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励
- 作品数:37 被引量:106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糖代谢异常/代谢综合征早期无创筛查技术——EZSCAN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评价EZSCAN-糖尿病风险评分在糖耐量异常(IGT)、糖尿病(DM)及代谢综合征(MS)的检验效率。方法选择既往无糖代谢异常人群128例,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75 g无水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OGTT 2 h血糖和EZSCAN-糖尿病风险评估系统检测;EZSCAN<25%为无糖耐量异常风险,EZSCAN25%为有糖耐量异常或者糖尿病风险;按照糖代谢情况分为4组:NGT组(正常糖耐量无MS组)、NGT有MS组、IGT组、DM组,运用方差分析、SNK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ROC分析评价检验效率。结果 (1)128例筛查人群中,NGT组、NGT有MS组、IGT组、DM组检出例数为72、30、20和6。(2)EZSCAN检测的敏感性,对IGT为75%,对MS为60%,对DM为50%。据根FBG7.0 mmol/L,检测糖尿病的敏感性为33%,而EZSCAN的敏感性达55%。(3)EZSCAN的检验效能:敏感度为64%,特异度为69%,阳性预测值为62%。结论本研究中使用FBG和HbA1c检出IGT和DM的敏感性低,EZSCAN对IGT、DM和NGT伴有MS均有较好的敏感性,可能适用于IGT、DM和MS的早期筛查。
- 梁杏欢巫丽丽蔡劲薇李励张劼罗佐杰
- 关键词:糖代谢异常代谢综合征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心血管事件相关代谢指标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心血管事件相关代谢指标的特征。方法:收集2008-2012年在我院初诊经手术病理确诊的PA 63例及原发性高血压(EH)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代谢指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差异。结果:(1)除性别构成比(男/女),两组的年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A组胰岛素释放试验(IRT)的0、2 h胰岛素低于EH组(P<0.01),两组的糖代谢异常、合并代谢综合征(MS)、糖化血红蛋白和IRT 1、3 h的胰岛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组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清尿酸(SUA)低于EH组(P<0.01)。(3)PA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7.5%,EH组为1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H患者相比,PA患者的代谢紊乱、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可能与PA的早期筛查、诊断有关。
- 周嘉李川罗佐杰李励冼晶秦映芬
- 关键词:醛固酮增多症糖脂代谢紊乱代谢综合征心血管事件
- 胰岛素过敏合并低血糖1例被引量:1
- 2015年
- 患者,男,63岁。2003年因腰椎手术前检查发现血糖升高(具体不详),诊断为2型糖尿病(T2DM),予二甲双胍降糖治疗。2007年因血糖波动大,使用诺和灵30R 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具体量不详),血糖控制良好,在使用10余天后注射部位出现皮下结节,局部发红伴瘙痒,周围无充血水肿,无心慌气短、呼吸困难,停用诺和灵30R,改用阿卡波糖50 mg,每日3次,二甲双胍缓释胶囊0.25 g,每日1次。2013年 1 月觉视物模糊,测空腹血糖11-13mmol·L^-1,餐后血糖16-17mmo·L^-1,于2月1-6日至我科住院,检查糖化血红蛋白8.9%,予甘精胰岛素(赛诺非-安万特公司,批号:2F099A)16单位睡前皮下注射,阿卡波糖50 mg,每日3次,二甲双胍0.25 g,每日3次,血糖控制平稳后出院。在注射甘精胰岛素约12天后,患者注射部位开始出现发红、风团,以大腿明显,但仍坚持每天注射甘精胰岛素。3月9日患者晚餐进食量和甘精胰岛素用量未改变情况下,注射甘精胰岛素约15 min 后,出现胸闷心悸,全身皮肤出现红色丘疹伴瘙痒,并逐渐出现意识模糊,家人自测血压(BP)71/43 mmHg,血糖2.9 mmol·L^-1,即予口服补糖后意识逐渐恢复,120急救继续予静脉输糖,胸闷心悸、红色丘疹及瘙痒等症状逐渐好转,至急诊科复测 BP104/70mmHg,血糖4.6mmol·L^-1。遂停用甘精胰岛素,为进一步调整降糖方案于3月13日再次入我院。既往无药物、食物过敏史,2012年8月因冠心病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一直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肠溶阿司匹林抗凝。查体:BP 112/65 mmHg,体质指数(BMI)25.99 kg·m^-2,双侧大腿内外侧皮下可见多个结节,直径约0.5 cm,无发红,稍高出皮面。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入院诊断:胰岛素过敏、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极高危组)。治疗经过:患者停用甘精胰岛素后过敏�
- 周嘉李琳梁敏罗佐杰李励秦映芬
- 关键词:胰岛素过敏低血糖甘精胰岛素胰岛素注射诺和灵30R
- 对库欣综合征患者不同糖代谢状态下胰岛功能的观察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研究库欣综合征(CS)患者不同糖代谢状态下的胰岛功能。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CS患者60例,根据OGTT结果分为CS正常糖耐量组(CNGT,n=14)、CS葡萄糖调节受损组(CIGR,n=20)及类固醇性糖尿病组(SDM,n=26)。同期住院的IGR患者(IGR组,n=20)、T2DM患者(T2DM组,n=26)及体检健康者(NC组,n=23)为对照,行OGTT、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评估各组胰岛素第1时相、第2时相分泌功能。结果OGTT中,CIGR组、SDM组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血糖曲线下面积高于IGR组及T2DM组(P<0.05);SDM组峰值胰岛素高于T2DM组(P<0.05)。IVGTT中,SDM组急性时相胰岛素分泌、胰岛素AUC、峰值胰岛素、峰值胰岛素/基础胰岛素均高于T2DM组(P<0.05)。结论SDM组胰岛功能优于T2DM组,第1时相分泌仍存在;IVGTT中Ip/I0可为SDM与T2DM的鉴别提供依据。
