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 作品数:58 被引量:204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偏重亚硫酸钠—空气法处理氰化尾渣被引量:3
- 2015年
- 采用偏重亚硫酸钠—空气法处理氰化尾渣进行脱氰的研究,考察Na2S2O5浓度、Cu2+浓度、空气速率、初始pH和反应时间对脱氰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2S2O5浓度0.2g/L、Cu2+浓度80mg/L、空气鼓入速率250mL/min、初始pH≈10的条件下反应2h,氰化尾渣矿浆中全氰浓度从91.5mg/L降到0.2mg/L左右,可以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王为振孙聪常耀超李云孙留根
- 关键词:氰化尾渣脱氰
- 一种气封定量给料机
- 一种气封定量给料机,涉及一种冶金化工过程的粉体物料的给料装置,特别是用于有压力差的火法冶炼炉的密闭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给料机壳体,下端穿过给料机壳体上端位于空腔料室内的进料管、上端穿过给料机壳体斜向向下的排料...
- 王云袁朝新孙留根赵磊常耀超李云黄海辉何国华梅玉伟霍慧芳徐爱红郭持皓李大江彭大顺
- 文献传递
- 难处理复杂金矿循环流态化焙烧提金技术被引量:19
- 2011年
- 300 t/d循环流态化焙烧提金示范工程投产运行状况及提金结果表明,采用循环流态化焙烧含金物料时,气固混合剧烈,物料温度分布均匀、停留时间长,碳燃烧充分完全。对含金平均品位在4-8 g/t的复杂含砷低硫精矿尾渣,通过循环流态化焙烧——氰化浸出后,渣金品位下降至平均1.5-2.5 g/t,金回收率75%-85%,焙烧温度750℃,煤耗3.5%左右。
- 李云王云袁朝新孙建伟黄海辉
- 关键词:难处理金矿提金
- 一种含砷金精矿焙烧处理方法
- 一种含砷金精矿焙烧处理方法,涉及一种金矿冶炼提金的工艺过程中的金精,特别是含砷金精矿的焙烧预氧化处理的方法。其焙烧过程采用两段循环返尘焙烧工艺过程,其特征在于将一段炉焙烧烟气与二段焙烧炉烟气分别单独进行收尘,并将收集的烟...
- 王云袁朝新李云郭持皓常耀超孙留根黄海辉梅玉伟何国华
- 文献传递
- 刚果(金)高钴铜钴矿柱浸试验被引量:10
- 2015年
- 针对刚果(金)高钴氧化铜钴矿进行实验室柱浸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柱浸条件下,铜均能获得较好的浸出率,而浸钴还原剂及其在喷淋过程中的加入制度对矿石中钴的浸出率影响较大。
- 李鑫王含渊李云
- 关键词:刚果(金)柱浸堆浸
- 从提金渣中回收金银被引量:19
- 2011年
- 采用高温氯化工艺对新疆某提金渣进行提取金、银等有价元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干式混料,粉状焙烧,氯化挥发温度1 000℃,氯化时间30 min,CaCl2用量5%的条件下,金、银挥发率分别为95.19%和59.26%。
- 黄海辉王云袁朝新李云
- 关键词:高温氯化金银挥发率
- 循环流态化固硫固砷焙烧金矿的试验及应用实践被引量:4
- 2016年
- 采用循环流态化固硫固砷焙烧金矿的结果表明,对低硫精矿在650℃焙烧条件下,添加氧化钙达到精矿中硫砷反应的计量点,即ω(Ca O/精矿)=0.12时,固硫率达到75.5%、固砷率达到95.3%;同样,对碱性脉石含量较高的原生金矿,在700℃焙烧条件下,固硫率达到59.4%,固砷率达到82.3%;相应的焙砂进行氰化浸出,其金的浸出率达到最大。循环流态化焙烧强化了焙烧固硫固砷反应,在精矿与原生金矿的焙烧过程中较好地实现了自洁生产。
- 李云刘洪晓张立征靳冉功王云
- 关键词:固硫含砷金矿氰化浸出
- 循环流态化焙烧技术处理低硫精矿被引量:5
- 2009年
- 采用循环流态化焙烧技术预处理低硫金精矿与低硫铜精矿,再进行氰化提金或酸浸提铜。结果表明,对含铜含砷低硫金精矿,铜的浸出率达89%,金的浸出率达93%,对低硫铜精矿,焙烧温度为580~630℃,铜的酸浸出率能达98%以上,焙砂固硫率达80%以上。
- 李云王云袁朝新孙留根
- 关键词:难处理矿石循环流态化焙烧
- 大同地区煤系高岭土煅烧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针对大同地区煤系高岭土进行静态煅烧实验研究,考察了煅烧过程中给料粒度和煅烧温度对煅烧产品的白度、松容重、吸油率、遮盖率等物化性质的影响,为进一步流态化的煅烧扩大实验提供了依据。
- 孙留根王云袁朝新常耀超赵磊李云
- 关键词:煤系高岭土煅烧
- 一种窑炉紧急降温水枪
- 一种窑炉紧急降温水枪,涉及一种用于金精矿流态化焙烧,或硫铁矿流态化焙烧炉的紧急降温用的水枪。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通气管,一端穿过通气管端盖,同轴等间隙与通气管套装设置的通水管和垂直设于通气管外壁上的、能与炉窑筒体联接的...
- 孙留根王云常耀超黄海辉李云徐晓辉李大江郭持皓靳冉公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