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萍
-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剖宫产指征分析与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附703例报告)
- 2007年
- 目的:分析剖宫产的指征,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12月间983例足月分娩中703例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足月剖宫产率为71.5%,与目标值〈15%相差甚远。社会因素、臀位、妊高征、巨大儿、疤痕子宫为前五位主要指征。结论: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占72.40%,是剖宫产率高的主要原因,降低剖宫产率需医患双方共同努力。
- 曹晓萍
- 关键词:剖宫产指征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 腹壁切口感染置U形管灌洗引流护理28例
- 2009年
- 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腹部由于胃肠道穿孔、梗阻及结肠等手术,肠道细菌易污染切口加之腹部脂肪厚、患者禁食体质消耗大、抵抗能力低等因素易导致切口的液化和感染,其切口感染率高达10—30%,影响恢复。因而切口感染及液化的预防和处理是外科护理的重要课题。我科自2000年8月~2006年8月,对28例切口感染或液化的患者改进了原开放引流换药的传统方法,采用置多孔管腹壁切口循环灌洗负压引流方法,取得较好效果;与开放引流换药或局部冲洗方法的22例比较,可提前4~10d治愈。
- 曹晓萍史盈盈
- 关键词:腹壁切口引流
- 可吸收线缝合会阴切口242例的体会被引量:10
- 2007年
- 曹晓萍
- 关键词:可吸收缝线会阴切口
- 双胎产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急救与护理被引量:3
- 2012年
- 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h内出血量〉500ml,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也是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据最新报道,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其中约80%发生在产后2h内[1]。双胎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如羊水过多、死胎及低置胎盘等,增加了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机会[2]。我科对10例双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 曹晓萍陈志芳
- 关键词:双胎妊娠产后出血急救护理
- 老年腹股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的护理
- 2006年
- 曹晓萍赵秀荣
- 关键词:腹股沟疝护理
- 济安舒能喷涂会阴侧切口301例的体会
- 2007年
- 目的:探讨肢体残疾儿童致残疾病特点。方法:本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最大21岁,最小1岁3个月,平均12岁。100例病人中行肌性手术66人次,骨性手术34人次。结果:100例矫形手术病人平均住院12天,无一例伤口感染、局部坏死、骨不愈合现象,均达到了预想效果。结论:这次选择病人脑瘫后遗症病人及先后天四肢畸形病人较多,所以要加大普查和宣传教育工作,早普查、早发现、早手术效果好。
- 曹晓萍
- 关键词:小儿麻痹后遗症脑瘫后遗症四肢畸形矫形手术
- 安定湿敷治疗产时宫颈水肿50例体会
- 1999年
- 曹晓萍
- 关键词:宫颈水肿
- 支持性护理在促进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支持性护理在促进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采用支持性护理,推行一系列非损伤措施,包括产前宣教,建立分娩信心支持和产时呼吸调整培训,进入产程后自由体位待产等;对照组采用常规适度产程干预。比较两组总产程时间、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时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妇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总产程时间、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持性护理有助于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提升产妇的舒适度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志芳吴宏荷曹晓萍孙晓琴
- 关键词:支持性护理自然分娩
- 192例超巨大儿的分娩结局分析
- 2011年
- 目的:从超巨大儿的分娩结局分析中认识其危害,做好预防及应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6年的192例超巨大儿分娩结局,对剖宫产指征,自然分娩的风险预防进行分析,从超巨大儿的发生率结果:超巨大儿剖宫产率高,自然分娩肩难产、产后出血产道裂伤严重等并发症多,助产士要做好孕期指导,产期识别处理,产后产妇观察和新生儿监护。结论:产前检查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减少超巨大儿的发生率,加强妊娠期分娩期的产科干预,监护和护理,提高人群优生优育水平。
- 陈志芳曹晓萍杨梅
- 关键词:出生体重健康教育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