- 张姣娇李励梁杏欢周嘉黄松梁敏蔡劲薇蒙丽恒秦映芬
- 关键词:类固醇性糖尿病
- 中老年腹型肥胖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中老年腹型肥胖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以参加REACTION研究(广西部分)回访的腹型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有完整的问卷调查、体检和血清学检查资料。比较不同尿酸水平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差异,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尿酸水平与MS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对入选的379例腹型肥胖患者进行分析,男141例,女238例,年龄43.1~86.1岁,平均(62.3±9.7)岁。超重/肥胖(BMI≥25 kg/m2)患者272名,占总人数的71.77%(272/379)。高尿酸血症总体患病率为28.23%(107/379),其中男性患病率为47.52%(67/141),女性患病率为16.81%(40/238),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χ2=41.216,P<0.001)。MS总体患病率为59.10%(224/379),其中男性患病率为66.67%(94/141),女性患病率为54.62%(130/238),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χ2=5.314,P=0.021)。男性患者按尿酸水平四分位分组,MS患病率分别为60%、71.42%、62.85%、72.22%,各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按尿酸水平四分位分组,MS患病率分别为36%、58.33%、56.66%、66.67%,第1四分位与第2、3、4四分位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3、0.021、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经校正年龄后,男性患者尿酸水平与MS患病率无统计学关联(P=0.609);女性患者尿酸水平和MS呈正相关(OR值1.045,P=0.005)。女性患者尿酸处于第2四分位(291.2~332.0μmol/L)、第3四分位(332.0~395.3μmol/L)和第4四分位(>395.3μmol/L)MS患病率是第1四分位(<291.2μmol/L)的2.3、2.2、3.2倍(P值分别为0.034、0.046、0.003)。结论尿酸水平与MS在腹型肥胖患者中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患者尿酸水平与MS患病率密切相关。
- 韦庆臣谭茹尹杨海燕李励梁杏欢秦映芬罗佐杰
- 关键词:腹型肥胖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
-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纳入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364例,根据颈动脉IMT分为IMT正常组、IMT单纯增厚组和斑块组,根据血清TSH水平分为低、中、高组,收集其一般资料及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等相关实验室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不同TSH水平组斑块检出情况,并探讨T2DM患者颈动脉IMT的影响因素。结果IMT单纯增厚组餐后2 h血糖(2h 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IMT正常组(P<0.05);斑块组年龄、病程、收缩压、同型半胱氨酸(Hcy)明显高于IMT正常组(P<0.05);斑块组年龄、病程、Hcy明显高于IMT单纯增厚组(P<0.05)。高TSH组的TC、甘油三酯(TG)、LDL-C、IMT水平均明显高于中、低组(P<0.05);3组间的斑块检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T与年龄、病程、TSH、Hcy、TC、LDL-C呈正相关,与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 3)呈负相关(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SH与IMT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SH是影响颈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中,TC、TG、LDL-C、IMT随TSH水平的升高呈递增趋势;年龄和TSH是颈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
- 陈艾芸黄松李励冼晶秦映芬周嘉
- 关键词:2型糖尿病促甲状腺激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度拉糖肽皮下注射对糖尿病小鼠心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度拉糖肽皮下注射对糖尿病小鼠心肌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8只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DM组)、度拉糖肽低剂量组(LD组)和度拉糖肽高剂量组(HD组),每组各7只。正常对照组正常喂养,DM、LD、HD组以高脂饮食联合STZ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随后LD组、HD组分别给予600、1000μg/kg度拉糖肽皮下注射,正常对照组和DM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1次/周,连续6周。