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珊珊

作品数:30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体外循环
  • 13篇外循环
  • 11篇心脏
  • 10篇手术
  • 10篇术后
  • 8篇婴幼
  • 8篇婴幼儿
  • 7篇先天
  • 7篇先天性
  • 7篇先天性心脏
  • 7篇先天性心脏病
  • 6篇心脏病
  • 5篇蛋白
  • 5篇体外循环术
  • 5篇体外循环术后
  • 4篇蛋白酶
  • 4篇新生儿
  • 4篇金属蛋白
  • 4篇金属蛋白酶
  • 4篇基质

机构

  • 30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30篇施珊珊
  • 20篇舒强
  • 14篇林茹
  • 13篇石卓
  • 8篇范佳杰
  • 8篇张向红
  • 8篇谈林华
  • 7篇邱芸香
  • 6篇俞建根
  • 6篇张泽伟
  • 5篇叶菁菁
  • 5篇沈红强
  • 4篇刘喜旺
  • 3篇朱雄凯
  • 3篇吴秀静
  • 3篇郑志杰
  • 3篇李建华
  • 2篇赵正言
  • 2篇应力阳
  • 2篇俞刚

传媒

  • 4篇中华急诊医学...
  • 3篇中华危重症医...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浙江预防医学
  • 2篇临床小儿外科...
  • 2篇2007年浙...
  • 1篇中国卫生信息...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2008年浙...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急性化脓性骨髓炎104例病原学和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常见致病菌、细菌耐药模式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儿常规行骨膜下脓液或骨髓液培养,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均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Vitek。结...
徐静芳华春珍叶文松施珊珊舒强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后遗症金葡菌病原学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物与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后急性肺损伤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 MMP-9、TIMP-1在术后急性肺损伤发生、发展中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4例房室水平左向右分流...
舒强张向红施珊珊石卓沈红强林茹
关键词:婴幼儿体外循环急性肺损伤基质金属蛋白酶-9
文献传递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rhEPO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以及心肌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通过建立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模型,以rhEPO(10IU/ml)为预处理手段,分别测定缺血再灌注(I/R)组...
施珊珊赵正言舒强谈林华夏强叶菁菁
关键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蛋白激酶C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文献传递
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打孔扩张术的围手术期监护与随访
2021年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是一种少见的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3%[1]。PA/IVS的病理解剖包括肺动脉瓣的完全梗阻、右心室及三尖瓣不同程度的发育不良、伴或不伴冠状动脉畸形。如果早期没有进行外科干预,PA/IVS的病死率极高,患儿出生后2周内病死率为50%,6个月内病死率约为85%。PA/IVS多数需分期手术,但由于其病理解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初期治疗方法各异。
范佳杰吴秀静汪伟傅松龄邱芸香施珊珊张泽伟李建华俞建根
关键词:肺动脉瓣冠状动脉畸形扩张术
小儿体外循环对中性粒细胞CD11/CD18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小儿体外循环(CPB)对中性粒细胞CD11/CD18的表达水平,探讨CD11/CD18在小儿体外循环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30例房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在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患儿(CPB组)和20例非CPB胸科或腹部手术患儿(对照组)被纳入本研究对象,于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转流后10~15min、体外循环转流结束、术后2h和术后第1、2、3天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CD18分子表达水平,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测定血浆中IL-6、IL-8水平。结果:CPB组体外循环停机后血浆IL-6、IL-8水平开始升高并于术后2h达峰值(P〈0.05),随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诱导后水平(P〈0.05);对照组血浆IL-6、IL-8水平于术后2h达峰值(P〈0.05),但其变化幅度小于CPB组相应时间点的值。CPB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表达水平于转流后10~15min明显升高(P〈0.05)并达峰值,术后第1、2天低于基础水平(P〈O.05),第3天与基础水平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PB组和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a/CD18、CD11c/CD18表达水平于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体外循环可促发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表达水平增高,而对CD11a/CD18和CD11c/CD18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CD11b/CD18在小儿体外循环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舒强张向红吴丽娟石卓施珊珊张泽伟林茹
关键词:中性白细胞
血浆S100A12与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动态观察婴幼儿体外循环(CPB)围术期血浆中S100A12和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水平变化,探讨其在婴幼儿CPB术后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NPC)早期预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1...
刘喜旺石卓施珊珊俞建根林茹舒强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婴幼儿
