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玉金
- 作品数:22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 外语教师发展的行动研究及自主发展之探究
- 2013年
- 随着外语教学研究的热点与视角的不断涌现,外语教师发展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将从外语教师行动研究、自主发展维度探究外语教师发展的问题,以促进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化,为外语教学质量、外语教师素质及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性的指导与借鉴。
- 戴玉金
- 关键词:外语教师发展
- 战后日本自我认识的深层结构——以“战败后论”“二次战败论”“永续战败论”为线索被引量:1
- 2019年
- 1997年,加藤典洋以“战败后论”为题,提示了日本“战后”话语的延续,揭示出战后日本社会的“扭曲性结构”。1998年,江藤淳撰写《二次战败》一书,指出日本面对美国再度经历一场“战败”,如何脱离美国、谋求自身独立成为日本反思与批判战后自我的重要问题。2013年,白井聪提出“永续战败论”,将日本“战败”上升到国家认同与文化心理的层次,突出了日本面对“战败”的逻辑悖论与病理构造。2015年,绪形康以日本与中国为对象重提“二次战败论”,就面对走向复兴的中国,日本将走向何处、将如何与中国交往进行了阐释。审视“战败后论”“二次战败论”“永续战败论”,其背后潜藏着“自我—他者”的二元性的对立、对抗的思维结构,突显了战后日本“不可再败”的话语结构与强化国家主体意识的自我认识,同时也昭示出日本的对外认识之中始终存在着“中心与边缘”的全球化或地缘化的思维结构,或将对21世纪的中日关系产生根本性的深远影响。
- 戴玉金吴光辉
- 关键词:自我认识
- 谷崎润一郎的唯美主义意识——以《春琴抄》为研究对象被引量:4
- 2016年
- 作为现代日本著名的唯美主义作家,谷崎润一郎于1933年创作的小说《春琴抄》被视为其回归日本传统审美意识的代表之作。这部小说通过描述女主人公春琴以"残缺"之身而追求"永恒"之美的心理,刻画男主人公佐助崇拜女性、丧失自我的形象,揭示了二者的人格缺陷与唯美追求,突出了一种超越"二元对立"框架,以缺陷与永恒为基准,以审美与女性为主题的唯美主义立场,展现了谷崎润一郎文学的内在的独特魅力与回归日本传统的独有的文化内涵。
- 戴玉金吴光辉
- 关键词:谷崎润一郎唯美主义残缺永恒
- 村上春树《奇鸟行状录》“暴力”书写的介入被引量:1
- 2019年
- 《奇鸟行状录》是当下日本最具国际影响力之一的作家村上春树倾注心血最多、创作时间最长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位身处社会边缘的男子冈田亨历尽艰难寻找突然离家出走的妻子的故事。小说以纵横虚实两线,将历史上诺门坎战役、侵华战争的"有形暴力"与现实中以主人公的妻子长兄绵谷升为代表的"无形暴力"结合起来,揭示了这样的"暴力"行为下的来自日本体制、日本思想、日本人的心理的问题,指出只有以勇敢斗争的态度才能面对暴力直面历史,才能让人类真正地获得灵魂的救赎。
- 戴玉金
- 关键词:暴力书写介入
- “镜像”理论视角下岛崎藤村《破戒》的身份构建
- 2016年
- 为了探究岛崎藤村长篇小说《破戒》中主人公"我"的身份构建,在"镜像"理论指导下,从我"与父亲的镜像关系"以及我"与朋友的镜像关系"进行分析,塑造了一个"教师"的新身份和一个回归"秽多"的真实身份,折射出部落差别的意识,揭示了父亲与"我"、友人与"我"的双重关系。正是在这样的"自我·他者"的立场下,为追寻自我身份而始终徘徊在矛盾之中的"我",最后实现了自我身份的认同。
- 戴玉金
- 关键词:《破戒》镜像理论人物身份
- 从《窗边的小豆豆》看“巴学园”的教育被引量:6
- 2015年
- 当代日本著名的女作家黑柳彻子于1981年出版的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该书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以作者真实的经历为基础,以"小豆豆"为题材,从儿童的视角描述了"巴学园"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内容,从而可以看出"巴学园"与众不同的生态教育环境以及新颖的自然教育模式;该书阐释了小林宗作校长以人为本、尊重个体的人性化教育理念,由此可以窥探黑柳彻子所倡导的独特的儿童教育理念。
- 戴玉金
- 关键词:《窗边的小豆豆》儿童教育黑柳彻子
- 《地狱变》人物的身份与关系
- 2015年
- 良秀之女被认为是《地狱变》的灵魂人物,是"地狱"中的天使,是集外貌的美丽与心灵的魅力于一身的身份性的、象征性的存在。良秀之女这一无名的身份上所体现的性格与命运,可以说是日本古代传统女性所具有的一般共性,一个至善至美的柔弱女性只能屈服森严的日本等级制度,沦为当时社会的牺牲品。芥川龙之介创作的这样残酷性的人间悲剧,既展现了一种纯粹的艺术之美,亦潜藏着芥川龙之介的人生悲剧意识。
- 戴玉金
-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地狱变》身份
- 村上春树“中国意象”的叙事与建构——以《去中国的小船》为线索
- 2016年
- 作为村上春树的第一部短篇小说,《去中国的小船》尝试构建起一个"想象的、改写的、虚构的中国"形象,且通过三位人物,即教师、女孩、推销员的"中国人"身份,树立起主人公"我"或者作者自身作为"日本人"的自我身份确认。不仅如此,村上春树还站在日本文化的自我定位乃至整个人类的立场,揭示出人的存在所面临的巨大危机、或者说"虚无主义"的陷阱,为此而构建起等待"去中国的小船",以此来拯救自我的中国意象。
- 戴玉金陈凌菁
- 关键词:中国意象
- 内藤湖南中国认识的构建——以第一次中国考察前后为比较对象
- 2017年
- 甲午战争以来,日本知识分子的中国认识研究成为日本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引领日本思想界潮流的重要人物,内藤湖南于1899年对中国进行了第一次考察,通过自然、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亲身体验,通过与中国士人之间的对话与讨论,内藤湖南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停滞",意识到中国的危机之所在,由此也树立起日本自身的职责与定位。就此而言,中国作为日本文化的"他者",成为日本想象与建构自身形象的一道工具。
- 戴玉金
- 关键词:内藤湖南
- 战争主题与身份重构——以林芙美子《浮云》为对象
- 2020年
- 作为战后日本文学史上不可忘却的女性小说代表作之一,林芙美子创作的长篇小说《浮云》以战争语境下的日本返迁者为对象,一方面描述了战争带给日本人的堕落、死亡与异化;一方面描述了男性权力主导下的多样化的女性人物与重层化的女性形象。战后返迁的主题描述加剧了战后日本人的“受害者”意识,女性书写与形象建构则是为战后日本女性的身份认同提供了参照体系,即日本女性应该如何与战争诀别、与过去诀别进行一种新的身份重构。
- 戴玉金
- 关键词:日本女性文学林芙美子《浮云》