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良元 作品数:136 被引量:1,167 H指数:17 供职机构: 北京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一般工业技术 金属学及工艺 更多>>
65~74岁年轻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不同术式短期随访的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在65~74岁年轻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中的短期疗效,探讨该人群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治疗的既往基础状况相对健康的65~74岁移位型(Garden分型Ⅲ型、Ⅳ型)股骨颈骨折159例患者,其中男75例,女84例,年龄65~74岁,平均(69.1±2.9)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组77例,半髋关节置换(hemiarthroplasty,HA)组42例,内固定(internal fixation,IF)组40例。比较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以及二次手术发生率。结果所有159例患者术后获得36~60个月(平均45.1个月)随访。术中出血量:IF组(19.3±7.0)ml;HA组(303.7±33.8)ml(P<0.001);THA组(453.6±75.6)ml,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手术时间:IF组(40.7±13.1)min;HA组(53.2±7.5)min;THA组(96.8±23.6)min,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82.1±8.0)分,优良率82.4%;其中THA组(82.1±8.1)分,优良率83.1%;HA组(82.3±7.5)分,优良率83.3%;IF组(81.8±8.0)分,优良率80.0%。三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并发症三组整体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结论对于65~74岁基础状况相对健康的年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不是唯一的选择,应根据个人健康状况,突破年龄限制,进行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来适应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带来的挑战。 李翔 王爱国 雷哲 时晓华 张泽 文良元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超声骨刀和高速磨钻在老年颈椎后路椎板成形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比较超声骨刀和高速磨钻在颈椎后路椎板成形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医院行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术患者110例,根据术中使用切骨工具分成超声骨刀组(ultrasonic osteotome,UO组)和高速磨钻(high speed drill,HD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前及术后6、12、24个月评价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JOA)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术后6、12、24个月门轴椎板愈合情况。结果UO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HD组患者显著下降,手术时间较HD组患者显著缩短,术后引流量、引流天数较HD组患者显著下降,较HD组患者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6、12、24个月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椎板愈合数、椎板愈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12、24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HD组术前及术后6、12、24个月ODI评分差异有显著性(F=89.062,P=0.000);UO组术前及术后6、12、24个月ODI评分差异有显著性(F=98.158,P=0.000);两组神经功能均获得改善。HD组有1例患者术中发生了硬膜囊损伤后脑脊液漏,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057,P=0.811)。结论超声骨刀在颈椎椎板成形内固定术中应用能减少手术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 尹自龙 屈文静 王强 许正男 王晓滨 张啓维 孙常太 文良元关键词:超声骨刀 颈椎后路 脑脊液漏 颈椎病 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004年 纪泉 文良元 路奎元关键词:GAMMA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开放后凸成形术联合椎管减压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脊柱爆裂骨折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开放后凸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脊柱爆裂骨折(OBVF)的疗效。方法对自2005年9月至2010年6月治疗且获得随访的21例高龄OBVF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13例;年龄72~89岁,平均80.4岁。所有患者均行椎板切除椎管减压联合后凸成形术。记录疼痛缓解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围手术期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脊柱功能改善[Oswestry功能指数(O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术后7d、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评分及后凸Cobb角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3~27个月(平均10.5个月)随访,手术失血量平均238mL,手术时间平均85min。术前合并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术后均得到恢复。