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凤秀

作品数:32 被引量:208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南省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5篇农业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气候
  • 7篇降水
  • 5篇暴雨
  • 4篇连阴雨
  • 4篇流域
  • 3篇雨日
  • 3篇灾害
  • 3篇突变
  • 3篇气温
  • 3篇烤烟
  • 3篇黄河流域
  • 3篇降水量
  • 3篇河流域
  • 2篇冬小麦
  • 2篇日变
  • 2篇日变化
  • 2篇日数
  • 2篇山洪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象

机构

  • 32篇河南省气候中...
  • 6篇中国气象局
  • 5篇郑州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河南省气象科...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延边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省气候中...
  • 1篇河南省气象局
  • 1篇河南省气象科...
  • 1篇安阳市气象局
  • 1篇河南省城乡规...

作者

  • 32篇李凤秀
  • 14篇姬兴杰
  • 9篇朱业玉
  • 5篇竹磊磊
  • 5篇刘雅星
  • 5篇潘攀
  • 4篇顾万龙
  • 4篇王纪军
  • 3篇常军
  • 3篇左璇
  • 2篇王记芳
  • 2篇胡彩虹
  • 1篇宋丽莉
  • 1篇杜嘉
  • 1篇宋开山
  • 1篇史恒斌
  • 1篇刘雁
  • 1篇卢燕宇
  • 1篇王永光
  • 1篇胡学旭

