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芝也
- 作品数:33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厦门鸿山公园雨天声景观优化研究
- 2023年
- 本文从声景角度出发,以厦门鸿山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声景漫步、实地测量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公园的声景构成、景观节点的声环境及公众主观评价进行研究分析,结合视觉与听觉的交互影响,探讨鸿山公园声景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优化策略,在突出地域声景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声景优化措施,以期对城市山地公园声景观优化建设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闫盛康王波李渊李渊李昱庭
- 基于PSPL调研法的闽南乡村公共空间使用评价——以晋江福林村为例被引量:9
- 2019年
- 文章以晋江市福林村为例,运用PSPL调研法,对村落区域内公共空间使用情况进行调研,经过数据处理与分析,总结空间格局、形态、功能、环境、设施等方面的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造建议。
- 李芝也池峻吉李渊
- 关键词:村落公共空间
- 建筑设计中的“社会参与”——以“宜兰厝运动”为例被引量:3
- 2013年
- 本文以台湾宜兰地区的"宜兰厝运动"为例,论述了"社会参与"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 李芝也
- 关键词:社会参与
- 历史视角下鼓浪屿窗饰演变研究
- 2023年
- 文章以窗饰发展脉络作为鼓浪屿建筑遗产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窗饰样式、功能尺寸、文化内涵,对现存窗饰进行归纳梳理,从窗饰尺寸变化、装饰形势及色彩对比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历史发展脉络。通过对窗饰发展历史的梳理研究,为鼓浪屿建筑遗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技艺和现代活化应用等研究提供参考。
- 申程浩李芝也柯桢楠
- 关键词:建筑色调遗产价值
- 阿尔瓦罗·西扎建筑的雕塑语言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阿尔瓦罗·西扎的建筑作品通常被认为是极具雕塑感与魅力的。在外观上给观众强烈的雕塑感,这与西扎将雕塑语言融入建筑设计中密不可分。从雕塑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西扎建筑强烈的雕塑感和纪念性,可以获得其在形体的深度、量感、影像方面与雕塑作品的异曲同工之处,以及西扎从雕塑学中在白色和光影运用上所汲取的灵感。
- 李芝也马轶晗
- 关键词:阿尔瓦罗·西扎雕塑语言光影
- 基于CiteSpace的近二十年景观空间视觉感知研究综述被引量:1
- 2025年
- 景观空间视觉感知是近年来建筑学与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与人类福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人本视角下的空间感知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文章基于CiteSpace软件,系统梳理了2002年至2024年国内外景观空间视觉感知领域的研究热点、知识脉络及发展趋势,以期为该领域的理论深化与技术创新提供参考,为城市景观设计与生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戴璟李芝也
- 关键词:CITESPACE可视化图谱关键词共现
- 基于史学和建构视角的建筑遗产价值评估——以鼓浪屿八卦楼为例被引量:2
- 2021年
- 建筑遗产的内涵及其价值评估标准体系包含"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建构视角是对建筑本体的关注,是"空间"层次横向的解读,传统史学视角是对建筑原型的溯源,是"时间"维度纵向的探析。基于这一视角对鼓浪屿八卦楼建筑遗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八卦楼在拥有建筑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及文化价值分别体现在:1)历史信息的空间叙事;2)中西美学特质的形式互译;3)材料、结构、构造的建构表达;4)时代记忆的空间凝聚与演绎;5)地域情感与记忆的符号象征。相较于传统建筑遗产价值评估方法,这一视角在回归建筑遗产本体、关注其形成和演变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动力以及着眼于其作为空间遗产的材料、结构、构造的表达过程等方面具有优势。通过史学和建构视角解析建筑遗产价值,为建筑遗产价值评估提供思路启发与理论支持。
- 李渊张娜李芝也
- 关键词:建筑遗产价值评估遗产价值
- 视觉感知对热舒适判断的影响机制——以城市口袋公园为切入点
- 2025年
- 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呈斑块状散布于城市结构中,承担着市民户外活动的重要功能。在全球高温热浪频发的背景下,改善口袋公园热环境,是优化城市环境、降低市民健康风险、提升市民生活福祉的有效途径。传统热舒适研究主要是在物理热环境基础上,引入人体代谢率、皮肤温度、服装热阻等指标,结合问卷进行舒适度评价。在景感生态学理论支撑下,热舒适研究进一步拓展至热感知研究。以厦门老城区口袋公园为例,选取典型景观实景照片,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视觉刺激实验。研究突破了传统热舒适指标体系,从心理、行为、生理三个维度展开互证,具体为:在主观的心理数据(问卷)基础上增加客观的行为数据(眼动)与生理数据(皮电EDA)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主、客观指标在热舒适判断中的表征特点与差异,并从“感觉-认知-决策”的心理路径解析差异存在的原因。实验数据客观描述了个体在视觉感知中的身心状态,充分解释了视觉行为特征、心理认知、情绪压力之间的关联,揭示了视觉感知对热舒适判断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对公园景观的视觉关注行为主要遵循个体的兴趣爱好、需求意愿;(2)人们更多地通过快速扫视的方式对与热环境相关的景观要素进行信息捕获;(3)视觉感知信息结合个体的热联想经验,最终转换为对热舒适体验的判断;(4)视觉刺激引发的皮电变化率和阴影、植物总体占比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说明阴影、植物总体占比率可能是影响公园热舒适体验的关键因素。总之,研究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关注人地关系,研究结论突破了城市设计中追求绿视率、景观趣味性等的传统思路,在热环境优化目标下提出了绿植、阴影结合设计的新视角,为建设低碳节能、宜居亲人的未来城市提供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的思路。
- 李芝也王学润许烁钰
- 关键词:视觉感知口袋公园
- 城市室外空间热舒适度研究综述
- 2023年
- 文章聚焦国内外学者在城市室外空间热舒适度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运用CiteSpace软件,以室外热舒适度、室外热环境等关键词,对国内建筑学领域1991—2023年间的437篇期刊文献和国外1986—2023年间的2138篇期刊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总结当前研究趋势与进展,探讨当前的研究困境与可能的解决办法,为后续室外空间热舒适度研究提供参考。
- 李芝也邓梭梭
- 关键词:室外环境知识图谱
- “知行合一”理念下的“设计基础”课程改革--以厦门大学为例
- 在厦门大学分类招生模式下,探讨建筑类一年级“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方案,以“知行合一”理念为指导,面向建筑类基础教育,兼顾建筑学与城乡规划专业特点,以培养综合能力的阶段性目标教学模式为主,引入四大教学模块,推进低年段教学平台...
- 李芝也周卫东孙明宇
- 关键词: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