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雯

作品数:8 被引量:78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甘肃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肺复苏
  • 3篇蛋白
  • 3篇蛋白酶
  • 3篇心肺
  • 3篇选择素
  • 3篇金属蛋白
  • 3篇金属蛋白酶
  • 3篇基质
  • 3篇基质金属
  • 3篇基质金属蛋白...
  • 3篇基质金属蛋白...
  • 2篇心肺复苏后
  • 2篇炎症
  • 2篇肾上腺
  • 2篇肾上腺素
  • 2篇可溶性
  • 2篇反应蛋白
  • 2篇CPR
  • 1篇滴注
  • 1篇动脉

机构

  • 8篇兰州医学院第...

作者

  • 8篇曹雯
  • 7篇李培杰
  • 4篇张立平
  • 4篇秦静
  • 3篇张京梅
  • 3篇姚巍
  • 2篇郭敏
  • 1篇焦海胜
  • 1篇董晨明
  • 1篇陈天铎
  • 1篇杨小华

传媒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甘肃科技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04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心跳骤停时使用递增剂量肾上腺素的临床研究及复苏后早期动脉血气分析初探
为研究大剂量E的临床及复苏后果,探索人体复苏时E的最适剂量及复苏后早期体内酸碱状态的变化规律、影响因素,预后意义。作者对82例CA患者依E用量不同分为两组。递增剂量E组(n=40)首剂1mg静注后,如无效,则每隔3miu...
李培杰陈天铎曹雯
关键词:心跳骤停动脉血气分析肾上腺素
文献传递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
2002年
张京梅曹雯
关键词:冠心病C反应蛋白发病机理炎症CRP
心肺复苏期间复苏药物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期间血管升压素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的复苏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3例心脏停搏患者随机分为3组;大剂量肾上腺素组21例(A组),大剂量血管升压素组22例(B组),血管升压素+肾上腺素组20例(C组)。分别观察3组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存活率。结果:A组、B组、C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19.5%、36.4%、45.0%,C组高于A组、B组;C组存活率为30%,高于A组的4.8%、B组的13.6%;C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短于A组、B组。结论:心肺复苏期间,联合应用血管升压素和肾上腺素比单独应用肾上腺素或血管升压素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
曹雯李培杰张京梅
关键词:心肺复苏复苏药物联合用药血管升压素肾上腺素
心肺复苏后血浆可溶性选择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 (CPR)后是否会出现血浆可溶性 P 选择素 (s P 选择素 )、E 选择素(s E 选择素 )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增高 ,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CPR后存活≥ 4 8h的 82例患者于 CPR后次日取血标本测定血浆 s P 选择素、s E 选择素及 MMP 9;按是否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脓毒症而进行分组 ;并选择 6 5例非危重病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CPR后 SIRS发生率为 6 8.3%(5 6 / 82例 ) ,SIRS组患者血浆 s 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非 SIRS组患者及对照组 (P均 <0 .0 1) ,SIRS组与非SIRS组血浆 s E选择素和 MMP 9水平虽无明显差异 (P>0 .0 5 ) ,但却均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CPR后1周内 4 3.9% (36 / 82例 )的患者发展为脓毒症 ,脓毒症组患者血浆 s 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无脓毒症组患者(P<0 .0 5 ) ,两组血浆 s E 选择素和 MMP 9水平无明显差异 (P>0 .0 5 )。CPR后死亡患者的血浆 s E 选择素和 MMP 9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 (P均 <0 .0 1) ,但两组的血浆 s P 选择素水平无明显差异 (P<0 .0 5 )。结论  SIRS是 CPR后一种常见的非特异性反应 ,对预后几乎无明显影响 ;血浆 s P 选择素水平可能帮助识别脓毒症高危患者 ,而血浆 s E 选择素和 MMP 9水平可能有助于
李培杰杨小华张立平曹雯秦静姚巍
关键词:心肺复苏基质金属蛋白酶-9可溶性P-选择素可溶性E-选择素
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合并饮酒所致双硫醒反应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0
