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江涛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联合检测血清指标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ADA)、α-L-岩藻糖苷酶(AFU)、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的检测在肝胆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使用SYNCHRON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50例肝胆疾病患者和40例健康人血清的各项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项指标在各组肝病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ADA在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BA在急性肝炎、肝硬化组中升高比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组更明显(P<0.05),AFU在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组中均增高(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指标对肝胆疾病的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 李喜荣曾江涛董晖冯程娟
- 关键词:肝疾病腺苷脱氨酶
- 化橘红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发肺部感染临床疗效及免疫调控作用
- 2025年
- 目的分析化橘红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免疫调控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晚期NSCLC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盐酸安罗替尼胶囊及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橘红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感染指标及肿瘤标记物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CD_(3)^(+)T细胞水平、CD_(4)^(+)/CD_(8)^(+)细胞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补体C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n,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橘红治疗晚期NSCLC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控制感染和改善病情。
- 钟国就黄成毛伟坚曾江涛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晚期肺部感染化橘红免疫调控肿瘤标记物
- 基于肝喜条达、脾胃气化论治失眠
- 2025年
- 失眠发病率逐年升高,许多人受其困扰,西药不良反应较明显。曾江涛运用脾胃气化学说治疗失眠,本文着重论述失眠与肝喜条达、脾胃气化的关系,并分别针对短期失眠、长期失眠提出散寒疏肝、补血疏肝治法,为治疗失眠提供思路。
- 王月英曾江涛陈锦燕
- 关键词:长期失眠
- 血清胱抑素C水平监测在慢性肝衰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监测在慢性肝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临床诊断指标将90例慢性肝衰竭患者分为肝硬化组、肝肾综合征组及肝癌组各30例,同时取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SYNCHRON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病组及对照组的CysC(免疫比浊法)、血清肌酐(SCr,苦味酸法),用美国雅培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AxSYM测定β2-微球蛋白(β2-MG)的浓度,比较各组指标的差异。结果肝病患者的CysC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随肝病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在各肝病组中,仅肝肾综合征组的SCr和β2-MG的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而其他肝病组的SCr和β2-MG浓度与对照组接近(P均>0.05)。肝硬化组、肝肾综合征组、肝癌组的CysC异常率明显高于SCr异常率(P均<0.01)。结论随着肝病病程的进展CysC浓度逐渐升高,血清CysC是反映慢性肝衰竭患者的肾功能状况良好、快速简便的诊断指标。
- 李喜荣曾江涛周世锋
- 关键词:慢性肝衰竭胱抑素C早期肾损伤
- 薄氏腹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基于各项炎症因子、外周血免疫检查点PD-1的变化研究薄氏腹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茂名医院(茂名市中医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2组均予以标准的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包括食物控制及运动治疗),治疗组则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薄氏腹针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体重指数BMI、腰围、炎症指标(TNF-α、IL-6、IFN-Υ、CRP)、免疫指标(CD3^(+)PD-1^(+)、CD4^(+)PD-1^(+)、CD8^(+)PD-1^(+))等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BMI、腰围均有下降,而TNF-α、IL-6、IFN-Υ、CRP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CD3^(+)PD-1^(+)、CD4^(+)PD-1^(+)、CD8^(+)PD-1^(+)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未见明显下降(P>0.05)。结论 薄氏腹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能减轻其炎症反应,可能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起效,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钟国就吴红苗林明坤曾江涛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薄氏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