发生骨水泥外渗5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脑脊液漏1例,无脊髓及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前1d、术后7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平均分别为(7.2±1.2)、(2.3±0.5)、(2.8±0.3)分,ODI评分平均分别为(70.5±5.8)、(30.2±3.0)、(32.7±1.5)分,Cobb角平均分别为22.5°±3.5°、16.5°±2.3°、15.8°±1.1°;以上指标术后7d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后凸成形术联合椎管减压治疗OBVF,术后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脊柱功能,有效纠正后凸畸形,为高龄、合并症多、无法耐受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张殷维 李万福 孙常太 文良元 薛庆云关键词: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管减压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强化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和椎体成形术(PVP)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医院骨科就诊的60~80岁老年OVCF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大于1/3且同意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PKP组和PVP组,两组互为对照。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骨折椎体前缘高度、骨水泥渗漏情况、再骨折情况和高值耗材花费情况。结果PKP组和PVP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F=115.380、175.010,均P<0.001),两组比较PKP组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低于PVP组(t=2.219、P=0.031),其他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KP和PVP组患者手术后1 d开始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F=43.020、51.010,均P<0.001)。PKP和PVP组内后一时间点的SF-36评分较前一时间点均有提高,术后1个月较术前、术后3个月较术后1个月的提升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KP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为37.0%(10/27)、PVP组为25.0%(7/28),两组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0、P=0.391)。PKP组再骨折率为3.7%(1/27)、PVP组为7.1%(2/28),两组再骨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PKP组患者单节段骨折高值耗材花费为46490元,PVP组患者单节段骨折高值耗材花费为36700元,PKP组花费明显高于PVP组。结论PKP和PVP治疗OVCF在镇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均有良好效果,PKP在镇痛方面效果略优于PVP组,PVP组在卫生经济学方面更有优势。 王强 文良元 纪泉 秋宇典 刘军川 王林关键词: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90岁及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90岁及以上(长寿老年人)髋部骨折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医院诊治的90岁及以上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情况分为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并随访伤后30 d和1年的存活情况和行走功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伤后1年的死亡率和行走功能,分析影响手术治疗组患者1年死亡率的相关因素。结果最终共纳入114例,保守治疗组18例,手术治疗组96例。两组年龄、性别组成、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评分、合并症情况、骨折类型、入院时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和凝血功能、伤前行走能力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8例保守治疗患者1年内死亡9例(50.0%),96例手术治疗患者中,1年内死亡20例(2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9,P=0.016)。保守治疗伤后1年存活的9例患者中能够独立行走1例(11.1%),能够扶助步器行走2例(22.2%),无法行走6例(66.7%);手术治疗伤后1年存活的76例患者中能够独立行走16例(21.1%),能够扶助步器行走50例(65.8%),无法行走10例(13.1%),两组行走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30,P<0.001)。影响患者1年死亡率的单因素分析中,ASA评分、伤前行走能力和总蛋白与伤后1年死亡率相关(χ^(2)值或t值分别为5.803、-2.176和29.400,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伤前不能独立行走是伤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15.95(4.42~57.55),P<0.001]。结论长寿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预后优于保守治疗,伤前不能独立行走是伤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军川 王强 孙凤坡 张统一 张泽 文良元关键词:预后 Infix结合空心钉在中老年耻骨联合分离骨盆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应用Infix结合空心钉治疗中老年合并耻骨联合分离的骨盆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8例中老年合并耻骨联合分离的骨盆损伤患者资料。结果8例患者前环手术时间为40~62 min,平均(46.0±6.2)min,术中出血量25~50 ml,平均(32.0±5.6)ml,髂骨螺钉处切口长度为2.0~3.5 cm,平均(2.6±0.4)cm,空心钉处切口长度为0.8~1.5 cm,平均(1.1±0.3)cm。透视次数为28~52次,平均(36±6)次。术后X片及CT检查提示耻骨联合复位佳,所置入的髂骨螺钉及空心钉均位置良好,切口均愈合良好。Matta放射学标准评定:优7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8/8)。