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周
- 作品数:42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叙事性”的变形记——兼及近年诗歌的“先锋性”问题
- 2018年
- 20世纪90年代以降,"叙事性"出演了一场颇有声势的历史变形记。它的出现和不断增值,对先锋诗歌秩序的建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新世纪以来,在一部分诗人笔下,叙事性在一种诗歌常态化的状况下焕发出活力,展示出另一种先锋性,从而与"90年代诗歌"趣味构成一种对话;另一方面,历史后遗症是非常明显的,直接导致仿写者将最具先锋性的探索变成俗套。先锋和"伪先锋"在历史之手的操纵下发生反转,从而使得这个本来针对具体历史情境的诗学概念,反而逐渐变得缺乏历史性。
- 李建周
- 关键词:先锋诗歌叙事性先锋性
- 王朔与“人文精神讨论”被引量:2
- 2022年
- 虽然1993年“王朔现象”周边是众生喧哗的,但是王朔依然成为了“人文精神讨论”的导火索和重要批评对象。经过从“躲避崇高”到“抵抗投降”的历史窄化过程,被标签化的王朔成为人们无法抹去的文化记忆。剥开叠加在历史事件上的层层话语符码,就会发现基于生活经验的“个人实践性”不经意间被忽视了,而恰恰是这一问题和当下精神建构息息相关。
- 李建周
- 试论先锋诗歌的转型
- 2004年
-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范型”的转换带来了先锋诗歌的转型。表面上看它是文类学意义上的变构,实质上是内在生长机制的一次自我更新。
- 李建周
- 关键词:先锋诗歌叙事结构
- “亲历者”的证词——评李浩《灶王传奇》
- 2023年
- 尽管披上了一层寓言的外衣,李浩的《灶王传奇》还是具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这种力量存在于虚构与写实之间的张力关系,存在于读者与作者之间的精神碰撞。关于“灶王”的中国式故事,对于读者来说有一种很强的带入感,正是因为这种代入感,小说得以在虚构与写实之间自由穿行却并没有怪诞的感觉。
- 李建周
- 关键词:怪诞虚构写实
- “被压抑的现代性”:叙述策略与意识形态被引量:1
- 2008年
- 对于中国文学,尤其是现当代文学而言,“重写文学史”实际上一直在进行之中。但是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的提出受到学界的持续关注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因为这种提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它直接涉及到新文学的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奠基性的合法源头,“五四”一直是现代文学的历史支撑点。但在90年代初,随着海外汉学的不断传入,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质疑的声音一直存在。
- 李建周
- 关键词:意识形态现当代文学中国文学
- 写者姿态与诗歌处境——对近年来青年诗人创作的一种阐释
- 在“盘峰论争”和“网络诗歌”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以“70年代诗人”为主的青年诗人呈现精英化、时尚化和民间化的创作姿态,三种姿态分别体现历史个人化、语言肉身化和场景灵魂化的美学追求。从中可以看出当下诗歌的历史处境,同时...
- 李建周
- 关键词:青年诗人精英化时尚化民间化
- 文献传递
- 文学史的路径与边界被引量:1
- 2011年
- 文学史的学科焦虑增加了对研究者自我反思和重构能力的要求。针对渐趋"成熟"的现代文学研究,钱理群曾告诫说:"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对待已经形成的研究观点、思路、模式,不是将其作为新的研究的起点,在其基础上不断寻求新的突破,而是将其凝固化,作僵硬机械的理解,那就会反过来桎梏学术发展的新机。"
- 李建周
- 关键词:文学史现代文学研究自我反思
- 先锋文学的兴起——以1980年代上海为考察个案
- 论文以上海为个案,旨在探讨20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的确立过程。尽量避开已经固化的审美分析,回到历史“现场”,对先锋文学的起源重新拆解,勾勒其生成状貌,探讨文学场内部交织的多重权力关系。 论文主体内容分为四章: 第一章...
- 李建周
- 关键词:先锋文学权力关系文化空间
- 青年读者与先锋小说被引量:1
- 2015年
- 先锋小说的生成与圈子化的青年群体的阅读期待直接相关。青年学生对先锋小说的接受具有特殊的"时尚"色彩。青年批评家对先锋小说的阐释是对自身文化象征权力的想象性表达。在20世纪80年代的现代化方案中,青年读者对先锋小说的接受,既是改革进程中现实焦虑的呈示,又具有某种精神突围的象征意味。
- 李建周
- 关键词:先锋小说青年读者文学接受
- 余华与八十年代“文化热”被引量:1
- 2020年
- 批评界在对余华的描述中,往往呈现为"两个余华":20世纪80年代后期"暴力化"的先锋余华,20世纪90年代的"温情化"的写实余华。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通常是采用历史"断裂"或者"转型"的框架。问题是,"两个余华"的现象是一种历史应然,还是批评家一厢情愿贴上的文学史辨识标签呢?如果这一历史"断裂"真的存在,那么又是如何在余华身上发生的呢?"两个余华"又是如何统一在一位作家身上的呢?
- 李建周
- 关键词:余华小说先锋文学文化热《河边的错误》文学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