2002年
郭敏李培杰焦海胜曹雯
关键词:头孢哌酮钠饮酒双硫仑药物不良反应
心肺复苏后血浆可溶性选择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明确心肺复苏 (CPR)后血浆可溶性P 选择素 (sP 选择素 )、E 选择素 (sE 选择素 )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水平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关系。方法 选取CPR后存活≥ 4 8h的 82例患者 ,测定血浆sP 选择素、sE 选择素及MMP 9,按是否发生SIRS及脓毒症分组。并与 6 5例非危重病患者作对照。结果  (1)CPR后SIRS和脓毒症发生率分别为 6 8 3%和 4 3 9% ,SIRS组和脓毒症组血浆sP 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相应的非SIRS组、非脓毒症组及对照组 (P均 <0 0 1) ,4组血浆sE 选择素和MMP 9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2 )CPR后死亡患者血浆sE 选择素和MMP 9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 (P均 <0 0 1) ,但两组血浆sP 选择素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SIRS是CPR后一种常见的非特异性反应 ,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血浆sP 选择素水平可能帮助识别脓毒症高危患者 ;血浆sE 选择素和MMP 9水平可能有助于CPR后不良预后的判断。
李培杰董晨明张立平曹雯秦静姚巍
关键词:CPRSIRS
急性首次Q波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 :探讨急性首次 Q波心肌梗死 ( QAMI)患者血清 C 反应蛋白 ( CRP)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对心肌梗死预后的评价。方法 :对首次发生的 6 8例 QAMI患者 ,在胸痛发作后检测不同时间血清肌酸磷酸肌酶( CPK)及 CRP的浓度。随机分为溶栓再灌注组 46例 ,常规治疗组 2 2例 ,对 2组患者各个时间内 CPK与 CRP浓度变化及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并发症与 CRP浓度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溶栓再灌注组 CPK与 CRP高峰时间明显早于常规治疗组 ( P<0 .0 1和 P<0 .0 5 ) ,溶栓再灌注组 CPK平均峰值高于常规治疗组 ( P<0 .0 5 ) ,CRP平均峰值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同时发现 ,再灌注组 CPK及 CRP浓度曲线在再灌注成功后呈陡然下降趋势。结论 :CRP与其它再灌注指征联用作为溶栓治疗的参考指标 ;血浆 CRP持续升高 ( >180 m g/ L)对 QAMI后室壁瘤形成具有预报价值 ,>2 0 0 mg/ L 可作为
张京梅李培杰曹雯张立平秦静郭敏
关键词:C-反应蛋白心脏破裂室壁瘤
CPR后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测定的临床意义
2004年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 (CPR)后是否会出现血浆可溶性P 选择素 (sP 选择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增高 ,并评价其临床意义 .方法 :CPR后存活≥ 4 8h的 82例患者于CPR后次日抽取血标本测定血浆sP 选择素、MMP 9,按是否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及脓毒症而分组 .并选择 6 5例非危重病患者作对照 .结果 :CPR后SIRS发生率为 6 8% (5 6 82例 ) ,SIRS组患者血浆sP 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非SIRS组患者及对照组 (P均 <0 .0 1) ,SIRS组与非SIRS组血浆MMP 9水平虽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却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CPR后 1wk内 36 82例 (4 4 % )发展为脓毒症 ,脓毒症组患者血浆sP 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无脓毒症组患者 (P <0 .0 5 ) ,两组血浆MMP 9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CPR后死亡患者的血浆MMP 9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 (P均 <0 .0 1) ,但两组的血浆sP 选择素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结论 :SIRS是CPR后一种常见的非特异性反应 ,对预后几乎无明显影响 ,血浆sP 选择素水平可能帮助识别脓毒症高危患者 ;血浆MMP 9水平可能有助于CPR后不良预后的判断 .
张立平李培杰秦静曹雯姚巍
关键词:SP-选择素基质金属蛋白酶-9心肺复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