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0±4.2)个月。末次随访时行骨盆X线及CT检查,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耻骨联合复位未丢失;术后10~12周取出Infix及耻骨联合空心钉,平均(10.5±0.5)周。Majeed骨盆功能评定:优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87.5%(7/8)。1例患者术后有股外侧皮神经症状,3个月后自行消失。1例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予以滤器置入,10周后取出滤器。结论应用Infix结合空心钉治疗中老年合并耻骨联合分离的骨盆损伤,创伤小,术中失血少,固定效果佳,并发症少。 陈同林 郑炫林 王硕磊 文良元 吕先俊 常利民 李涛 朱宝 赵海利关键词:INFIX 空心钉 耻骨联合分离 骨盆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医院骨科收治的60岁及以上髋部骨折手术患者1051例,其中术后谵妄156例(谵妄组),男性56例,女性100例,股骨颈骨折81例,转子间骨折75例;未发生术后谵妄895例为对照组,比较其在并发症、术前化验结果、骨折类型、手术方法、骨折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等,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1051例患者发生谵妄156例(14.8%)。谵妄组和对照组患者骨折类型、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谵妄组患者年龄(82.9±6.6)岁,高于对照组(79.9±7.2)岁(P<0.05);谵妄组术前人血白蛋白水平、内生肌酐清除率分别为(37.1±2.9)g/L、(52.4±22.2)ml·min^(-1)·(1.73 m^(2))-1,低于对照组(37.8±3.8)g/L、(59.0±30.0)ml·min^(-1)·(1.73 m^(2))-1;谵妄组既往痴呆率19.8%(31例),高于对照组2.2%(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503,P<0.01);谵妄组既往合并2种以上内科疾病的比例为51.9%(81例),高于对照组40.3%(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20,P<0.01)。两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水平、K和Na离子浓度、是否合并帕金森病、是否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及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既往合并痴呆及肾损伤为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发生率较高,高龄、既往痴呆及肾功能不全为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在术前加以预防及改善。 孙凤坡 刘湘雪 张统一 张泽 刘军川 纪泉 文良元关键词:髋骨折 谵妄 高龄股骨颈基底型骨折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后生活质量评价 被引量:6 2012年 背景:股骨颈基底型骨折属于股骨颈骨折,同时又是囊外骨折,治疗方法有多种选择,由于发生率低故相关研究甚少。目的:比较分析高龄(70岁以上)股骨颈基底型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差异。方法:1995年9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38例股骨颈基底型骨折患者,男12例,女26例;年龄70~91岁,平均79.4岁;全部患者均为外伤性新鲜骨折,其中16例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为一组,另22例选择内固定术为一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术后1年运用Harris评分中部分项目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并结合术后1年髋部正侧位X线片。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在1年后生活自理、髋部疼痛及行走距离等方面较内固定组优异。人工股骨头置换组1年后均未出现假体松动,而内固定组骨折均愈合。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基底型骨折近期效果较理想,具有以下优点:(1)术后可早期负重活动,较快恢复伤前活动能力;(2)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内科合并症的发生几率;(3)近期感觉及功能优于内固定。但同时股骨颈基底型骨折作为囊外骨折血供较好,骨折愈合率高,对于预期生存时间超过5年、骨质量较好的老年患者考虑行内固定治疗,可避免人工关节置换后期的磨损、松动及下沉。 申剑 薛庆云 文良元 黄公怡关键词: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人工股骨头置换 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探讨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27例老年人桡骨远端脆性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和了解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及手术治疗的优、缺点。方法对2002年1月-2008年3月间,60岁以上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行手术治疗的27例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年龄61—83岁,平均68.7岁,男:3例,女:24例。骨折AO分类A型、B型及C型各9例,手术方式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1例、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6例,9例患者使用注射用硫酸钙作为骨缺损的填充,3例使用异体骨。随访时间3个月~77个月,平均25.9个月,用Dienst方法对治疗结果进行评分。结果除3例术后三个月骨折部分愈合外,其余骨折全部达到骨性愈合,评分结果为优5例、良12例、可3例、差7例,优良率为63%。主要并发症有手腕部疼痛、伸屈及旋转功能受限、握力下降,或残留腕部畸形。结论手术治疗是老年人桡骨远端移位骨折治疗的重要方法,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术式及植骨材料,术后积极康复,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文良元 勾涛 张启维 申剑 纪权 王永红 关键 黄公怡关键词:老年 骨折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