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志
- 作品数:70 被引量:217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C-H-O流体和上地幔的水储量
- <正>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水在地幔和地表间的交换,是影响地球的气候、宜居性、化学演化、物理性质和动力学过程等的关键因素之一。与地表液态的水不同,地幔中的水主要以OH形式赋存在名义上无水矿物(nominally anh...
- 杨晓志
- 关键词:上地幔水储量
- 文献传递
- 金云母的电导率测定及其地球物理学意义
- <正>金云母是上地幔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矿物,尤其是在大陆岩石圈地幔中。一般说来,金云母可以出现在两种地质构造环境中:(1)正常上地幔,主要是幔源流体或熔体上升过程中与围岩相互反应的产物;(2)俯冲带体系,主要是俯冲板片脱水...
- 李岩杨晓志
- 关键词:金云母上地幔地球物理学
- 文献传递
- 大陆下地壳中水的演化及氢同位素组成:以华北克拉通为例
- 2007年
- 名义上无水矿物(NAMs,如辉石、橄榄石、长石和石榴石等)是近些年来地球科学研究中蓬勃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这些矿物为我们研究深部地球中的水和流体活动提供了新的途径.……
- 杨晓志夏群科Etienne Deloule
- 关键词:氢同位素大陆下地壳
- 中国东部下地壳麻粒岩矿物的水含量和H-O-Li同位素组成
-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离子探针(SIMS)技术分别对大陆下地壳麻粒岩(以及少量地幔橄榄岩样品)主要组成矿物(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和斜长石)中的结构水含量和REE,Li含量以及H,O,Li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性...
- 杨晓志
- 关键词:水含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岩石圈地幔
- 湖南宁远早侏罗世玄武岩中橄榄岩包体的含水性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8
- 2010年
- 运用电子探针(EMP)和激光熔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湖南宁远早侏罗世玄武岩中的橄榄岩包体矿物进行了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橄榄岩是经历了小程度部分熔融的原始地幔残留,并经历了后期交代作用的影响,硅酸盐熔体可能是重要的交代介质。运用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Micro-FTIR)对宁远橄榄岩中的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结果显示两种辉石均含有以OH缺陷形式存在的结构水,其含量(H2O的质量分数,下同)分别为147×10-6~461×10-6和40×10-6~126×10-6。根据矿物百分含量计算的全岩水含量为34×10-6~108×10-6,除1个样品外,其余样品的水含量均>50×10-6。结合文献中的资料看来,由橄榄岩包体所代表的宁远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含水量要明显高于华北克拉通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含水量(多<30×10-6)。宁远中生代岩石圈地幔和华北新生代岩石圈地幔之间的差异反映的可能是中国东部岩石圈地幔含水性的时代演化,即伴随着岩石圈减薄的进行,上涌软流圈的热烘烤使得岩石圈地幔的水含量不断降低。
- 夏群科邢凌波冯敏刘少辰杨晓志郝艳涛
- 关键词:橄榄岩包体微量元素结构水
- 下地壳含水性的演化——来自不同时代麻粒岩中长石水含量的证据被引量:4
- 2012年
-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电子探针(EMP)分析了早古生代的松树沟麻粒岩和桐柏麻粒岩地体以及古元古代的莒南麻粒岩包体(其寄主岩石为新生代玄武岩)中长石的水含量和化学成分。结果显示,麻粒岩中的长石均含有以OH和H2O形式存在的结构水;3个地点的长石水含量分别为465×10^-6-733×10^-6、210×10^-6-993×10^-6和717×10^-6-1 239×10^-6。对比前人报道的中生代(道县和汉诺坝包体)和古元古代(女山包体、汉诺坝地体)的麻粒岩研究结果,发现早古生代样品和古元古代样品中长石的水含量都比中生代样品明显的高,而早古生代和古元古代样品之间却没有差别,指示了中国东部下地壳在中生代之前更加富水。
- 杨贵才杨晓志夏群科
- 关键词:结构水斜长石麻粒岩大陆下地壳
- 地幔过渡带条件下石榴石含水性的实验研究
- 地幔中的水主要存储在名义上无水矿物的晶体结构中,其含量显著影响地幔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流变强度、电导率、扩散行为等)和动力学过程(如地幔对流、岩浆演化等)。地幔过渡带(约410~660 km)作为连接上、下地幔的关键层位,...
- 张凯杨晓志
- 关键词:石榴石含水性地幔过渡带
- 大别山榴辉岩中石榴石的结构水:红外光谱分析被引量:11
- 2005年
- 对大别山(包括南大别和北大别)几个典型产地榴辉岩中的石榴石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石榴石颗粒都含有一定量的结构水,以OH-的形式存在,结构水含量w(H2O)最高可达1859×10-6。水含量在同一榴辉岩样品不同石榴石颗粒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反映了原岩中水含量的不均一分布。与以前报道的南大别碧溪岭榴辉岩中石榴石情况相似,水含量的不均一性表明:①榴辉岩原岩经历的水-岩交换作用的方式是“隧道式”而非“弥散式”;②超高压变质过程中流体的活动性十分有限;③整个超高压板块俯冲-折返的过程十分快速。南大别石榴石水含量总体上高于北大别,这种差异可能与北大别所经历的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有关。
- 盛英明夏群科丁强杨晓志于慧敏郝艳涛
- 关键词:结构水红外光谱石榴石
- 电导岩石学:原理、方法和进展被引量:16
- 2014年
- 电导岩石学是国际地学界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主要是通过高温高压实验,在有效控制温度、压强、成分和氧逸度等参数的条件下,对硅酸盐矿物的电导率进行测定,并把有关结果和地球物理学电磁探测的结果相比较,从而为正确认识地球深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动力学过程提供制约.根据近年来的文献报道,本文综合评述了电导岩石学研究工作的主要原理和方法,并就下地壳、上地幔、地幔过渡带、下地幔和核幔边界一些主要组成矿物电导率的实验测定进展及其对深部地球电导结构的制约进行了介绍.
- 杨晓志
- 关键词:硅酸盐矿物高温高压
- 辉石岩电导率对克拉通岩石圈高导异常的启示
- 2025年
- 辉石岩往往具有较高的水含量和铁含量,对其高温高压条件下电导率的测定为探究岩石圈内部一些高电导率异常的贡献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活塞圆筒压机在1~3 GPa和200~800℃条件下,采用交流阻抗谱法原位测量了2个天然辉石岩样品的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辉石岩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激活焓ΔH范围在71~74 kJ·mol^(-1),其导电机制以质子传导为主;辉石岩电导率随压强的增大而轻微降低(实验误差范围内压强效应几乎可被忽略),相应的激活体积ΔV为约(0.63±0.10)cm^(3)·mol^(-1)到(2.25±0.22)cm^(3)·mol^(-1),ΔV与温度无明显的一致性关系,负压强效应可能与晶格畸变阻碍载流子迁移有关.辉石岩电导率随水含量、总铁含量和Fe^(3+)/ΣFe的增大而增大,根据实验数据推测富水富铁辉石岩在温度超过~900℃时电导率可超过0.01 S·m^(-1).辉石岩在大陆岩石圈地幔常以岩脉形式存在,一般与流体/熔体交代作用有关.考虑到交代作用可使古老大陆岩石圈地幔再次饱满化,富水富铁的辉石岩可用于解释大地电磁探测到的克拉通岩石圈内部0.01~0.1 S·m^(-1)的电导率异常.
- 朱屹欣徐义贤杨晓志费宏展刘汉永李满
- 关键词:电导率辉石岩高温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