文献传递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重要器官损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舒强谈林华林茹施珊珊俞建根石卓张泽伟杜立中诸纪华朱雄凯李建华尚世强吴亦栋
先天性心脏病是人类发生率最高的一组严重危害围产儿生存并增加婴儿死亡率的出生缺陷,针对中国新生儿及复杂先心病的手术死亡率超过10%以上的现状,项目组实施了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重要器官损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1.优化改良小...
关键词: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血浆S100A12与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动态观察婴幼儿体外循环(CPB)围术期血浆中S100A12和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水平变化,探讨其在婴幼儿CPB术后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NPC)早期预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1年6月1日至7月31日,在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CPB下心内直视矫治术、年龄〈3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排除术前肺部有炎症性疾病和肝肾功能异常的患儿。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胸腔积液、乳糜胸、部分肺不张、肺动脉高压危象、气道紊乱、气胸、纵膈积气、膈神经麻痹,20例被分为NPC组,40例被分为no-NPC组。于手术前,CPB前,CPB后,手术后1、12和24h,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S100A12和sRAGE浓度。两组之间的浓度差异采用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S100A12和sRAGE在术后NPC早期预测中的作用,并以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表示相对危险度;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血桨中S100A1212和sEAGE浓度在CPB后立刻明显升高(P〈0.01)。术后24h后血浆中sRAGE水平明显低于术前水(P〉〈0.05),而S100A12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1)。CPB术后即刻,MPC组血浆中S100A12和sRAGE水平明显高于no-NPC组(P〈0.05)。术后24hNPC组血浆中S100A12水平仍明显高于no-NPC组(P〈0.05),而两组患儿血浆中sRAGE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CPB后即刻血浆中S100A12水平与术后NPC的发生明显相关(0R=1.042,95%Cl:1.010-1.076,P=0.011)。CPB后即刻血浆中S100A12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r=0.47,P〈0.01)、住ICU时间(r=0.363,P=0.008)和住院时间(r=0.402,P=0.002)明显相关。结论婴幼儿CPB术后血浆中S100A12和sRAGE水平立刻明显升高。血浆中S100A12是婴幼儿CPB术后NPC发生和预后的早期预测指标。
刘喜旺舒强陈迟施珊珊石卓俞建根林茹谈林华陈齐兴
关键词:心脏手术婴幼儿
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的危险因素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分析总结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CCHD)围术期神经功能特点及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脏重症监护中心收治的50例CCHD新生儿的围手术期资料,利用头颅超声、头颅CT/MRI、视频脑电图及临床症状进行术前和术后神经系统评估,任何一项有阳性意义即判定为神经发育异常。采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CCHD患儿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影响因素对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前神经发育异常组22例(44.0%),正常组28例(56.0%),两组在性别、出生体重、入院年龄、胎龄、术前动脉血氧饱和度水平、是否早产、是否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是否呼吸机支持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组22例(44.0%),无新发异常组28例(5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4 h乳酸峰值(OR=1.537,95%CI:1.170~2.018,P<0.01)和术后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OR=1.172,95%CI:1.031~1.333,P<0.05)是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4 h乳酸峰值预测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的AUC为0.829,最佳截断值为4.95 mmol/L,诊断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64.3%;术后ICU住院时间预测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的AUC为0.712,最佳截断值为18.0 d,诊断敏感度为50.0%、特异度为96.4%;两者联合检测预测术后新发神经发育异常的AUC为0.917,诊断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64.3%。结论:CCHD患儿围术期神经发育不良风险较高,部分患儿术前已存在异常。术后24 h乳酸峰值和术后ICU住院时间是术后神经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检测对术后不良神经发育结局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夏源园刘明南范佳杰邱芸香张向红郑志杰施珊珊
关键词: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神经发育
面向科研专病库的可视化前置数据采集系统建设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解决在基于临床数据中心构建专病库的过程中,由于数据字段频繁更新、手动补录工作量大导致的临床使用依从性不高的问题。方法提出了一种可视化前置数据采集的解决方案,采用MVC三层架构和WebService服务同步数据,支持可视化自定义病例报告表单,将采集动作前置到业务系统中即采即用,保障数据及时性,定期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性。结果该方案在心内畸形和神母细胞瘤科研专病库上的应用显示,专病库数据质量和使用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单份病例数据的整理时间从30分钟缩短到10分钟。结论该方案可减轻临床医生的工作负担,加快数据积累进度,提高科研专病库数据质量,激发临床医生对专病研究的科研热情。
李哲明朱珠黄坚施珊珊俞刚
关键词:数据质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