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腹腔镜困难型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腹腔镜困难型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如皋附属医院及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行腹腔镜困难型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0例)和吲哚菁绿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吲哚菁绿组采用吲哚菁绿胆道荧光指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组手术均由同一外科手术团队完成,结合手术记录、手术视频及影像检查资料,对比分析两组相关手术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吲哚菁绿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总时间更短,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吲哚菁绿组22例肝外胆管荧光成像成功,成功率为91.67%(22/24);造影图像准确显示胆囊管及胆总管的解剖关系与手术实际情况无偏差,造影准确率为100.00%(22/22)。吲哚菁绿组1例术中吲哚菁绿胆道造影指示胆囊管汇入右肝管,从而避免了右肝管误伤。结论胆道外科术中使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可降低手术难度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陈志 周荣华 朱任飞 康东 石亮亮 刘建国 刘建国 吴翔关键词:吲哚菁绿 胆囊切除术 手术并发症 医源性胆管损伤 吲哚菁绿排泄试验评估肝硬化脾切断流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评估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排泄试验在肝硬化患者行脾切断流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肝硬化脾切断流术患者136例,按Child-Pugh分级分组,比较各组ICG血浆清除率(plasma clearance of indocyanine green,K)和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fifteen minute,ICGR15)的组间差异,探讨ICG排泄试验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按ICGR15值分组,比较各组间术后1周的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白蛋白(albumin,Alb)及腹水情况,探讨各变量与ICGR15的相关性。取其中Child A级病例,再分ICGR15≤15%组和ICGR15>15%组,比较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结果:136例患者中,Child A组75例,Child B组59例,Child C组2例(未纳入统计)。Child-Pugh A、B级两组中ICGR15值分别为(16.78±4.84)%和(28.09±7.36)%,K值分别为(0.17±0.08)/min和(0.12±0.05)/min,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hild-Pugh评分与ICGR15呈正相关。ICGR15≥30%的患者术后1周TBil、PT和腹水深度明显升高,而Alb水平显著下降(与ICGR15<30%组相比,P<0.05),且ICGR15与术后TBil、PT和腹水深度均存在相关性。另外,ICGR15≥30%的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高于ICGR15≤15%组。结论:ICGR15与Child-Pugh分级对于肝硬化脾切除术前评估肝储备功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对Child-Pugh分级的有益补充,对术前评估肝脏储备功能、选择手术时机颇有裨益。 孙海峰 朱任飞 吴建军 肖旭关键词:肝硬化 老年人结石性胆总管梗阻腹腔镜胆道一期缝合自行脱落J型管置入治疗的体会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胆道J型管支架放置术治疗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70岁)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后,通过导丝将J型管的远端置入十二指肠,原位缝合胆总管切口。结果 14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手术时间(170.0±44.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7±2.6)d。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血清淀粉酶及肝功能暂时性升高,均无并发胆瘘、胆管出血、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内支架管无堵塞、提前脱管、导管退入胆管及导管滞留等现象。术后支架全部随粪便排出,排出的平均时间为术后(16.3±4.7)d,自动脱管前后患者无不适。术后随访1~24个月,复查超声均无胆总管结石复发及狭窄。结论老年人结石性胆总管梗阻腹腔镜胆道一期缝合自行脱落J型管置入治疗是有效的胆管引流方法,该法既安全有效又减少了术中放置T型管引流及引起奥狄氏括约肌功能障碍的相关并发症。 吴金柱 蔡卫华 吴建军 朱任飞 邱烽 蔡邢峰关键词: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检查 芳香烃受体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17年 多环芳香烃类物质对人体具有致癌作用。芳香烃受体(AhR)可通过调控下游蛋白代谢以活化外源化合物,从而促进机体肿瘤的形成。AhR还可通过对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凋亡、侵袭及转移的影响参与肿瘤的进程。本文综述AhR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AhR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朱任飞 王守林 沈历宗关键词:芳香烃受体 肿瘤干细胞 致癌作用 肿瘤生物学 肿瘤微环境 细胞周期蛋白 FN及PTEN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和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纤黏连蛋白(FN)、张力蛋白同源基因蛋白(PTEN)在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15例HCC、癌旁组织和19例正常肝组织,用qRT-PCR、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FN、PTEN 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FN及PTEN蛋白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阳性率及与HCC临床病理特征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肝癌组织中FN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而PTEN低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F=142.334,P<0.05),且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亦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F=80.861,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N蛋白表达阳性率:HCC中为85.1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66.05%和10.53%),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71,P=0.000);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正常肝组织中(100%)明显高于HCC及癌旁组织(18.14%和46.97%),三者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χ2=75.271,P=0.000)。