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燕
-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唐海县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定期随访对体检后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的影响
- 李存燕王晓玲李艳玲王文静刘彩红丁淑云袁莉莉智丽霞张瀛丁小彬
- 课题通过对100名健康体检人群进行健康认知程度的前期调研发现,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高,70%的人认为定期体检有益健康,30%的人认为有病才去医院。在调研的基础上,课题前期做了空腹血糖受损人群健康知识调查,结果表明80%以...
- 关键词:
- 关键词:健康体检糖尿病预防
- 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关系研究
- 袁丽莉袁丽艳刘占凤郑俊中高秀梅孙晓霞李存燕智利霞
- 采用胶乳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及溶栓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关系。通过比较AMI后动态监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水平与溶栓预后的相关性...
- 关键词: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超敏C反应蛋白
- 护理干预提高糖耐量减低人群治疗依从性及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对糖耐量减低人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糖耐量减低人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及一般护理;观察组首先建立健康档案实施下列护理干预:心理卫生教育、饮食指导、生活方式干预、健康教育。结果护理干预时间为1年,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73.00%高于对照组的41.00%;空腹血糖(5.56±0.32)mmol/L、餐后2h血糖(8.01±0.84)mmol/L低于对照组的(6.03±0.46)mmol/L、(8.89±0.67)mmol/L;观察组诊断为糖尿病16.00%低于对照组的29.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通过有计划护理干预使糖耐量减低人群掌握糖耐量减低的必备知识,进行自我管理,对提高治疗依从性、控制糖耐量减低向糖尿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刘彩虹周文华李存燕
- 关键词:护理干预糖耐量减低人群依从性
- 影响糖尿病依从性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依从性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糖尿病200例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依从性判断,调查影响依从性的原因。结果 200例中依从性好110例(55.00%,110/200),依从性差90例(45.00%,90/200)。90例依从性差患者年龄(61.23±12.12)岁、经济状况差45例(50.00%,110/90),不依从影响因素社会心理因素23例次、家庭监督作用不够25例次;迷信媒体广告18例次、对疾病认识不足24例次、医源性因素12例次。结论影响糖尿病依从性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应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注重心理护理、根据老年患者病情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刘彩虹郑庚生李存燕周文华
- 关键词:糖尿病依从性护理对策
- 脑利钠肽与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急性期及恢复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川崎病患儿35例为病例组,以发热、皮疹为主诉的肺炎支原体或病毒感染的48例患儿为对照组,测其急性期与恢复期脑利钠肽及左、右冠状动脉内径值,并做相关分析。结果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脑利钠肽值明显高于恢复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川崎病患儿恢复期冠状动脉内径值明显高于急性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动脉扩张是在恢复期诊断川崎病的重要手段,而脑利钠肽可作为急性期诊断川崎病的生化指标之一。
- 张俊玲李存燕高捷张树华
- 关键词:川崎病脑利钠肽冠状动脉扩张超声心动图
- 健康教育在空腹血糖受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 2011年
- 空腹血糖受损(IFG)是健康体检常见疾病。此类人群极有可能转变成糖尿病(DM)患者。可以认为是隐匿性糖尿病[1]。唐海县医院体检科用3年的时间,对健康体检中筛选出来的空腹血糖受损患者作健康教育干预,分析比较,发现健康教育对该人群保持良好空腹血糖有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 李存燕王晓玲李艳玲丁淑云
- 关键词:健康教育空腹血糖受损
- 定期随访对体检后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定期随访对体检后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46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126例和对照组120例,实验组进行定期随访健康干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指导,比较2组1 a后自觉实施体检率和空腹血糖受损转归情况。结果 1 a后自觉实施体检率实验组为86.51%,对照组为70.8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3.02,P<0.01);血糖恢复正常实验组27例,对照组5例,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16.18,P<0.05)。结论定期随访实施健康干预可促使患者建立良好健康习惯,有效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 李存燕刘丽娟王晓玲李艳玲袁丽丽
- 关键词:定期随访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