随访时间内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龄无骨折脱位急性颈髓中央综合征患者,提供足够的稳定性以及较少的并发症,是一种具有一定应用前景及研究意义的治疗方法。
宋达玮武岑颢颜奇王英杰于浩杨明杨炎王金宁钮俊杰
C-POD新型经皮椎体球囊扩张器的临床应用研究
梅昕杨惠林周峰杨炎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
桥形椎间融合器与传统融合器联合钛板治疗跳跃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颈椎前路桥形椎间融合器(ROI-C)与传统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跳跃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于我科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
杨炎钮俊杰沈敏杰邹俊杨惠林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残留痛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术后残留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单节段PKP治疗的221例OVF患者资料。男40例,女181例;年龄(69.6±8.2)岁。将患者按照术后第3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成两组,即残留痛组(VAS评分≥4分)和对照组(VAS评分<4分)。先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密度T值、体重指数、有无长期激素使用史、随访时间、病程、骨折节段、骨折压缩严重程度、有无合并椎体内裂隙征、有无累及中柱、有无腰背筋膜损伤、麻醉方式、穿刺方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是否与终板接触、骨水泥分布形态、骨水泥渗漏部位、椎体高度恢复值、术前cobb角和cobb角纠正值进行单因素分析。将筛选出的P<0.1的因素纳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最终变量。结果本研究中19例患者纳入残留痛组,202例患者则纳入对照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P=0.059)、椎体内裂隙征(P=0.049)和腰背筋膜损伤(P<0.001)增加残留痛风险。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背筋膜损伤是残留痛的危险因素(OR=6.127,95%CI:2.240~16.755,P<0.001)。结论腰背筋膜损伤是PKP治疗OVF术后残留痛的危险因素。
钮俊杰倪莉宋达玮王金宁冯焘金盛阳杨炎杨惠林邹俊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成形术
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中长期腕关节功能的随访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随访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中长期腕关节功能情况。[方法]随访42例桡骨远端骨折,平均年龄49.5岁,随访时间24~72个月,平均37.5个月。腕关节功能评价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及DASH量表评分。影像学检查确定骨折愈合情况。相应的统计学分析来明确各相关因素对功能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DASH评分的中位数是2.3,改良Mayo评分的中位数是90。其中有31例(73.8%)腕关节功能的DASH和MAYO评分优良。统计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术后制动时间(6周以内)对患者腕关节功能无显著影响。6例(14.3%)有并发症,其中2例(4.8%)存在较重的并发症。[结论]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具有较好的腕关节功能,并发症少。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式。
刘凌杨炎潘俊沈敏杰杨惠林
关键词:掌侧锁定钢板手术指证术后处理
微创手术治疗胫骨远侧干骺端骨折的疗效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比较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治疗胫骨远侧干骺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A组)和微创钢板固定技术(MIPO)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LCP)固定(B组)治疗胫骨远侧干骺端骨折53例,比较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AO骨折类型、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伤口并发症情况,对所有病例进行放射学评价和踝关节功能评价(Lowa评分)。结果所有患者随访9~24个月。A组病例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长于B组(P<0.05),A组患肢术后即刻前后成角度数小于B组(P<0.05),两组伤口并发症发生率和Lowa评分优良率相似,骨折愈合时两组放射学评价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胫骨远侧干骺端骨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但开放手术骨折复位的即刻效果优于微创手术。
毛海青杨惠林徐耀增杨炎唐天驷
关键词:胫骨骨折微创手术锁定加压钢板
微创腰椎间盘分流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微创腰椎间盘分流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作用机制并分析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体外实验测定尼龙线分流虹吸管作用的距离;动物椎问盘内置入尼龙线,其尾端埋于肌肉中,组织学检查尼龙线的生物相容性。15例经椎间盘造影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痛,局麻下行腰椎间盘分流术(应用特别设计的工具将尼龙线置人腰椎间盘内),L3-4例、L4-5,6例、L5s17例、L3-4合并L4-5,1例。术后1周、3、12和24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e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和影像学检查综合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体外实验显示通过尼龙线可将乳酸溶液的pH值从低于4.0调高至7.14;体内实验表明绵羊椎问盘置人尼龙线后,椎问盘内蛋白多糖的含量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加,且尼龙线周围无炎症反应。所有患者均成功施行腰椎间盘分流术,无手术并发症。术后2年随访,患者VAS评分与ODI评分均有明显下降,VAS改善率达79.16%±12.33%,ODI改善率为77.42%±12.20%;X线片示术后2年椎间盘高度指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示根据改良Thompson分级,分流椎间盘的退变程度无加重,10例患者髓核信号有一定程度的增强。结论经皮腰椎问盘分流术能够明显缓解腰痛,改善腰背部功能,具有创伤小,风险低的优点,有望成为临床治疗椎问盘源性腰痛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方式。
史金辉杨炎周峰张洪涛王震王根林姜为民杨惠林唐天驷Jeffrey E YeungHansen A Yuan
关键词:椎间盘退行性变腰痛椎间盘微创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