FN和PTEN与患者生存密切相关,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FN表达阳性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89.77%与100%,83.52%与97.44%);而PTEN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高于阴性患者(98.39%与90.20%,96.77%与86.93%),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N及PTEN在肝癌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FN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PTEN表达提示患者预后较好。 吴金柱 蔡卫华 朱任飞 吴建军关键词:肿瘤抑制蛋白质类 纤连蛋白类 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一期缝合胆管自脱落支架置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一期缝合胆管自脱落支架置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50例,其中20例(治疗组)行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一期缝合胆管自脱落支架置入术,30例(对照组)行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等。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一期缝合胆管自脱落支架置入术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邱烽 朱任飞 卢朝德 蔡卫华 孙源源 吴建军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胆管一期缝合 甲状腺乳头状癌40例治疗分析 2012年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以及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且是首次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结果:40例病人中手术方式主要为患侧腺叶切除+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11例患者接受了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本组病例术后并发症共出现4例,为甲状旁腺损伤。成功随访27例,术后复发2例,复发时间1到3年。结论:淋巴结清扫不宜常规进行;推广规范化手术,加强技能训练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朱任飞 倪毅 刘伟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 自行脱落支架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探讨 2019年 目的:评估自行脱落支架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CBDE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143例,其中行T管外引流71例(T管组),放置自行脱落支架内引流72例(支架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结石复发情况。结果:支架组术后住院时间6.48±1.14天,短于T管组的7.99±1.4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发生并发症5例(6.94%),包括胆漏4例(5.56%),胆汁性腹膜炎1例,T管组发生术后并发症3例(4.23%),包括胆漏2例(2.82%),胆汁性腹膜炎1例,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两组均无胆总管结石复发。结论:自行脱落支架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应用安全有效,且可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吴建军 孙海峰 邱烽 关少培 朱任飞关键词: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T管引流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 2013年 目的对比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14例,分别采取腹腔镜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腹腔镜组7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复发例数方面比较没有明显差别;开腹组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腹腔镜组。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均安全、有效,在临床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结合自己的手术经验选择相应的术式进行治疗。 朱任飞 卢潮德 陈骏 吴金柱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血清肌酸激酶对肝癌肝切除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测价值 2022年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CK)对原发性肝癌(肝癌)肝切除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8年9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行肝癌肝切除术的93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78例,女15例;年龄29~82岁,中位年龄60岁。根据有否采用间歇阻断第一肝门入肝血流(IPM),将患者分为IPM组和无IPM组。观察两组术后血清CK和肝功能变化。两组血清CK、肝功能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血清CK与IPM时间的关系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IPM组术后1 d血清CK、ALT、AST、TB中位数分别为484(354)U/L、115(136)U/L、94(101)U/L、(30.9±2.2)μmol/L,明显高于无IPM组的75(58)U/L、98(53)U/L、78(39)U/L、(22.9±5.6)μmol/L(Z=8.292,2.260,2.186;t=9.002;P<0.05)。IPM组术后3 d血清CK、ALT、AST、TB分别为295(143)U/L、100(128)U/L、70(111)U/L、(29.7±2.1)μmol/L,明显高于无IPM组的55(50)U/L、87(48)U/L、62(39)U/L、(21.8±5.3)μmol/L(Z=8.229,2.153,2.223;t=9.256;P<0.05)。IPM组患者IPM时间为20(10)min,术后1、3 d血清CK与IPM时间成正相关(rs=0.896,0.790;P<0.05)。结论IPM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流阻断技术,但会造成肝脏IRI,术后血清CK水平可作为预测IRI损伤程度的潜在指标。 朱任飞 冯秋琪 肖锋 肖锋 吴建军 吴建军关键词:肝切除术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肌酸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