处死小鼠,取心肌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纤维化面积,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组织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蛋白及IL-1β、TGF-β_(1)、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NLRP3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心肌细胞肥大,胞质染色不均,局部淋巴细胞浸润明显,血管扩张;与模型组比较,LD组、HD组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均有改善,且HD组改善程度更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组心肌纤维化面积增加;与DM组比较,LD组、HD组心肌纤维化面积减少,且HD组少于LD组(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组NLRP3、IL-1β、TGF-β_(1)、CollagenⅠmRNA表达水平增加;与DM组对比,HD组IL-1β、TGF-β_(1)、CollagenⅠmRNA表达水平降低,且HD组TGF-β_(1) mRNA表达水平低于LD组(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组GLP-1R蛋白表达减少;与DM组比较,LD组、HD组GLP-1R蛋白表达增加(P均<0.05),LD组与H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组NLRP3、cleaved Caspase-1、IL-1β、TGF-β_(1)、CollagenⅠ蛋白表达均升高(P均<0.05);与DM组比较,LD组TGF-β_(1)蛋白表达下降,HD组NLRP3、IL-1β、TGF-β_(1)、CollagenⅠ蛋白表达下降(P均<0.05),LD组与HD组各蛋白表达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度
- 蓝杉杉莫薇薇韦柳凤杨海燕李励冼晶卢德成秦映芬梁杏欢罗佐杰
- 关键词:心肌纤维化糖尿病心肌病
- 桥本甲状腺炎小鼠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与T细胞分化相关性及维生素D的缓解作用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小鼠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NETs)与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及活性维生素D的干预作用。方法6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EAT组和骨化三醇干预组(VitD组;n=6/组)。HE染色观察甲状腺病理,ELISA法检测血浆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1,25(OH)2D3;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NETs形成率、脾脏Th1、Th2及Th17细胞比例;分析NETs形成率与Th1、Th2、Th17细胞比例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AT组甲状腺炎症评分、发病率、TPOAb、TGAb、NETs形成率、Th2(CD4^(+)IL-4^(+)或CD4^(+)IL-13^(+))和Th17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分别<0.001、0.002、0.007、<0.001、<0.001、0.003、0.001、0.002),1,25(OH)2D3水平、Th1细胞比例、Th1/Th2(CD4^(+)IL-4^(+))、Th1/Th2(CD4^(+)IL-13^(+))、Th1/Th17比值显著降低(P分别0.010、0.018、0.010、0.005、0.007)。与EAT组相比,VitD组甲状腺炎症评分、TPOAb、TGAb水平、NETs形成率、Th2(CD4^(+)IL-4^(+)或CD4^(+)IL-13^(+))和Th17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分别0.044、0.007、<0.001、0.001、0.014、0.008、0.001),Th1细胞比例、Th1/Th2(CD4^(+)IL-13^(+))及Th1/Th17比值明显上升(P分别0.011、0.009、0.003),Th1/Th2(CD4^(+)IL-4^(+))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4)。NETs形成率与Th2(CD4^(+)IL-4^(+)或CD4^(+)IL-13^(+))、Th17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分别0.65、0.59、0.61,相应P分别为0.004、0.010、0.007),与Th1细胞比例无相关性(r=-0.47,P=0.051)。结论EAT小鼠NETs形成增多,活性维生素D可能通过减少NETs形成进而改善EAT小鼠Th2和Th17细胞升高、Th1细胞下降的全身免疫失衡状态,并减轻甲状腺损伤及降低甲状腺抗体水平。
- 伍锡珍杨海燕傅士恩刘雨平李励梁杏欢秦映芬林发全罗佐杰
- 关键词:维生素D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TH1细胞
- 妊娠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5年
- 妊娠期间合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较罕见,不易引起注意。本文报道1例25岁妊娠期女性,以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因其高血钙、低血磷而引起注意,最终确诊为妊娠合并PHPT,同时本例患者还合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相关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极易因多病并存而出现漏诊,最后经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痊愈出院。
- 曾佳玲秦映芬梁杏欢李励冼晶周嘉蔡劲薇黄松
- 关键词:妊娠高钙血症
- 暴发性1型糖尿病并多器官损害一例被引量:1
- 2014年
- 患者男性,37岁,因“咳嗽伴发热8d,多饮、多尿3d,嗜睡1d”入院.、入院8d前受凉后J+J现咳嗽、发热等症状.按“上感”在当地诊所输液后好转;人院3d前出现多饮、多尿、呕吐胃内容物8次;入院1d前渐出现嗜睡、懒言,至本院急诊科。,查体:体温36.7℃。脉搏121次/rain,血压80/40mmHg(1mmHg=0.133kPa)。重度脱水貌.双下肺闻及少量湿性哕音,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既往体健,不嗜酒,无糖尿病家族史。
- 何志钧艾琼嘉蔡劲薇李励周嘉蒙碧辉秦映芬梁杏欢
- 关键词:暴发性1型糖尿病多器官损害糖尿病家族史胃内容物重度脱水输液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