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手术
  • 4篇麻醉
  • 3篇术后
  • 3篇外科
  • 2篇动脉夹层动脉...
  • 2篇血管
  • 2篇重症
  • 2篇主动脉
  • 2篇主动脉夹层
  • 2篇主动脉夹层动...
  • 2篇外科手术
  • 2篇夹层
  • 2篇夹层动脉瘤
  • 2篇病人
  • 2篇搭桥术
  • 1篇大血管
  • 1篇大血管病
  • 1篇大血管病变
  • 1篇低体重

机构

  • 9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和田地区...

作者

  • 9篇杨勇
  • 7篇伍湘伊
  • 2篇徐桂萍
  • 2篇石文剑
  • 2篇马庆军
  • 1篇刘辉
  • 1篇朱兵
  • 1篇吴新华
  • 1篇张兰
  • 1篇刘爱澜
  • 1篇朱斌
  • 1篇李明
  • 1篇吴育
  • 1篇欧明辉
  • 1篇张大权
  • 1篇张秀敏
  • 1篇艾力
  • 1篇刘杰
  • 1篇刘艳
  • 1篇田梅

传媒

  • 7篇新疆医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甲氧氯普胺联合地塞米松预防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研究探讨
2008年
张兰徐桂萍杨勇伍湘伊
关键词:术后恶心呕吐全麻术后甲氧氯普胺地塞米松PONV
强化护理干预在低体重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的应用价值
2020年
本次实验将探讨低体重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强化护理干预后的效果并提出改善策略。方法: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低体重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我们所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的基础上对数据信息进行搜寻。对100例低体重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法,以公平性为开展前提进行分组调查。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采用强化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在强化护理之前,记录观察组患者体重(2.21±1.09)和对照组患者的体重(2.09±1.03)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体重(9.81±0.89)相比于对照组(6.78±0.96)较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率为98.00%,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0.00%,观察组满意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强化护理干预法有利于改善低体重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增加体重,临床价值高,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大幅度推广应用。
杨勇张苗苗
关键词:低体重强化护理干预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动脉置管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与围手术期管理(附11例报告)被引量:1
2006年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团塞症引起栓塞性中风的外科方法。患者多为老年人,合并症多。我院自2003年以来实施CEA11例,8例行颈丛麻醉,3例行颈丛加全麻进行CEA。
杨勇伍湘伊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丛麻醉围手术期管理颈动脉粥样硬化外科方法合并症
氯胺酮超前镇痛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超前镇痛是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前采取一定措施防止中枢神经系统敏感,以减轻术后疼痛。本文旨在探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前运用氯胺酮超前镇痛对术后镇痛效果及副反应的影响。
徐桂萍石文剑吴新华杨勇伍湘伊
关键词:术后镇痛效果超前镇痛氯胺酮术后疼痛伤害性
成功应用ECMO治疗1例心功能不全冠脉搭桥术的临床体会
2008年
石文剑马庆军秦建华吴育刘爱澜杨勇伍湘伊张总刚李明艾力肖东景海涛张秀敏张大权刘艳田梅
关键词:ECMO冠脉搭桥术心功能不全膜式氧合器危重症病人床体
DeR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腹主动脉瘤血管内支架术的麻醉处理
2007年
杨勇朱斌伍湘伊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血管内支架术腹主动脉瘤麻醉处理外科手术治疗大血管病变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期间的处理
2003年
杨勇伍湘伊方华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期间
麻醉恢复室患者危急情况分析
2009年
全身麻醉后由于麻醉药物影响,手术创伤及患者原有疾病的病理变化等因素,是病人情况变化的高危时期,易导致并发症发生,甚至出现死亡。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的设立,成效显著,不仅提高了患者在手术室的周转,同时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期的安全,降低死亡率。本篇回顾性总结我院2006年8月以来,全身麻醉后患者在PACU发生各种危急情况并加以分析,现报告如下:
马庆军伍湘伊杨勇苏涛马玲玲刘辉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麻醉药物手术创伤病人情况CARE
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手术指征及技巧。方法:通过对临床病例的观察,分析诊疗过程中的相关资料。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13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0.5cm-2.50 cm 11例,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近端2cm 1例,破口位于第10胸椎下缘1例。行预防性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封堵左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例;未行预防性动脉旁路术,完全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开口4例,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开口2例,完全封堵第10、11时肋间动脉开口1例。结果:13例均成功释放覆膜支架,无中转手术、截瘫、偏瘫及围手术期死亡。即时造影结果:11例(84.6%)成功封堵破口;Ⅰ型内瘘2例(15.4%),近端、远端Ⅰ型内瘘各1例,但内瘘量均不大。结论:腔内隔绝术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刘杰戈小虎杨勇欧明辉朱兵张强
关键词:动脉瘤夹层人工血管血管外科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