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艳云 作品数:30 被引量:91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犬小孢子菌致母女共患体癣病例报告 被引量:4 2016年 报道由犬小孢子菌引起的母女共患体癣2例,患者家中饲养宠物猫。因多发性片状红斑2周就诊。取患者皮屑真菌镜检及培养,鉴定为犬小孢子菌,经外用联苯卞唑乳膏4周后治愈。 曹艳云 徐顺明关键词:体癣 犬小孢子菌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风团持续时间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isobaric tag for relative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鉴定CSU患者血清差异蛋白,分析CRP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SU患者CRP水平。结果:与正常人相比,CSU患者血清CRP表达上调(P<0.05)。风团持续时间长的CSU患者CRP表达水平高于风团持续时间短的CSU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U患者血清CRP表达与风团持续时间相关。 徐顺明 曹艳云 孔伟 徐徉 蔡海斌关键词:C反应蛋白 ITRAQ 基因芯片对男性不同部位尖锐湿疣皮损中HPV型别的检测 目的男性CA部位环境不同,组织结构存在差异,不同年龄之间HPV感染的途径与方式也有差异。本研究就本地区男性CA皮损发生在不同部位间的临床差异及HPV型别分布情况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将187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分为包皮冠状沟组... 徐顺明 谭娟 曹艳云 蔡海斌 周贤琼 张惠平 丁忆慈 邱凤敏 顾留存关键词:HPV 尖锐湿疣 基因芯片 不同新生隐球菌菌株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新生隐球菌菌株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共孵后,新生隐球菌对HUVEC的抑制率和凋亡率的差异,为进一步的蛋白质组学筛选最大差异的菌株。方法: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新生隐球菌侵入和损伤HUVEC的过... 曹艳云关键词:新生隐球菌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荚膜 黑素 文献传递 皮肤局灶性黏蛋白病1例 2022年 患者男,65岁。因右前臂皮疹2年余于2020年7月15日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2年前无意中发现右前臂米粒大丘疹,逐渐增大,无痒痛等自觉症状。既往有糖尿病史,否认甲状腺疾病及其他慢性病史。家族成员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曹艳云 孙盈翡 蔡海斌 徐顺明关键词:黏蛋白病 局灶性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检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中外周血嗜碱粒细胞的活化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风团不同持续时间下(A组<2h,15例;B组12~24h,15例)、治疗后患者(C组,15例)及健康对照组(D组,15例)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情况。结果:A、B、C三组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活化百分率(0.097±0.019,0.072±0.015,0.051±0.012)均高于对照D组(0.007±0.002,P<0.05)。A、B、C三组之间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活化的嗜碱粒细胞可能参与了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发病过程,但与风团的持续时间无相关性。 孔伟 曹艳云 曹秀妮 徐徉 蔡海斌 徐顺明关键词:嗜碱粒细胞 CD63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诊疗 被引量:12 2013年 剥脱性皮炎(ED)型药疹属于重症药疹之一,可危及患者生命,需及时诊断,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并正确处理并发症。本文简要综述ED型药疹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曹艳云 徐顺明关键词:药疹 剥脱性皮炎 308nm准分子光对小鼠湿疹模型表皮及Th细胞因子的影响 2020年 目的观察308 nm准分子光对小鼠湿疹模型皮损及皮损中Th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308 nm准分子光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DNCB外涂法制备小鼠湿疹模型,分为308 nm准分子光治疗组(A组)、莫米松治疗组(B组)、模型组(C组),每组各10只。A组采用隔天1次治疗,连续治疗10次;同期B组外用莫米松乳膏1次/d,至A组治疗结束,共19 d;C组不予处理。比较各组小鼠皮损区表皮厚度变化及白细胞介素(IL)-2、IL-9、IL-10和IL-17表达的差异。结果①308 nm准分子光治疗后,小鼠皮损区表皮厚度较C组明显变薄(F=2.566,P<0.01);B组小鼠皮损改善程度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97,7.718,均P<0.01)。②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组小鼠皮损中IL-9和IL-17表达水平均低于C组(F=1.408,1.459,均P<0.05),IL-2和IL-10表达水平则高于C组(F=1.455,3.542,均P<0.05)。B组小鼠皮损中IL-9和IL-17表达水平均低于C组(F=1.225,1.589,均P<0.01),而IL-2和IL-10表达水平则高于C组(F=1.455,2.667,均P<0.05)。A组和B组之间IL-2、IL-9、IL-10和IL-17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08 nm准分子光照射小鼠湿疹模型,可改善模型小鼠的皮肤损害;IL-9和IL-17下调、IL-2和IL-10上调,可能与湿疹的发病机制与皮疹转归相关。 蔡海斌 徐顺明 曹艳云 徐徉关键词:小鼠 湿疹 细胞因子 表现为丘疹和斑块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007年 报告1例以丘疹和斑块为主要表现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男,79岁。因胃溃疡、血红蛋白降低住院治疗。入院后3d开始发热,头面部与躯干部出现散在的红色丘疹和斑块,外周血及骨髓检查符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额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中下层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为主,散在核尘和异形细胞。 徐顺明 曹艳云 张彬 王登山 费晓春 周贤琼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丘疹 红斑 男性尖锐湿疣皮损HPV基因芯片型别分析 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本地区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的HPV型别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芯片微阵列技术对200例男性尖锐湿疣皮损进行26种HPV基因型别检测。结果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HPV检出率为99.00%(198/200),检出的198例阳性患者中单一型别感染42.42%(84/198),以HPV6/11为主(94.00%);多重HPV混合感染以高低危HPV混合感染为主(P<0.05),18~35岁组较>35岁组高危HPV感染率偏多(P<0.05),皮损部位间存在HPV型别差异(P<0.05)。皮损中检测出HPV7型感染4例和HPV67型感染1例。结论男性尖锐湿疣皮损以HPV6/11型感染为主,并多伴有其他HPV型别感染;年龄、皮损部位和感染重数影响HPV型别分布。 谭娟 徐顺明 蔡海斌 曹艳云 周贤琼 张惠平关键词: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芯片 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