传媒

  • 4篇气象与环境学...
  • 3篇河南科学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人民黄河
  • 2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烟草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给水排水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2014年全...
  • 1篇第33届中国...
  • 1篇中国气象局气...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0
  • 1篇200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无人机观测的风环境评估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无人机观测的风环境评估方法和系统,涉及风环境检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在检测周期中的多个时刻,获取无人机组合的飞行参数;在检测周期中的多个时刻,获取无人机在预设坐标系中的无人机位置信息;在检测周期中的...
潘攀朱业玉郭佳文李凤秀史桂芬司瑞瑞
风速对郑州市空气污染的可能影响
本文分析了郑州大气成分站2006~2015年的观测资料,结果表明:PM10、PM2.5和PM1浓度有从春天到夏天逐渐降低,秋季到冬季污染逐渐加重的规律,按年有波动变化的趋势。利用2014~2015年的重污染过程,研究表明...
王贵军姬兴杰申占营李凤秀
关键词:风速PM10和PM2.5
文献传递
河南省连阴雨变化特征及其对烤烟产量的影响
连阴雨是河南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其以长期阴雨以及由其所造成的气温偏低、湿度偏大和日照偏少为基本特征。连阴雨对交通、建筑、旅游等行业影响较大,长期阴雨还会加速各种霉菌的生长繁殖不利于人体健康,持续的降水对一些地质条件较为复...
刘雅星姬兴杰李凤秀
1961—2017年郑州夏季降水日变化规律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利用郑州气象站1961—2017年逐小时降水资料,采用平均小时降水量、降水频次、降水强度、降水贡献率、降水发生率、降水历时及强降水等级等指标,分析了57年郑州夏季6—8月降水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郑州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日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凌晨、傍晚和上午10时“三峰”结构,主峰出现在傍晚18时;而降水频次表现出凌晨1时至上午9时的单峰结构.②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日变化在上午10时呈现的峰值是由8月份降水贡献的,6-7月在该时段并未表现峰结构.③郑州各历时降水发生率随降水历时的增加呈对数递减趋势,而贡献率则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④郑州降水以1~5h短历时为主,频发于傍晚和清晨前后,贡献率则以7~24h历时为主,频发于凌晨下半夜至早晨.⑤强降水频发于凌晨和傍晚,三级频次最多,二级次之,一级最少;降水贡献率则相反.
李凤秀朱业玉
关键词:降水日变化小时降水强降水
基于数据延长的浚县暴雨强度公式及适用性
2024年
利用濮阳站、汤阴站的分钟降水数据与浚县站做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通过多项式拟合进行资料延长,建立浚县暴雨强度公式推算样本。综合样本与频率曲线拟合误差与公式精度检验结果,得到利用P-Ⅲ分布曲线拟合后,经最小二乘法推算得到的公式为浚县暴雨强度公式。公式2~20年重现期平均绝对方差为0.039 mm/min,平均相对均方差为4.73%,满足《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2021)的精度要求。新编公式总体较现用的公式偏小20%~30%,较濮阳的公式偏小10%~20%,主要原因是编制公式的降水数据观测地点、资料时段、站点类型、地形海拔、观测环境都差别很大。新编公式计算的暴雨强度比近10年降水实测值大部分偏小5%~10%。浚县站与19个省级气象站小时最大降水量相比,比值基本在0.8~1.4,60%的站点比值在0.9~1.1,新编公式在空间上可以代表浚县域大部分地区。
史桂芬朱业玉孙梦仙李凤秀
关键词:暴雨强度公式
河南省连阴雨过程监测评估方法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利用1961—2019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以及1980—2010年小麦、玉米产量资料,通过对过程雨量、日照时间、云量等气象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对河南省原有连阴雨定义标准进行了改进,确定了以日照时间代替云量的连阴雨监测新标准,并通过对主要农作物生育期连阴雨过程的综合分析,对河南省不同时段的连阴雨过程等级进行科学划分.选取影响范围、持续时间、过程雨量3个影响因子,建立区域性连阴雨过程综合强度评估模型,制定了区域性连阴雨过程综合评估方法.
刘雅星李凤秀
关键词:气象灾害连阴雨冬小麦夏玉米
中国小麦主产省不同类型冬小麦品质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2025年
了解冬小麦品质在不同类型间和不同区域间的变化规律,可为小麦的优质种植和区划研究提供科学指导依据。选取2006-2015年中国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和江苏5个冬小麦主产省份内各县市强筋、中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的10个品质指标资料,运用相关分析,探讨品质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经度、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强筋和中强筋小麦的沉淀值、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和延伸性均在河南、河北或山东较高,而中筋和弱筋小麦的上述品质指标在安徽或江苏较高。4种类型小麦的大多数品质指标与经度、纬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其中容重和蛋白质含量均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经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随纬度增加,强筋和中强筋小麦的湿面筋含量、延伸性和评分均显著增大,中筋和弱筋小麦的沉淀值、最大拉伸阻力和拉伸面积均显著降低;随经度增加,强筋小麦的湿面筋含量、吸水量、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延伸性和评分均显著降低,而中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的部分品质指标值(沉淀值、最大拉伸阻力和拉伸面积)均显著增加。总的来说,河北、河南和山东适宜发展强筋和中强筋小麦,安徽和江苏适宜发展中筋或弱筋小麦。
胡莉婷姬兴杰姬兴杰胡学旭左璇
关键词:冬小麦经度纬度
1961-2014年黄河流域极端气温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气温是研究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的指标,气温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及自然界都有重要影响。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而极端天气事件衍生的气象灾害也对全球多个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所以,研究极端气温时空变化规律...
张方徐岩岩李凤秀
关键词:黄河流域极端气温指数突变周期
文献传递
黄河三花间降水量年内分配变化规律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根据三花间21个气象站1961-2007年降水量资料,采用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等指标分析了该地区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降水分布很大程度上与该地区的地形特点有关,西南部明显多于东北部,同时降水有两个相对高值区;②年内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均存在南北差异,北部的降水较南部更为集中;③气候旱涝与降水集中度有明显关系。
朱业玉顾万龙王记芳李凤秀
关键词:集中度集中期降水黄河
基于MCI的河南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20年
利用1971-2018年河南110个气象站点逐日逐日气温和降水量等资料,根据《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GB/T 20481-2017),计算得到各站点(1971-2018年)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基于MCI分析了历年平均干旱日数、各等级干旱年平均干旱日数、各季节平均干旱日数和干旱站次比的年变化、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8年,河南年平均干旱日数整体趋势自南向北逐渐增加,轻旱、中旱等级干旱年平均日数呈北多南少趋势,春季、夏季和冬季平均干旱日数呈北多南少趋势;干旱站次比的变化范围较大,区域性干旱在该地区出现的频率最高,河南干旱发生的范围有加大的趋势,除冬季外,其他三个季节干旱发生范围呈逐渐加大的趋势。
张宇星张宇星智协飞
关键词:干旱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